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白,所說的話就叫白話。該寫的人太多,每人限定千字之內(nèi),一是我別饒舌,二來讓買書人能少花點兒就少花點兒。這就是聊天兒,茶余飯后添一點兒談資,北京人管白話叫白活,我今年六十有五,還真是白活!虛度年華,倒也閱人無數(shù),一一道來,請列位看官上眼。
排名不分先后,文字雜亂無章,您要從中悟出些什么,那我就沒白忙活。
憶劉熾
我和著名作曲家劉熾是忘年交。忘到什么程度?有一回在我家樓下和編纂《俄華大辭典》的劉光潔教授一塊兒喝點兒小酒,我女兒找我來了,當時萌萌才五歲,說爸爸我媽讓你少喝點兒!你猜劉熾說什么:小妹妹,叫大哥!這也太沒溜了,這還是寫《我的祖國》寫《讓我們蕩起雙槳》寫《英雄贊歌》的劉大作曲嗎?也太淘氣了吧?萌萌也傻,有禮貌地鞠了一躬,叫了聲大哥你好!劉熾哈哈大笑,說不能白叫,大哥給二百!醉了,醉的一塌糊涂……
要是不淘氣,就不是劉熾了。他老人家光臨寒舍,見我書柜里有《辭源》《辭?!罚馕渡铋L地說:小子,這就是銀行啊……劉熾老一身幽默,交了不少好朋友。畫人民幣的羅工柳,研究楚辭的文懷沙,門口賣白菜的河北老張,傳達室的天津衛(wèi),燒鍋爐的老李,還有國家領導人……你讓他作曲,行!就是別催,催急了他就罵人,寫出來就是傳世之作!
他是我見過的最好玩兒的老頑童。有一回讓我猜謎,謎面是三千佳麗無顏色。我茫然,他壞笑道:鐵杵也能磨成針!還有一次讓我對對子:謝添添酒謝謝謝添添酒,這他媽簡直就是絕對!又出一上聯(lián):慢車站站站,有名詞有動詞,我對:新婚日日日,他首肯。他是我們文工團的老團長,見我們小哥們兒上班喝酒,氣不打一處來,給我寫一紙條: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嚇得我再也不敢放縱。
和劉老對酌太緊張,他老人家八十歲的高齡二十歲的心態(tài),喝著喝著就唱上了《陜北道情》,直唱得熱淚盈眶,老淚縱橫。老人有太多太多的委屈,他這輩子毀就毀在女人手里……
追悼會上,我給劉老跪下了!男人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父母,劉老是我恩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一條大河波浪寬,劉老,認識您我三生有幸!弟子不才,遙拜您在天之靈……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礦山詩人張枚同是我的老大哥。他畢業(yè)于山西大學音樂系,是翻譯《外國民歌200首》的女教授鄧映易的高足。一九八二年,我去大同煤礦體驗生活,老大哥買了十幾個罐頭招待我,那是他半個月的工資,當時的大同赤貧,連一棵青菜都見不到,他可以說是傾家蕩產(chǎn)安排晚飯,讓我一口酒都難以下咽!
老大哥就是老大哥,他和作曲家谷建芬合作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聽了讓人心熱: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蕩起小船兒,曖風輕輕吹……美妙的春光屬于誰?屬于你,屬于我,屬于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老大哥直抒激情,藏匿了所有的形容詞,用白描的筆法刻劃了赤膽忠心的熱血沸騰!
再過二十年,我們又相會,他已經(jīng)是大同煤礦的工會主席,沾了改革開放政策的光,礦上蓋起一座文體中心大廈,十分氣派!我被張主席邀請去講課,都講了什么我忘記了,只記得背了半只羊,坐軟臥返回北京。張枚同把一切都要做到極致,正像他的歌詞一樣,看似平平常常,實際上大有深意。
張大哥老倆口都是作家,兒子是先鋒派詩人。兩代人有代溝,不盡相同的觀念產(chǎn)生了悖論,張枚同寫《礦山的女人》,兒子不屑一顧,寫《無題》,在張大哥眼里屬于狗屁不通之作,爺兒倆磕磕碰碰,嘻嘻哈哈,說歸說,鬧歸鬧,兒子在北京給老爸老媽置了一所新房,大孝子??!
張枚同如今已年屆古稀,他又迷上了作曲,由他作詞作曲的山西民歌風《礦山的年》融入諸多原生態(tài)音樂元素,淋漓盡致地把火爆的年味兒呈現(xiàn)在舞臺上!他和煤礦有著血濃于水的親情,幾十年的沉淀造就了他的礦魂,在時光長長的巷道中,他是一名會寫詩的礦工,他從地下捧出輝煌的太陽!
張枚同,我的礦工老哥,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
在機關的許氏傳播
許傳播是我在煤礦系統(tǒng)見過的一個文化奇才!他口才木訥,卻金石篆刻一絕!他是部里的機關黨委書記,卻著書立說;他日理萬機,卻每星期跑古玩城揀漏和馬未都比肩;他還是煤礦文聯(lián)主席,書法一流讓人贊嘆不已!他一九四四年生人,已過古稀,朝氣蓬勃,看到他才懂得共產(chǎn)黨員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他還集郵。全世界碩果僅存的黑便士,他有!所有關于手的各國郵票,他珍藏!他為一枚珍郵能傾家蕩產(chǎn),他把收藏當作生命的一部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你看看他的手就知道一篇《洛神賦》從頭至尾篆刻下來有多少艱辛,多少心血,多少構圖,多少傷疤!白石老人說過:吾畫不如字,字不如詩,詩不如印……老人號稱三百石印富翁,而許傳播豈止三百印,三千印都打不??!他的篆刻多種多樣,有陰有陽,有字有畫,畫中有字,字里有畫,有魏晉風骨,有摩崖石刻;有佛的淡定,有人的氣場……就像一幅歷史長卷,讓你一會兒想笑,一會兒想哭,他傾注的是對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敬畏;他循規(guī)蹈矩,他不破不立,一把刻刀在手,風云變幻在胸;攏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上刀端,這是他的深刻,也是他的人品!
那年我們學習模范人物,機關黨委搞“就在咱身邊”活動,一位鄭姓女中豪杰,優(yōu)秀黨員得了獎,欲捐助社會……許書記大發(fā)雷霆:不許捐!都給我吃了!我們共產(chǎn)黨要有黨性原則,我們更有人世間的真情!在座的人們?yōu)樵S書記的這番肺腑之言熱烈鼓掌,鄭老師淚如雨下,連連鞠躬……
許傳播是這樣的人,他目光如炬,他心底無私天地寬!
從太陽故事里走出的曾靜
曾靜是個在黑土地長大的東北姑娘。出生于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家,她成名很早,一曲《沈陽啊沈陽》讓她風靡一時。有時候就是這樣,成名曲不一定是最好的。她是沈陽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她的歌唱事業(yè)從美聲開始,是吃黃油面包的是唱詠嘆調(diào)的是浸潤著古典音樂的才女!
認識曾靜,是聽《二泉吟》——風悠悠,云悠悠,凄苦的歲月在琴弦上流……我的心醉了,太好聽了,聽出了故事,聽出了蒼涼,聽出了幽怨,聽出了一位流淚的盲人把光明追求……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世界大指揮家小澤征爾的一句話——聽《二泉映月》得跪著聽!這是音樂對音樂的敬畏,這是對曾靜演唱風格最好的詮釋。后來,曾靜又推出了《一夢千年》——紅酥手,黃滕酒,婉約的宋詞是一杯線裝的酒……這才叫國學!讓于丹之流顫抖吧——假國學可以休矣!
一九九六年,曾靜只身闖蕩京城,恰逢中國煤礦文工團推出歌舞詩劇《日出印象》,主題歌《太陽的故事》由曾靜演唱。曾靜是誰?她從哪里來?文工團歌唱的多了,哪兒就輪到你了?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曾靜哭了,擦了擦眼淚,曾靜唱了,這一唱就是女中音的華彩——這一個故事講了一輩又一輩,隆隆的日出印象著孩子眼里的向日葵!也許你不知道,太陽也會流下眼淚,也許你不懂得,心兒也會很累很累……最后是把八百萬煤礦工人唱哭了!曾靜成了礦工歌唱家!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如果曾靜當年打道回府,如果曾靜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如果……但,歷史沒有假如,她還是她,還是那么謙遜,還是那么低調(diào),她唱蘇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她只是想說:我是礦工的女兒,我愿為礦工歌唱……
于是,她被黑哥們兒授予榮譽礦工!
親親的娘家人
中國煤礦文工團一九四七年誕生于東北黑龍江雞西,比共和國出生得還早。風風雨雨近七十年,我們和雞西血脈相通,一天不能忘懷!雞西老工會主席趙明生是我好友,他人高馬大,平易近人,兩袖清風,一身正氣!那年我和老伴去雞西采風,趙主席老兩口全程陪同,從樺木林場到興凱湖,品黑瞎子果吃大白魚,宴席間趙主席說:我們雞西人跪著刨煤,站著做人!給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深刻印象……
我的小朋友夏云是雞西電視臺的主持人,他主持一檔《夏云讀報》欄目,縱觀天下事,語不驚人死不休!夏云學習刻苦,博覽群書,過目成誦,好生了得。我突然發(fā)現(xiàn)黑土地不光生長大豆高粱,也生長人才,生長志氣,晚生后輩自強不息,是黑哥們兒的驕傲,他們總是在最黑暗的地方采掘光明!
我不得不說說雞西工會女工部部長閻大姐,閻部長純樸無華,素面朝天,座談會上,她說:我們礦上有位家屬新婚不久,愛人不幸在井下事故中遇難,礦工會給了她一筆不菲的撫恤金,公婆勸兒媳再往前走一步,兒媳哭訴,您二老的兒子走了,我就是二老的親閨女,錢我一分不要,我替死去的丈夫給您二老盡一分孝心,我給二老養(yǎng)老送終……說到這兒,閻部長哭了!在座的礦工兄弟都哭了!我也泣不成聲……這就是雞西人,這就是共和國的液壓支柱!這就是我的親親的娘家人!
雞西煤礦是全國最窮的大礦,曾經(jīng)十幾個月開不出工資,礦工朋友們照樣出勤率百分之百他們出大力,他們流大汗,就是不流淚!他們是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中流砥柱,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酸菜白肉開鍋爛,大碗喝酒一口悶,威風凜凜的東北虎,個頂個的硬漢子!
我親親的娘家人啊……
白云海:男,1950年出生。原為中國煤礦文工團創(chuàng)作室副主任。中國煤礦作協(xié)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編劇。迄今發(fā)表作品700多萬字,并多次在全國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