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方面,他最得世人傳頌的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在我們學過的語文教材中,他的作品還不止于此,足見其才學。下面的幾則小故事,可以讓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王安石。
瑤田對詩
相傳,王安石小時候就有遠大的抱負和驚人的才華。
一年夏天,天氣炎熱。教書先生給學生們出了幾道題后,自己就坐在書案前閉目養(yǎng)神,很快便呼呼大睡起來。學生們做完功課,見先生還在睡覺,便悄悄溜出學堂,到野外玩耍去了。
瑤田村頭有口水塘,名叫瑤池,塘水又清又涼。孩子們在王安石的帶領下跑到塘里洗澡。小家伙一個個脫得精光,“撲通撲通”跳進水里,頓時水花四濺,笑語歡騰,好不快活。
老先生一覺醒來,看看天,星星都出來了,學堂里空空如也。他驚覺自己一覺竟睡過了時辰,便緩步拂袖走出學堂門。一陣清風送來孩子們的笑鬧聲,老先生不禁皺起了眉頭。他循聲走去,上了一個土坡,只見孩子們正歡快地打著水仗,映在水里的星星一閃一閃,搖曳不定,老先生氣得胡子直抖。
第二天上課時,老先生出了一個對子讓大家對,對不好的學生要受罰。對子的上聯(lián)是:“弟子貪玩荒學業(yè)?!蓖醢彩酒饋韺ο侣?lián):“先生愛睡誤弟子?!?/p>
老先生一愣,又出了一個對子:“夜鬧瑤池,攪動滿天星斗?!卑凳舅缹W生們下塘洗澡的事了,并對王安石怒視道,“王安石,你對!”
王安石想了一下,從容對答:“晨破書海,重整萬里江山。”
“對得好!”老先生大喜,一高興便對學生的誑師之罪不再追究了。
雙喜臨門
話說,23歲那年王安石赴京趕考,途經(jīng)馬家鎮(zhèn)時天色已晚,他便決定留在鎮(zhèn)上歇息。飯后閑來無事,他遂上街閑逛,卻見一個大戶人家的宅院外面掛著一盞走馬燈,燈光閃爍,分外耀眼。王安石走近細看,只見燈上分明寫著“走馬燈,燈馬走,燈息馬停步”的半幅對子,顯然是在等人對出下聯(lián)。王安石見上聯(lián)不由拍手連稱:“好對!好對!”他的意思是說這上聯(lián)出得妙,站在一旁的管家卻誤以為他是說對出下聯(lián)容易,便馬上進去稟告給宅院的主人馬員外,但待出來時,已不見了王安石。
第二天,王安石進了考場,答題時一揮而就,交了頭卷。主考官見他聰明機敏,便傳來面試??脊僦钢鴱d前的飛虎旗曰:“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蓖醢彩X中立刻浮現(xiàn)出馬員外家走馬燈上的那半幅對子,不假思索地答道:“走馬燈,燈馬走,燈息馬停步?!彼麑Φ糜挚煊趾茫钪骺脊儋潎@不已。
考試結束,王安石回到馬家鎮(zhèn),想起走馬燈對他的幫助,又特意走到馬員外家觀燈,已企盼多時的管家立即認出他就是前幾日稱贊聯(lián)語的那位相公,執(zhí)意請他進了宅院??床杪渥螅约钡鸟R員外便敦請王安石對走馬燈上的對子,王安石再次移花接木,隨手寫道:“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員外見他對得又巧妙又工整,馬上把女兒許配給他,并主動提出擇吉日在馬府完婚。原來,走馬燈上的對子,乃是馬小姐為選婿而出的。
結婚那天,馬府上上下下喜氣洋洋。正當新郎新娘拜天地時,有報子來報:“王大人金榜題名,明日請赴瓊林宴!”真是喜上加喜,馬員外大喜過望,當即重開酒宴。
王安石喜上加喜,馬府頓時鼓樂喧天,鞭炮齊鳴。拜過天地,進入洞房,馬小姐笑著對王安石說:“王郎才高學廣,一舉成名,今日又逢洞房花燭,真是‘大登科與‘小登科雙喜臨門?!蓖醢彩牶蠊笮?,便將此事經(jīng)過敘述了一遍,說:“全仗娘子出得好聯(lián),下官何功之有!”說罷,提筆在紅紙上寫下兩個斗大的喜字,并排貼在門上,咋一看去,就是“囍”字。接著又作詩一首:“巧對聯(lián)成紅雙喜,天媒地證結絲羅。金榜題名洞房夜,小登科遇大登科。”
從此,“囍”字便被傳開了,后來“囍”字和結婚時貼紅雙喜成為習俗,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開來。
三難蘇軾
有一天,蘇軾去謁見宰相王安石,看見書桌上有半首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軾一看,不由得笑王安石的詩胡說八道:菊花謝了只會枯萎哪里會落呢?于是就在后面續(xù)寫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p>
王安石看見只笑了一下,不久就將蘇軾調任黃州,并親自送蘇軾上路。路上他出了三道題即三個句子讓蘇軾對。
第一句是:“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因為那年恰好閏八月,而且正月和臘月都有立春,所以是“兩度春秋”。
第二句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碧K州金閶門外至虎丘這一段路叫作山塘,約有七里之遙,中間有個叫半塘的地方。蘇軾不久前曾路過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
第三句是:“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睗欀荩ń窠K鎮(zhèn)江)古名鐵甕城,有金山、銀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當時蘇軾也恰好剛剛游覽過,王安石便出了這一題。
東坡雖是妙才,但一時也對不出來。王安石笑著說:“現(xiàn)在不必急著對答,等你從黃州回來后再對?!?/p>
重陽節(jié)時,黃州一連刮了幾天的風。天晴后,蘇軾到后園賞菊,不由得大吃一驚,原來這里的菊花跟別處的不一樣,花瓣落了一地,枝上一朵也沒有。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見識淺薄,還亂改了王安石的詩,也明白了王安石讓他來黃州的用意。
不久,王安石又把他調回京師。途中,他游覽了一個叫九溪蠻洞的地方,于是對出了其中的一聯(lián):“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九溪蠻洞,經(jīng)過中洞五溪中。”
還有兩聯(lián),蘇軾一直沒有對出來。從此,蘇軾再不敢小看他人了。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傷仲永》課外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