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敏
我在臨床上曾遇到一位女性患者,因陰道分泌物增多且氣味異常,就聽人推薦和看電視廣告買陰道栓劑用。后來她在單位體檢中查出宮頸糜爛,細胞分化已有癌前改變,才趕緊來就診。很多人和這位患者一樣,用藥常受廣告和親友推薦影響,結果延誤治療。
藥物廣告多是根據(jù)治療范圍推薦用藥,但忽略了一個問題———有同樣癥狀的人,也可能是不同疾病。如老年人常見的關節(jié)痛,可能是骨質增生、痛風、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質疏松等多種原因引起,用藥時會有一定的區(qū)別。廣告里的一些用藥方法還未必準確。如電視廣告中,常將眼藥水滴在眼球黑色部分的中央,其實這是錯誤的。正確做法是,滴在下眼皮和眼球之間的結膜囊內(nèi)。
還有人按親友推薦用藥,其實別人用了效果好的藥,未必自己用效果也好。例如多數(shù)疼痛患者不會因疼痛去看醫(yī)生,而是按朋友推薦,到藥店購買止痛藥。頭痛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頸椎問題壓迫神經(jīng),有的是血管性頭痛,有的是腦血管供應不足,如果不根據(jù)病因用藥,不僅癥狀難以緩解,還可能出現(xiàn)不良反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因為不同人的病情、體質會有所差異,同樣的藥物用在自己身上未必效果一樣好。
還有人聽說藥物價格低廉就買,或者因價格較高就認為療效更好。并不是價格低的藥物就一定不好,也不是越貴越好。首先應根據(jù)病情選擇相應種類,同時應認準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藥品,質量和安全性都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