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瀟霖
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促進了紀錄片的社會化普及,《舌尖II》促進了產業(yè)鏈條完善及海外市場的推進,那么《鑒史問廉》的意義在于它的大膽突破,敢將視角聚焦關乎國運民生的敏感話題,這或將改變今后紀錄片的取材思路。
“我認為這是自紀錄頻道誕生以來最接地氣的一部紀錄片,也是當下社會最迫切需要的題材。雖然片中的歷史故事很遙遠,但離現(xiàn)實卻最近。8集的篇幅,從歷史長河中挖掘出眾多的崇高榜樣,為當下正在進行的反腐敗提供了歷史參照。”1月24日,在梅地亞中心舉行的《鑒史問廉》研討會上,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劉效禮如此評價。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認為,紀錄片有三重功效:記錄影像、傳播知識、提供思考。近幾年,紀錄片的工業(yè)化程度不斷提高,但直擊當下現(xiàn)實問題、有力量的作品卻很少。在娛樂有些過度的時代,文化就像軟綿綿的大白兔奶糖,更需要加一點思想的“鹽”,紀錄片天然具備這種品質,《鑒史問廉》就是一部這樣的作品。
研討會當天,中央紀委、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央電視臺相關領導,以及歷史、傳媒界知名專家學者出席,就《鑒史問廉》的文化與藝術效果,以及對當前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黨政的意義進行了交流座談。
以史為鑒 直指當下
2013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研究我國反腐歷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于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建設。
《鑒史問廉》恰是一部這樣的作品,它由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中共河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lián)合攝制。這部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視野,以“廉”為核心,以“清、勤、慎”為主題,從歷史的興衰之道,探尋廉政文化的力量,為盛世鳴警鐘,為時代舉鏡鑒。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鑒史問廉》以時間為軸線,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朝代演進中,王朝的興衰更替,政權的潮起潮落,蘊含著一部腐敗與廉潔的斗爭史。中央黨校教授王杰認為,這部紀錄片揭示出一個千古不變的歷史鐵律:無論何種政權,只要官員們清廉、節(jié)儉,能夠恪盡職守,這個國家就會興盛并長治久安。一旦國家官員生活奢靡,貪腐,縱欲享樂,這個政權必將走向衰敗和滅亡。
在先秦典籍《周禮》中,古人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說一個官員必須具備善良、能干、敬業(yè)、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個方面均以“廉”為冠。千百年來,百姓對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喚,貫穿了一部中華文明史。
《鑒史問廉》全片對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進行了充分展示,從政權的興衰、清官、律令、制度、評論6個角度,通過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歷史事件和做法,將中國廉政文化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梳理。全片分為《興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濁之辨》《道德之擇》《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評》8集。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對該片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有“政治的熱度、文化的溫度、歷史的厚度”,內涵深厚、立意高遠、氣勢恢宏、制作精良。
該片自2015年1月9日登錄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黃金時段后好評如潮,在當前強勢反腐的社會背景下,格外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歷時兩年 誠意之作
這部紀錄片的緣起,創(chuàng)意并非來自導演或制片人,而是一位工作在反腐一線的紀委書記。2010年,剛剛調任河南紀委書記的尹晉華,在多次基層調研中發(fā)現(xiàn),河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很適合宣傳廉政文化?!拔覀兠磕贽k案都需要大量經費,為什么不拿出一些錢來做官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呢,警示他們,當官莫伸手,伸手必被抓,貪腐最終只會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p>
在尹晉華的策劃下,河南電視臺承擔了這一任務,開始組建團隊籌備策劃。2012年,《鑒史問廉》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研討會,請到多位史學家征詢意見。2013年7月,河南省紀委向中央紀委報送了關于拍攝《鑒史問廉》的報告及紀錄片文字腳本,8月獲得通過。此片后被列入河南的精品文化重點項目,并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立項審批。
由于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該片多次邀請專家論證,并由央視紀錄片頻道節(jié)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侖擔任監(jiān)制,全程指導拍攝。該片從浩瀚史料中歸納展示了50多個故事,涉及百余著名人物,跨越十幾個朝代。主創(chuàng)團隊歷時一年半,走過了18個省、60余座城市,捕捉到400多個場景,拍攝素材兩萬多分鐘,成片后97%的影像內是容為原創(chuàng)。
2014年10月,《鑒史問廉》在北京、河南、鄭州舉行了三次審片會,中央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楊小平、中央電視臺副臺長胡恩以及專家學者們,對片中的場景逐格審查,逐集點評,確保政治方向正確,歷史人物事件典型,并進一步凝煉了主題思想,完善了畫面和包裝。
該片播出后創(chuàng)下較高收視率,人民網、新聞網,新浪等40余家新聞媒體進行了轉載報道。在1月9日播出當天,央視網又對主創(chuàng)團隊進行了采訪,采訪當天的點擊量數百萬。
《鑒史問廉》之所以廣受關注,因為它以史為鑒弘揚了正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持續(xù)“打虎拍蠅”的整風肅紀已成為工作新常態(tài),這也讓廉政文化有了傳播和孕育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