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峰
老人的睡眠,可以分為大覺、小覺、打盹三種類型。
大覺,是指晚間較長時間的睡眠。21時到次日凌晨3時是有效睡眠時間,也是最佳睡眠時間。晚上少睡半個小時,白天多睡3個小時也補不回來。因此,老人最好在22時之前入睡,早上六七點鐘起床,睡眠時間保持在7~8小時。受起夜、慢性病等因素影響,很多老人的晚間睡眠不是很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1.白天曬太陽2小時,如早上10時左右、15時~16時外出活動。如果不便外出,白天也要保證室內(nèi)光線充足。2.每周進行四次30分鐘~40分鐘的耐力訓(xùn)練,如快速行走、健身操練習(xí)、打太極拳等,可以明顯改善睡眠質(zhì)量。3.不要在床上讀書看報、看電視或者聽收音機。上床20分鐘后仍睡不著,起來做些事情,待有睡意時再上床睡覺。
小覺,是指白天中最長時間的睡眠,如午睡。小覺的時間在1~2小時,根據(jù)年齡不同又可細(xì)分:65歲~70歲的人,夏天每天睡小覺兩次,可于上午9時~10時和14時~16時之間,各小睡一次,每次一小時左右;70歲~85歲的人,則以睡90分鐘為宜。在冬季,晝短夜長,晚間睡眠時間較長,因此,在14時~15時小睡一次,時間約一小時。很多老人對午睡有種湊合心態(tài),習(xí)慣在躺椅、沙發(fā)上靠一會兒,這不僅影響睡眠質(zhì)量,而且可能引發(fā)其他健康風(fēng)險。老人午休也要營造好的氛圍,保持臥室光線暗一點,空氣流通。
打盹,是指白天時間很短的小憩,每次10分鐘~20分鐘即醒,這屬于“積零成整”儲備精力的方式,能補充腦力,振奮精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風(fēng)口處打盹;應(yīng)注意安全,靠在穩(wěn)固的地方,采取舒適的姿勢,以免在打盹中造成意外傷害;打盹醒來后不要立刻起身,保持醒前姿勢坐一會兒,再起身活動,以免血壓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