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氣千峰近,
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
開窗放入大江來。
【賞析】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福建泉州人,現(xiàn)存詩歌不多。這首小詩是其詩作中較為出色的一首?!案事丁奔锤事端?,在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固山上,是一座著名的佛寺,因風(fēng)景秀美,歷代文人吟詠頗多。此詩描述了詩人夜宿甘露寺的見聞。
高臥枕席,只見千峰匯聚,云遮霧繞。臥榻之下,但聞松濤起伏,萬壑哀歌。詩人面對此景心頭頓時(shí)一動,想一睹銀光閃爍的波濤直拍長空時(shí)的壯闊場面,于是欣然開窗,將那滔滔長江迎進(jìn)門來。
這首詩寫得大氣磅礴。首句寫山峰的云氣,次句寫山谷的松濤,末兩句則寫長江的雄渾。前兩句寫近景,后兩句寫遠(yuǎn)景。“千峰”“萬壑”“銀山”“大江”,這些景象為全詩營造出極其開闊的意境?!扒Х濉薄叭f壑”并非實(shí)指,乃詩人想象夸大之詞,是為了說明北固山地勢高峻和甘露寺遠(yuǎn)離喧囂。“萬壑哀”指風(fēng)過松林的呼嘯之聲。“銀山”則將洶涌澎湃的波濤形象化,使之既具色彩上的沖擊力,也具感觀上的震撼力。全詩的神來之筆要屬“開窗放入大江來”一句。激蕩澎湃的長江仿佛一下子全都沖入窗簾,涌到詩人面前,這氣勢不免讓人目眩神駭。小小的窗子竟能容納下浩蕩無垠的長江?與其說容納長江的是窗子,不如說是詩人的心胸,這是何等的胸懷與氣度!唯有胸懷浩然之人方能如此?!胺湃搿币辉~表明詩人是主動擁抱長江,這樣,長江就不再是獨(dú)立的自我存在之物,而是經(jīng)由詩人特別觀照的審美對象,審美客體(長江)與審美主體(詩人)之間構(gòu)建起緊密的聯(lián)系,詩人也由此主動地融入到了山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