田野叢林
夫妻感情破裂后,為不傷害孩子,協議約定“離異不離家”的情況,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夫妻關系名存實亡,經濟往來各自為政。正因如此,“離異不離家”的《分居協議》對共同財產切割的法律性質會引發(fā)爭議。北京市發(fā)生了一起約定“離異不離家”而引發(fā)的繼承糾紛案例,兩級人民法院對《分居協議》涉及的財產分割的法律地位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分居協議,
約定“離異不離家”
童坤是北京市一家知名傳媒集團的老總。1985年11月,童坤的妻子林文生了女兒童鈺。1996年11月,童坤與林文因感情不和而分道揚鑣,并約定年幼的童鈺由林文撫養(yǎng)。
1999年10月,經朋友介紹,童坤與龔靜攜手走上了紅地毯。2002年12月16日,童坤作為買受人,以按揭貸款方式購買了幸福小區(qū)房屋,房屋登記在自己的名下,總金額為157萬余元。此外,龔靜與童坤名下有汽車、存款等財產。
2010年7月,龔靜生育一子,取名童宇。然而,第二次婚姻沒能給童坤帶來長久的幸福。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因性格差異而產生矛盾,直致感情破裂。
10月2日,童坤與龔靜簽訂了《分居協議》,雙方約定:“童坤、龔靜的感情已經破裂。為了不給兒子心靈帶來傷害,我們決定分居。雙方財產作如下分割:現在幸福小區(qū)等兩處房子歸龔靜擁有。龔靜可以任何方式處置這些房產,童坤不得阻撓和反對,并有義務協辦相關事務。另兩處房產歸童坤所有,童坤可以任何方式處置這些房產,龔靜不得阻撓和反對,并有義務協辦相關事務。童宇歸龔靜所有,童坤承擔監(jiān)護、撫養(yǎng)、教育之責,每月付生活費5000元。雙方采取‘離異不離家的方式,解決感情破裂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達到效果,雙方均不得干涉對方的私生活和屬于個人的事務?!?/p>
意外猝死,遺產分割起紛爭
2011年9月16日,童坤在出差期間突發(fā)心肌梗塞,在當地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因事發(fā)突然,所以他未留下任何遺囑。
由于童坤與龔靜簽有《分居協議》,且該協議對他們的財產進行了分割。因此,圍繞哪些財產是童坤的遺產,26歲的童鈺與后媽龔靜引發(fā)了爭議。由于不能協商一致,童鈺便來到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一紙民事訴訟,將龔靜、童宇推上了被告席,要求依法分割父親的遺產。
2012年1月16日,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在法庭上,童鈺訴稱:父親名下財產有幸福小區(qū)房屋等多處房產以及銀行存款、轎車等財產,請求判令由她、童宇、龔靜共同依法繼承父親的全部遺產。
龔靜則辯稱:登記在丈夫名下的幸福小區(qū)房屋雖以他的名義購買并向銀行貸款,但根據《分居協議》,該房屋屬于龔靜的財產,不屬于童坤的遺產。她之所以沒有變更登記至自己名下,是因為沒有還清貸款。龔靜、童宇對幸福小區(qū)的房屋不同意按童坤的遺產分割,同意依法予以分割繼承童坤名下的其他財產。
針對龔靜的辯解,童鈺提出,《分居協議》中約定歸龔靜所有的幸福小區(qū)的房屋,因沒有變更房屋權屬,仍在父親名下,因此應算父親的遺產。
在庭審中,雙方均認可截止童坤去世時間點,幸福小區(qū)房屋仍登記在童坤名下,尚欠銀行貸款87萬余元。
二審判決,夫妻約定受尊重
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關于幸福小區(qū)房屋,童坤與龔靜雖然在《分居協議》中約定了該房屋歸龔靜擁有,但該房屋登記在童坤名下,該協議書并未實際履行。根據物權登記主義原則,確認該房屋屬于童坤與龔靜夫妻共同財產。該房屋價值減去尚未還清的貸款數額,一半為童坤夫妻共同財產,另一半為童坤遺產,加之童坤名下的其他房屋、車輛及銀行存款等遺產,按照法定繼承的相關規(guī)定予以分割。
2014年4月8日,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依據我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三條的規(guī)定,作出一審判決,判決幸福小區(qū)房屋歸龔靜所有,并由龔靜償還剩余貸款,龔靜向童鈺支付房屋折價款88.5萬余元,并對童坤的其他遺產作出了分割。
一審判決后,龔靜、童宇不服,向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他們訴稱:童坤與龔靜簽訂的《分居協議》應屬婚內財產分割協議,幸福小區(qū)房屋無論登記在何方名下,都應以童坤與龔靜的有效婚內財產約定確定其歸屬,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改判幸福小區(qū)房屋為龔靜所有,不屬于童坤遺產范圍。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遺產繼承糾紛十分重視,于12月10日公開進行了審理。在法庭上,龔靜、童鈺圍繞《分居協議》的法律性質、本案是應當優(yōu)先適用《物權法》還是《婚姻法》的規(guī)定及《物權法》的不動產登記公示原則在夫妻財產領域中是否具有強制適用的效力三個焦點進行爭辯。
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依照我國《物權法》第九條,《婚姻法》第十九條,《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三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guī)定,作出終審判決,判決變更幸福小區(qū)房屋歸龔靜所有,并由龔靜償還剩余貸款,維持一審判決的其他判決。
(題圖與本文無關,文中人名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