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盛世
夜,已經深了,我躺在床頭還沒有睡下,突然,騰訊QQ顯示有新信息傳來。
打開信息一看,原來是我的學生發(fā)來消息,消息說:“老師,白上次你說不讓我虛度校園時光之后,我的生活漸漸變得沉重,這兩個月以來經常失眠。你說得對,我感覺自己這兩年天天虛度時光,我普通話考試沒過,很難拿教師資格證了。還有,上次英語四級考得也特別差,感覺前景黯淡,未來沒有什么希望。老師,你說我該怎么辦呢?”
我生活實在太累了,備課到晚上23點才剛剛結束,看到學生信息,沒有回就躺下了……然而,自己輾轉反側,還是沒有睡下,一種深深的譴責感涌上心頭,我是老師,怎么能這樣呢?
于是,我點開手機流量,開始回復QQ:“劍楠,我覺得你可能實在是太悲觀了,你還年輕,校園時光還要自己把握。大學畢竟不再是高中,會面臨很多的誘惑,你不可過分沉浸于虛擬的網絡世界。自己要學會調整自己的關注點,培養(yǎng)良好的執(zhí)行力,如此才更有利于創(chuàng)造生活的精彩?!?/p>
……
漸漸地,我回復著信息,直到那段QQ信息不再顯示。滿腔的成就感涌上心頭,我走在輔導學生心靈健康的綠色林蔭道上,溫暖地走人了夢鄉(xiāng)。
自畢業(yè)之后,我陰差陽錯地成為了一名教師。記得第一次登上講臺時,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定位為“啟迪心靈,陪伴成長”。于是,我便走上了這條陪伴學生成長的道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自己真的對教學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一節(jié)課有45分鐘的時間,自己如果備課時間太短,講起來往往顯得捉襟見肘。課堂講述圓滿成功之后,我還要批改每一位學生的作業(yè),但我樂在其中,因為每次從學生的作業(yè)中仿佛看到了課堂的印跡,回到了當年自己讀書時學習專業(yè)知識的情景。真正的課堂,不僅僅在教室,因為同學們心靈疙瘩的化解,還需要在辦公室進行。專業(yè)實踐課程在大自然中講述才能讓學生記憶深刻,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往往需要在社團活動中加以深化,陪伴成長的道路還需在籃球比賽的激烈爭鋒中得以升華。走進校園,很多你不認識的面孔會主動給你打招呼,晚上回到寢室,會有很多帶著專業(yè)疑問的信息,涌人你的微信對話框。
就這樣,兩年的時光漸漸逝去,校園生活也漸漸變得缺乏當年剛剛人校時那清晰的印記。我也不再徒步行走,而是坐在自己的車上,師生見面很難有寒暄的機會。課堂下,自己也很難抽出時間聯系同學,了解專業(yè)發(fā)展問題,傾聽學生朗讀文章的語音精準度,指導學生完成專業(yè)作品。就這樣,半年的時光漸漸逝去,自己也很久沒有聽到學生的任何消息,師生交流的主要機會就是課堂。當我拿著教材,走向課堂,講起專業(yè)知識時,比第一年的教學工作更加嫻熟,然而,感覺專業(yè)知識很難走進同學們的耳畔,他們的眼神中缺乏了沐浴知識陽光的絲絲亮光,面龐上寫滿了理論知識灌輸的無奈與彷徨。一次又一次下課鈴聲的敲響,走上講臺交流專業(yè)知識的學生日漸稀少。即使有同學走上講臺詢問,自己也會因行政事務的繁忙而點撥得如蜻蜓點水。課下通過QQ、短信和微信咨詢的同學也越來越少。
靜靜地,感覺自己漸漸迷失了陪伴學生成長的道路。帶著無奈和失落,我一個人默默地行走在路上,靜靜地思索近一年來走過的路。這份往昔回憶的沉思,這份歲月思慮的沉淀,讓我著迷,任清風吻發(fā),陽光拂面而不改初衷。我作為一名血氣方剛的年輕教師,正處于教學成長的關鍵期,相對于當年剛剛登上講臺的初出茅廬者,自己現在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講述更加認真,然而學生對自己的認同感卻日漸下降,自己心目中塑造的“完美無瑕老師”的形象卻成為想象中的烏托邦。
沉思良久,漸漸頓悟,自己沒有走在學生成長發(fā)展的路上。這段路,走得不夠堅實,走得還有些華而不實。
每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往往都特別渴望吮吸知識的芬芳,然而,應試教育的教學環(huán)境,讓同學們漸漸對講臺變得冷漠和麻木。教過自己的老師有很多,但能記住的真是少之又少;老師,能講專業(yè)知識的有很多,但真正能將課本上一個個凝固的文字變成立體的可以勾勒出存在于現實空間中想象的圖景又是少之又少。因此,作為老師,當你的課堂中融人對現實生活世態(tài)萬象的理性思辨,當你的講述中洋溢著對專業(yè)知識現實應用的真知灼見,你的熱情洋溢、溫馨講述,加上你對學生情感的關切,往往能夠喚起的,將是學生沉睡的心靈,你將走上和學生共同發(fā)展的道路。這段路,相對來說,比較累,比較孤單。在常人看來,這僅僅是一份領工資的工作,但是如果想做好,能夠做得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自己需要行走在學生心靈起伏成長的深處。
路,不僅有心靈上的路,更有現實中的路。校園這段路,再熟悉不過,然而自己每一次走過,都有一段不一樣的心靈收獲。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漫步校園中,我們會發(fā)現很多老師都已經買了私家車,一道道黑色擋風玻璃隔開了老師和學生,將講臺這道屏障之后師生交流的第二課堂再次隔開。即使學生和老師在車里相識,未及開口,激越溫情的眼神隨車的離去而匆匆黯淡。當你一個人靜靜地走在路上,見到一個個青春活潑、天真浪漫的身影從面前有禮貌地經過,那將是校園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無論我們和學生談理想,還是論人生,談及專業(yè)發(fā)展,還是生命成長,褪去了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拘束感,民主治學的空氣在校園涌動。這份溫馨,來自于校園中的路,這是學生精神發(fā)育的天然牧場,更是老師薪火相傳的自然課堂。
我喜歡上了走在路上的感覺。走在曲折蜿蜒的山間道路上,往往是為了一覽路盡頭的風景,飽覽未知的世界;走在清新淡雅的校園道路上,往往是為了沉思專業(yè)發(fā)展的得失,感知校園的變化。走在波瀾起伏的教學道路上,是為了塑造學生的精神家園,培育完美的人性。
路,沒有盡頭,需要我們一直走下去,我喜歡走在路上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