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有效降低采煤工作面炮后CO濃度,避免CO傳感器高值假象,保證工作面安全生產(chǎn),提高礦井決策水平,通過對CO傳感器工作原理及采煤工作面炮后氣體成分分析,得到了炮后CO傳感器顯示偏大的真實原因,并以此為基礎制定了綜合防治措施,通過措施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礦井安全生產(chǎ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CO傳感器;放炮;防治措施;高值假象
國投新集公司新集三礦為急傾斜煤層,采用偽傾斜柔性掩護支架采煤法進行開采,在放炮落煤后回風流內CO傳感器常會較長時間處于報警狀態(tài),然而炮后工作面只有極其微量甚至沒有CO,這種情況下的CO傳感器的頻繁報警讓礦井監(jiān)控部門難以判斷是否因煤層自然發(fā)火隱患引起。根據(jù)CO傳感器報警次數(sh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放炮后報警次數(shù)占總報警次數(shù)的98%以上,故CO傳感器的“假報警”勢必會給礦井的安全管理和領導決策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分析和解決CO傳感器“假報警”,指導礦井安全開采,提高領導決策水平是當前礦井安全管理面臨重要的問題,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礦井實際就CO傳感器工作原理和炮煙成分,對CO傳感器“假報警”進行研究,以冀提出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1-2]。
1 礦井概況
國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井田位于淮南復向斜和謝橋向斜南翼,阜鳳斷層及其分支斷層的推覆構造斷夾塊內,屬阜鳳逆沖斷層的上覆系統(tǒng)。受區(qū)域推覆構造影響,礦井總體構造呈軸向近東西的不對稱倒轉褶曲形態(tài),上部正常翼傾向北,傾角60~90°,下部全倒轉翼傾向南,傾角多為20~30°,少數(shù)50~70°,為急傾斜煤層開采礦井。礦井開拓方式為立井多水平集中大巷分區(qū)石門開拓,采用偽傾斜柔性掩護支架采煤法開采,放炮落煤,全部陷落法管理頂?shù)装濉蝺A斜柔性掩護支架采煤法是指在急傾斜煤層中,沿偽傾斜布置采煤工作面,變急傾斜為偽傾斜25~30°的工作面,采用工字鋼架梁與鋼絲繩組成柔性掩護支架將采空區(qū)和工作空間隔開,沿走向推進的采煤方法。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分列式單翼通風,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3.15~3.23m3/t,相對瓦斯涌出量為3.05~3.37m3/min,各主要可采煤層均有爆炸危險性,自燃傾向性為自燃。采煤工作面日產(chǎn)量約為550t、配風量為250m3/min。
2 工作面CO濃度偏大原因分析
2.1 炸藥爆炸后生成氣體成分情況
目前礦井使用的是安全等級為三級的煤礦許用水膠炸藥,炸藥爆破后不僅伴隨著高溫、高壓,而且還有諸多產(chǎn)物生成——CO2、CO、N2、H2O、C、H2、NO2、N2O、NO、CH4、NH3、O2等。其中有毒的物質為CO、NO2、N2O、NO等。
每千克炸藥爆炸后生成的有毒氣體總量(按標準狀況下折算成CO計)按下式計算:
V=V1+6.5V2
式中,V為每千克炸藥爆炸后生成的有毒氣體總量,L/kg;V1為每千克炸藥爆炸后生成的CO體積,L/kg;6.5為將氮氧化物折算成CO時的毒性系數(shù);V2為每千克炸藥爆炸后生成的氮氧化物體積L/kg。
2.2 一氧化碳傳感器工作原理
國投新集公司新集三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所采用的CO電化學傳感器工作原理是:CO氣體通過傳感器外殼上的氣孔經(jīng)透氣膜進入工作電極表面,在催化作用下與水發(fā)生化學氧化反應,產(chǎn)生的氫離子在對電極上與水中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化學還原反應生成水,在此過程中,氧化和還原反應始終在工作電極和對電極間可逆發(fā)生,并在兩電極間產(chǎn)生電位差,為了維持電位差的恒定和限制CO可測濃度,加入了參比電極,由于參比電極不參加反應,故電位的變化直接反應CO濃度變化,且CO傳感器產(chǎn)生的輸出電流與CO濃度變化成直線正比關系。CO電化學傳感器原理簡單,生產(chǎn)成本低廉,可檢測氣體種類較多,如CO、H2S、NO、N2O,正是如此,在多種氣體情況下對CO選擇性較差,進而會影響到CO濃度的正確檢測[3-4]。
2.3 一氧化碳傳感器顯示值偏大原因
氣相色譜分析儀只能分析O2、N2、CO2、CO、H2、C2H2、C2H4、C2H6等8種氣體成分,不能分析氮氧化物等氣體成分,氣相色譜分析儀與CO傳感器同時間測得的炮煙內CO對比如圖1所示,二者差值即為氮氧化物濃度。采煤工作面放炮后產(chǎn)生的CO、H2S、NO、N2O等氣體,而這幾種氣體都能與CO傳感器發(fā)生反應,故CO傳感器所測數(shù)值是“炮煙”體積分數(shù),如果放炮時炸藥量過大,通風不暢等,則CO傳感器上顯示的數(shù)值就會更大。為了進一步驗證該判斷,礦井組織專業(yè)人員對放炮后氣體情況進行了實測,實測結果與理論分析結果一致。
圖1 CO傳感器與氣相色譜分析儀測得CO濃度關系圖
3 綜合防治措施
(1)嚴格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使用煤礦三級許用炸藥,堅決不能使用超過有效期或變質炸藥,盡量減少炸藥爆破后CO產(chǎn)生量。(2)因爆破產(chǎn)生的有毒氣體總量與炸藥用量成正比,所以必須嚴格控制一次起爆藥量,因此規(guī)定采煤工作面實行分段放炮,達到了減小炮煙產(chǎn)生量、降低炮后CO濃度及報警時間。(3)保證工作面風量滿足規(guī)程要求,并嚴格規(guī)定炮眼間距、炮眼深度等參數(shù),保證工作面空間滿足通風需要,及時排走炮煙,縮短工作面CO報警時間。(4)保證炮眼封堵長度和封堵質量,使炸藥發(fā)生爆炸時,封泥破裂之前,裝藥孔內保持高溫、高壓狀態(tài),有利于炸藥充分反應,減少有毒氣體生成量。(5)規(guī)范使用水炮泥及噴霧,針對三礦急傾斜采煤工作面實際情況,在架頭增設一道放炮噴霧,工作面回風巷共設置3道噴霧,充分吸附炮煙內氮氧化物,降低炮煙內氮氧化物對CO傳感器的影響。(6)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工作面炮后30分鐘內CO完全可以恢復至報警濃度以下。規(guī)定采煤工作面放炮作業(yè)在進風巷操作,回風巷內所有作業(yè)人員全部撤至新鮮風流內,待工作面CO濃度降至預警值(24PPm)以下且時間不小于15min后人員方可進入回風巷作業(yè)。(7)加強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維護。目前,礦井使用電化學式CO傳感器由于其本身原因,存在氣敏原件有效期、氣敏電極催化活性降低、電解液散失等問題,需定期對CO傳感器校正、檢修、更換,傳感器每次超限報警,要分析原因,查找傳感器本身有無問題,并及時總結經(jīng)驗。
4 結束語
通過分析認為造成工作面CO傳感器顯示值偏高的真正原因并非礦井CO含量增高導致,而是因放炮后部分其他氣體參與了反應。針對CO傳感器高值假象原因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措施,通過措施的實施有效地杜絕了CO超限報警假象,該研究也為其他礦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張?zhí)禊i.電化學一氧化碳傳感器研究[J].艦船防化,2003(1):18-20.
[2]王鴻雷.炮后CO傳感器顯示值偏大原因與防范措施[J].煤炭技術,2007,26(12),65-66.
[3]徐金陵,梁旭.炮采工作面炮后CO超限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3,38(5),35-37.
[4]趙曉莉,王繼峰.炸藥爆炸產(chǎn)生有毒氣體的原因及其防治[J].煤礦爆破,2007,77(2),23-26.
作者簡介:王友成(1986,12-),男,江蘇盱眙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現(xiàn)從事煤礦一通三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