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生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小學語文教學法》則是中師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能否順利地擔當起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那么,《小學語文教學法》的教學,怎樣突出師范性,使學生學得進,學得懂,用得上,逐步培養(yǎng)起學習這門專業(yè)課的興趣呢?
一、改革課型結構
《小學語文教學法》課,是由諸多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它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學習教法,還要訓練技能,指導實踐。根據教學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嘗試著采用以下課型:
(一)理論講授課。這種課型重在理解概念,傳遞信息。概念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的思維形式。掌握概念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是在生活實踐中認識和掌握概念,稱為日常概念;二是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熟悉、掌握有關概念,屬于科學概念。如研究、理解、掌握小語教學的指導思想、小語學科的性質、任務、基本功訓練等。這是小語教學的綱,是難點,也是重點,需要教師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小學的教學實際,充分利用學生在日常交際中形成的日常概念,精辟地、深入淺出地講解。比如,學生對小語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辯證唯物主義感到深奧費解,教師就結合政治課上學習的辯證唯物主義有關常識,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說明生活中處處有哲學,再認識小語教學的指導思想,神秘感破除了,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講小語教學任務,先從字面上理解,再聯系教學的典型事例,逐項加以剖析,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記憶,從而形成清晰的認識。
講授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fā),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要重視搜集、積累和傳遞語文教改的新信息,還要注意信息反饋,及時幫助學生排疑解難,鼓勵他們的進步,增強學習信心。
(二)閱讀講練課。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是語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訓練,這個訓練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使學生逐步做到不要老師教就能自己閱讀,即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做為未來教師的中師生在校期間就要培養(yǎng)、訓練進而具備這種能力。為此,以《小學語文教學法》課本為憑借,按照閱讀教學的程序、方法、步驟,將閱讀講練課具體化為四步教學:
第一步:自學探索。明確自學目的,提出預習提綱,教給自學方法,達到預習要求。
第二步:登臺試講。在預習基礎上,自愿登臺試講,要求明確具體,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第三步:集體評議。邊聽邊想邊組織語言,當場進行評議,發(fā)展學生智力,提高應變能力。
第四步:教師小結。明確學習重點,補充典型事例,澄清模糊認識,總結評議情況。
此種課型的目的是運用所學語文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通過實際運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使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講練中,既培養(yǎng)了教師意識,又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
(三)欣賞觀摩課。一堂好的語文課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師生感情的溝通與升華,給人以藝術上的享受。
1.是復錄優(yōu)秀語文課堂教學記實,供學生欣賞。在統編教材中穿插編排了不少素有定評的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記實或精彩的教學片斷,這是執(zhí)教者多年心血的結晶,是極為珍貴的材料。我請優(yōu)秀語文教師復講錄音,再現了執(zhí)教者課堂教學風采。這樣,就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的口頭語言,將抽象的課堂記實轉化為聲情并茂的錄音,學生欣賞時如臨其境,感受很深。
2.是組織觀摩優(yōu)秀語文教師錄像課。比如對于難度較大的“為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要處理好四個關系”這部分,我們組織觀摩優(yōu)秀錄像課《富饒的西沙群島》,加深了學生對如何處理四個關系的具體認識。
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法》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學任務能否很好地完成,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的效率。改革專業(yè)課的課型結構,就要突出師范性,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專業(yè)課的特點出發(fā),從未來教學需要出發(fā),理論與實踐并重,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還必須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生動活潑主動地進行學習。
二、改進考查辦法
《小學語文教學法》的考查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疾榈墓δ苤饕憩F在以下三方面:
(一)促進知能轉化??疾槟艽偈箤W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再學習,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用于實際,形成能力。
(二)具有激勵作用??疾榭墒箤W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激勵、督促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三)具有反饋功能。考查也是教學的一面鏡子,反映教學效果,是一種教學的反饋手段,是改進教學的可靠依據。
為了充分發(fā)揮考查的功能,采取階段和平時適當筆試是必要的,但是根據專業(yè)課的特點,尤其要重視平時的考查和著眼于能力的考查。
1.加強平時考查。知識積累靠平時,能力形成靠磨練,為扎扎實實學好專業(yè)課,就要重視平時的訓練和考查。要將其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寫——講——評“一課一得”,課前預習、登臺試講和集體評議,均作為考查的項目,既看數量,又看質量,還看發(fā)展;既看寫,又看講,重講又重評,均計入學期及學年成績,使課堂既成為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陣地,又成為隨時檢查測量學生學習成績的考場。因此,它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法》課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基本功訓練。
2.著重考查能力。專業(yè)課的學習絕不能滿足于背誦一些條文,而要在理解語文教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著眼于能力的訓練和考查。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誰運用所學的理論解決的實際問題越多,他的本領就越大,他的能力也就越強,他的成績也就越大。為此,要求學生運用語文教學理論指導見習和實習工作,貫穿在備課、講課、評課之中,寫好《見習和實習總結》,在此基礎上于第一學期末適時引導學生撰寫小論文。文章的中心內容是:我是怎樣運用語文教學理論解決見習和實習中遇到的教學問題的?在第二學期基本學完《小學語文教學法》課后,組織觀摩并全面分析評價一堂語文課,寫一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小論文。這種做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進取心,也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專業(yè)課學習的真實成績。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法》的學習成績考查,應體現專業(yè)課特點,利于促進學習和提高教學能力。只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正確處理教與學、知與能、講和練的關系,教學就會出現新局面,教學質量就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