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摘 要:世界是數學的,數學推動了科學的發(fā)展,促進了人類的現代文明。因此數學教學責任重大。本文解讀了設計好練習題、學習習慣、學習信心和教學反思幾個方面的問題,一紙管見,分享同仁。
關鍵詞:數學課堂 教學反思
一、設計好練習題
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注重練習,不斷地積累經驗,熟能生巧,此外并沒有捷徑可言。練習題要設計好,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很好的發(fā)展,能夠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這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至堪重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yǎng)成的,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習數學,計算結果都是相同的的,計算方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但是即使如此,也要尋找更快更好的計算方法,因為有的數學題,若能掌握了很好的計算方法,口算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出結果。思維與解題如影隨形,就好像桴鼓相應一般,其過程是緊密相連、形影不離的。通過大量的解題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也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做題量的增加,學生的勤奮也水漲船高,設計好練習題,一步一步來實現、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環(huán)環(huán)相扣,鞏固學生的學習,為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課本中為了輔助教師,安排了一定數量的練習題,雖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所不足,教師只有根據實際班級的情況,也根據學生每個人的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給學生造成思想方面的壓力。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行為在不斷重復中自然形成的一種不容易改變的傾向.習慣起始于幼年,形成于童年和少年。每個小學生都有自己的習慣,有良好的習慣,也可能有不良的習慣。諺語說:“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庇终f:“積千積萬,不如養(yǎng)成好習慣。”可見習慣對人的發(fā)展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在人的一生中正處在播種時期,在播種思想,播種知識、播種行為的同時,必須重視播種良好的習慣。在做事有計劃方面,主要養(yǎng)成學習有計劃的習慣。在毅力方面,主要養(yǎng)成遇到困難不退縮的習慣。在求新求效益方面,主要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習慣和勇于進取發(fā)表和保留自己意見的習慣。在追求效益方面,主要養(yǎng)成節(jié)約時間的習慣。在學習方面,慣和持之以恒的習慣以及課前預習的習慣。在善于思考方面,主要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在模仿中學會創(chuàng)新的習慣。
三、對學生有信心
小學的數學,新教材目前只有一二年級的,是舊教材的改編,基本知識點沒怎么變,增加了些,也減少了些,下學期新教材會全面啟用。但是基本框架沒什么變化。小學數學里,計算里,小數除法是重點也是難點,不過,一般孩子沒問題,解決問題這塊,除法的意義是重點,以后的分數解決問題的難點突破也是基于這個的,所以,除法的意義要重視,空間幾何這塊,面積,體積公式的推導很重要,公式不要死記硬背,得理解怎么推導出來,特別是遷移的這種數學思想在這塊會充分體現,孩子的邏輯推理也是會得到充分鍛煉。所以,把握這個,基本小學就不用操心學校的數學知識了。代數這塊,方程,其實都還好,中等孩子都能掌握很好,書本上這塊是不難的。最后一條,再怎么苦,跟著老師走,哪怕她超出綱,自己能調節(jié)的就自己調節(jié),力爭配合老師學校的數學,因為老師對教材的把握其實都還是不錯的,有實踐經驗啊,所以,從知識點上不會有問題,我們在家只需要注意彌補課前的體驗滲透,老師課堂探究時間的不足的問題,就可以輕松度過小學的數學了。努力持久便可以成為天才,只要同學們能夠努力,一定會挖掘出自己深藏于內的天賦。
四、《鏡子中的數學》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最主要的特點是;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體現在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有趣,有效的活動,幫助學生建構鏡面對稱并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活動一是巧拼蜻蜓。學生在拼出一只完整地蜻蜓的過程中經歷了動手猜測,常識的過程在拼蜻蜓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一開始是充滿信心的那到蜻蜓便開始拼哪個神情分明是:小菜一碟!但是在幾次嘗試失敗之后,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轉到鏡子上來。這個活動的價值有兩點,一是讓學生獲得了這樣的印象:通常情況下兩個一模一樣的形狀如果不允許翻轉,那么,一 個不是另一個的鏡像,而這個概念是不容易獲得的;二是為下面的鏡面對稱指示思考方向;可以用軸對稱的經驗學習鏡面對稱事實上,鏡面對稱是軸對向空間的推廣,在平面上表示沒有區(qū)別。
活動二是照鏡子。照鏡子是讓學生有目的地感受我和鏡子中的我的區(qū)別。學生在活動中,嘗試著發(fā)現我和鏡子中的我的不同點。活動中,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在老師和同伴的互助影響和幫助下,初步認識鏡子中的我與我自己是相反的,這種觀念的形成過正就是一種建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交流,為下面的模擬照鏡子活動打下基礎。
活動三是模擬照鏡子。這個活動很精彩。抓住了鏡面對成教學的要點。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經驗又沒有上升到理性,這種模擬表演恰好是對剛才照鏡子的印象的呼出。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我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用心了的:將這個活動分成3個遞進的層次。第一個層次從整體上解決我和我的像剛好相反的特點,因為學生有照鏡子的經驗和人控制自己肢體的本能,這種身體的鏡像表演不難做好。第二層次兩個同學照鏡子,除了考慮個人的像以外,還考慮到兩個人的位置關系,特別的,讓學生感受到了空間中的對稱關系與平面上的軸對稱關系的相同特點:對稱點到對稱平面或者對稱軸之間的距離相等。
總之,教學要不斷反思,總結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