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任艾
前段時間,一次好友聚會中,陳怡抱怨和她年齡相當、同做銷售的同事愛麗很會“處事”,在工作上常壓她一頭,讓她很受打擊。愛麗喜歡跟領導、同事“攀親帶故”,私下里管經(jīng)理叫“姐”,和同事稱兄道弟,還到處宣揚跟某位領導關系很“鐵”。憑著這個方法,愛麗在工作上如魚得水,但幾次與主管之職擦肩而過。
一次,愛麗和陳怡共同去洽談一項業(yè)務,對方對合同權限提出疑問。這是兩人之前未料到的,陳怡有些不知所措。正當她以為沒希望時,愛麗卻爽快地說:“這個不是問題,我們總經(jīng)理是我閨蜜,我說說她就會同意更改的。”陳怡瞠目結舌,但總算看到了談判圓滿結束?;厝ブ?,愛麗帶陳怡去找王總。愛麗笑著說:“王姐,項目談判得非常成功。他們只提出了兩點建議,我跟他們說咱都是誠心做生意,小問題可以商議。那個客戶是我半個老鄉(xiāng),不會有問題。您看是不是可以更改一下……”陳怡的嘴巴張得大大的,卻說不出話,愛麗和客戶都不是一個省的,什么時候成老鄉(xiāng)啦?但不管怎么說,王總同意了愛麗的請求,合同稍作更改,愛麗的功勞又多了一筆。
陳怡很矛盾,一方面對愛麗的做法表示不屑,一方面卻懷疑自己埋頭苦干的工作方法是否適用,是否該向愛麗學習。這時,我一個朋友意味深長地說:“既然愛麗那么能干,關系業(yè)績兩手抓,為何總得不到升職機會?”陳怡也有點疑惑了,勉強笑了笑說:“也許是‘時運不濟吧?”
然而,在那次聚會后不久,我就接到了陳怡的電話。她十分亢奮地對我說:“我把愛麗PK了下去,成為部門主管啦!”我問她原因,她才慢慢道來。
一次客戶來訪,愛麗和陳怡負責陪同。陳怡明白,有些資料屬于保密性質,是不能讓客戶看到的。可愛麗為了穩(wěn)住客戶,非要把季度賬目給客戶看,還對陳怡說:“放心好了,這是我多年的姐妹,我們合作可不止一兩次了?!比欢?,客戶第二天打電話說愛麗公司的商品定位有問題,要等他們調整好了再談合作。本來,這只不過是一件談判失敗的案例,只要愛麗態(tài)度誠懇認錯不會有什么事。沒想到,在之后的員工會議上,當王總說員工不應該泄露公司內部信息時,愛麗站起來說:“王姐,看您說的,我怎么會故意泄露公司秘密呢?這只是……”愛麗話還未說完,王總就皺了皺眉頭說:“公司內部,尤其是在開會時,盡量按職務稱呼?!比缓笸蹩傇掍h一轉,說新任主管的名單已經(jīng)出來,并宣布是陳怡。
會后,愛麗懊喪不已,說都是自己談砸了這項業(yè)務,才讓到手的“鴨子”飛了,又怪王總太薄情,竟以一次失敗論英雄。
聽著陳怡舒爽地說這件事,我問:“你覺得愛麗沒當上主管是‘時運不濟,還是領導薄情?”陳怡不好意思地說:“都不是。她就是太想走捷徑了,想通過‘認親攀前程,哪那么容易?”
專家點評
不可小覷職場稱呼,它往往折射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情商與智商。在稱呼別人時,我們不能沒大沒小沒規(guī)矩,但是以套近乎、拉關系的方式也不可取,拿捏到位的境界應該是施受雙方都輕松、自在、舒服。稱者不做作,聞者不反感。
其一,職場畢竟不是酒吧、餐桌。如果動輒以家庭成員、親屬昵稱稱呼上司,很可能是自作多情。自己樂意喊,上司未必樂意聽,語氣態(tài)度過于親昵,一來與時空環(huán)境不合,二來容易引起領導及同事的猜忌、誤會,三來也讓自己失之輕浮。如果確實愛心滿滿,那不妨等都喝高了或者嗨翻了那刻,而且只能偶爾為之。
其二,如今在任何企業(yè)都要講業(yè)績。沒有業(yè)績,僅靠旁門左道難以取悅領導,尤其是在私企。與其花大量腦細胞在上司身上,不如扎實自己的業(yè)務功底。一味討好上司,反而讓上司心生警惕,即使你有升職機會時,上司也多半會選擇避嫌。因此,工作認真、心地無私才是職場立足以至升遷最有尊嚴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