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
退休后,趙海巧和老伴張愛珍回到偃師市山化鎮(zhèn)東屯村,修了院落,租了地,過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2008年春節(jié)后,張愛珍突然頭暈?zāi)垦?,話都說不囫圇了,意識模糊不清。經(jīng)緊急搶救,張愛珍命保住了,卻落下偏癱。由于老伴的病只能采取保守治療,趙海巧便將她接回家自己照顧。
一晃兩年過去,盡管趙海巧對老伴照顧周到,老伴的病情卻一直沒有太大好轉(zhuǎn)。老伴身體康復不理想,他整天琢磨用什么好辦法能讓她好得快些。一天,趙海巧看到村里一對年輕夫婦用自制童車教孩子走路,一歲多的孩子扶著童車木制扶手,童車隨慣性往前滑動,孩子跟著車挪動,年輕父母一旁保護,既省心又安全。見此情景,他心里一動。
回到家,趙海巧在院里來回踱步,醞釀著如何為老伴修建類似的扶手設(shè)施。經(jīng)過丈量,他決定把扶手弄成雙杠的形式,讓老伴扶木桿學走路。木桿起自老伴床前,延伸至庭院,通到廁所,長度四十米左右。
有了藍圖,趙海巧開始為此準備。他買來錘子、鋸子等工具,四處尋找結(jié)實木棍。每天安頓好老伴,他便忙活起來。老伴知道了他的計劃,頗受鼓舞,他忙活時,老伴就在一旁笑瞇瞇地看著。
開工后,趙海巧發(fā)現(xiàn),木料不好,扶手便不牢固,如果因此摔了老伴,就不是小事了。在木匠的建議下,他到處尋找山楂木、槐木,固定扶手的木樁用實心槐木,扶手則用輕巧些的山楂木。
因為扶手要能承受得起老伴的重量,做好一段,他便自己先扶著試一試,感覺有問題,便毫不猶豫推倒重來。兒女回家探望父母,得知父親的想法,都很支持,并積極幫他想辦法。
第一個月,因為要反復試驗,增加扶手的堅固度,趙海巧僅修了五六米長。他覺得扶手足夠結(jié)實了,便把老伴攙到扶手前,鼓勵她扶著學走路。老伴起初不敢走,步子邁不開,趙海巧便讓她先扶著扶手站立,用手輕輕搬動她的腿,幫助她邁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趙海巧幫老伴穩(wěn)住重心,鼓勵她邁第二步。折騰了半個多小時,老伴不但敢扶著扶手站立,還能邁出一小步。這微小的進步讓趙海巧大受鼓舞。
兩個月后,長達40米的扶手終于完工。扶手一部分是雙杠,一部分是單杠,每根固定扶手的立柱都用水泥加固。扶手用砂紙打磨后刷上漆,朱紅色的扶手在農(nóng)家小院蜿蜒伸展,成為一道風景。
每天吃過早飯,趙海巧便帶老伴開始鍛煉。趙海巧循序漸進,給老伴逐步加量。為了讓她心情好,趙海巧在院里種上花草,讓滿院綠色伴著老伴鍛煉。在趙海巧不懈的努力下,張愛珍從起初只能挪幾步,到2013年竟能扶著扶手走個來回。一次,趙海巧請鎮(zhèn)上的醫(yī)生給妻子檢查身體,在醫(yī)生的注視下,張愛珍扶著扶手一連走了兩趟,引得醫(yī)生贊嘆:“這真是個奇跡!”
2014年9月中旬,受河南衛(wèi)視《中國感動》欄目組邀請,趙海巧來到鄭州參加節(jié)目錄制。錄制現(xiàn)場,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趙忠祥動情地說:“趙大哥,你是我的學習榜樣,是個有擔當?shù)哪腥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