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杰
教學內容: 《那只松鼠》是教科版三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
設計理念:
升入中高年段,出現在學生面前的語文閱讀篇目明顯變長了,內容也相對豐富了很多。作為教師,如果能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抓住一兩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開放性“主問題”,從整體參與性上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理解、品析、創(chuàng)造,會對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實現學生的“長文短學”,順暢地實現教學目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仁愛之心”為主題,采用倒敘的方式,敘述了“我”與一只松鼠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濃濃的真情,人物情感跌宕起伏。整個故事都圍繞著父親逮、放松鼠展開,充滿情趣而又寓意深遠。
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本課的10個生字。
(2) 在正確、流利讀文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理解,體會松鼠被逮前后的變化,從中理解作者逮、放松鼠的原因。
(3) 初步認識“倒敘”的敘述方式。
(4)使學生認識到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動物、保護自然的情感。
2. 教學重點:圍繞“那是一只怎樣的松鼠”這一主問題,理清文章脈絡,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心靈美。
3. 教學難點:學習了解開篇點題、首尾呼應,以及倒敘的寫作手法。
課時分配: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 (出示松鼠圖片或播放相關錄像)動物和我們人類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是我們的好朋友。大家看,今天老師把誰請到我們身邊來了?對于它,你有哪些了解呢?(激起孩子們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2.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人與松鼠的文章。(揭示課題。)
3.讓我們帶著對松鼠的喜愛之情,輕輕呼喚一下這可愛的小動物吧?。ㄒ龑W生有感情地朗讀課題)。
4.這到底是一只怎樣的松鼠?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一定會有所了解(揭示新課,潛藏問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讀文標段,同時把文章出現的新字新詞用你喜歡的符號標記出來,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順為止。(“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通文章,是學習的基礎,新課伊始,應引導學生踏踏實實準確把握文本。)
2.(出示由新字組成的詞語)首先我們認識一下這些在文章中出現的字詞,相信大家一定都能讀得又快又準。
3.單獨認讀生字,指導認寫“鬼”和“含”這兩個生字。
4.認識了課文中出現的這些生字,相信大家再來朗讀課文一定不會覺得陌生,請大家快速地朗讀課文,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三)概括文章內容,了解倒敘的寫作方法
1.匯報交流文章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能用完整的語句概括文章內容。)
2.本文講述了“我”在路邊等車時發(fā)現了一只松鼠,并逮住了它,最后因為憐惜而又放走了它的故事。(根據內容板書:逮松鼠——放松鼠。)
3.(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請同學們齊讀。能不能也試著用逮松鼠、放松鼠這樣的語言概括一下,這一段寫的是什么呢?
4.(板書:念松鼠。)如果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應該怎樣排列這三方面的內容呢?
5.逮松鼠,放松鼠,而最終令作者念念不忘是那只松鼠。作者與松鼠之間發(fā)生了這樣一個故事。但在敘述中,作者先向我們介紹了事情的結果,表達了自己對松鼠的牽掛,而后才具體講述這件事的經過,這樣的寫作方法稱為“倒敘”。(運用排序的方法,使學生直觀感知倒敘的寫作方法,利于學生理解接受。)
(四)圍繞主問題,理清文章脈絡
1.本篇文章所有故事情節(jié)都是圍繞“那只松鼠”所展開的,在作者的眼前、作者的心里,到底是一只怎樣的松鼠呢?請大家再次回到課文中,畫出你認為重要語句體會了解一下吧!(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答案并不唯一,目的在于供學生深讀探究,引導學生興致盎然地去讀書、去發(fā)現。但作為教師要在內容層次上有所把握。)
2.根據學生的回答內容進行分析理解,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體會松鼠被捉前后及作者的情感變化,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及表達能力的訓練。
(1)那是一只活潑伶俐、可愛至極的小松鼠——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①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讀。
②從哪些詞語中能讓我們感受到松鼠的活潑伶俐、可愛至極呢?(引導學生通過“灰褐色”“毛茸茸”“圓球”這些詞語感受小松鼠惹人喜愛的外形;從“跳”“躥”“嗖嗖嗖”“神不知鬼不覺”“靈巧”這些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小松鼠的機靈敏捷;抓住文中的省略號,理解小松鼠多次躲過父親的追逮。)
③通過同學們的分析,老師也仿佛置身于一個松鼠王國,能用你的朗讀,讓這些可愛的小松鼠也來到我們的身邊嗎?(進行朗讀指導。)
④此時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抓住“興奮無比”這個詞,再次進行朗讀指導,體會松鼠的可愛,及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⑤回顧總結板書——剛才,我們通過讀文,抓重點詞語體會、朗讀表達的方法,了解了被捉前,令作者興奮無比的小松鼠,這也是理解文章內容的好方法,相信大家會運用后面學習中的內容。(板書:被捉前、興奮無比。)
(2)那是一只可憐、無助的小松鼠——學習課文的第五、六自然段。
①出示第五自然段,用學習第四自然段的方法:抓重點詞語、談體會、朗讀表達三步學習法進行學習。
②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小松鼠的可憐無助呢?(板書:被捉后、可憐無助。圍繞“一動不動”“古怪的目光”體會松鼠的心理活動,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③(課件出示:但我突然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絕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小松鼠目光里的絕望是為什么?它又在抗拒什么?乞求什么?此時此刻,你能體會到小松鼠的想法嗎?如果它會說話,它會說些什么呢?
④父親又有著怎樣的表現呢?(出示第六自然段,標出描寫父親動作的詞句:通過“摸”“縮”“看著”等詞語體會父親復雜的心情。此處要激活學生思維,深入人物心靈。通過朗讀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⑤剛才還那樣活潑伶俐、可愛至極的小松鼠,此刻是如此的安靜——出示第二自然段:它躺在我的網袋里,一動也不動,老實得就像已經沒有了生命,一改幾秒鐘前那股拼命逃竄的靈活勁。像這樣,文章前面介紹了網袋里的小松鼠,后面又一次描寫網袋里的小松鼠的寫作方法我們叫作“首尾呼應”。作者為什么會兩次這樣介紹小松鼠呢?(了解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體會松鼠給父親留下的深刻印象,感受父親內心的震撼。)
⑥小松鼠最終的命運怎樣,你們知道嗎?——學習第七自然段。
⑦看著小松鼠隱沒在密林深處,你們?yōu)樗械礁吲d嗎?試著用喜悅的心情讀讀這一自然段。
⑧大家感覺用這樣的情感來讀這一段合適嗎?(通過“長嘆”“終于”這兩個詞語,體會父親的不舍和無奈,再次進行朗讀指導。)
(3)那是一只讓父親和女兒都念念不忘的松鼠——學習第九自然段。
①(課件出示)我惶恐不安地看著女兒,女兒竟一點兒也沒有怪我的意思,依舊稚氣未脫地沉浸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飽含深情地問我:“爸爸,后來它回家了嗎?它回到媽媽的身邊了嗎?”
誰來試著讀一讀女兒問爸爸的話?(進行朗讀指導,體會女兒對松鼠的牽掛,感受女兒的善良。)
②曾經那樣喜歡小松鼠,常吵著要一只小松鼠的孩子,此刻卻如此關心爸爸為她捉來而又放走的小松鼠的命運,可見,這是一個多么純真、善良的孩子啊!通過你們的朗讀,老師也感受到你們也都擁有一顆這樣美好的心靈?。偨Y板書:關愛動物。)
③女兒的表現令爸爸如釋重負——課件出示第十自然段。
④在不知不覺中,父親的行為影響了女兒,熱愛大自然、關愛小動物的種子也在女兒的心中扎根、生長。這里“石頭”指什么?為什么現在落地了呢?(掌握比喻的修辭方法,帶領學生回顧全文。)
⑤“那只松鼠”除了文章題目之外,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都是在哪出現的?請大家找一找,畫一畫。(學習開篇點題,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⑥這樣開篇點題,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可以使文章結構更加緊密,嚴謹,內容更加完整,可以加深讀者的印象,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寫作中能試著用一用。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課件出示題目)文章以《那只松鼠》作為課題,開門見山,篇末點題,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對那只松鼠的喜受與難忘,更讓我們感動的是父女倆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美好心靈。接下來,老師再給大家介紹一個有關人與動物的故事。
2.(背景音樂:《一個真實的故事》)拓展閱讀:《一個女孩和丹頂鶴的故事》。
3.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也一定體會到,動物是通人性的,只要好好善待它,它們也知道感恩和報恩。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據統(tǒng)計,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2 531個動物保護區(qū),相信只要我們人類伸出友愛之手,有動物相伴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和諧!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江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