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紅眼航班清晨6點抵達東京,放下行李,我和朋友們沿著JR線鶯谷站旁邊的小街一路向南。步行不到10分鐘,東京的高樓大廈與繁華街市便隱沒在身后,兩旁的店鋪與民居大多只有兩三層高,門前或綻放著一簇簇繽紛的小花,或立著憨態(tài)可掬的木雕貍貓……雖明顯上了年歲,卻異常整潔,努力在歲月侵蝕中保持著體面。我知道,快到傳說中的谷中界隈流浪貓圣地了。
流浪貓狂想曲
出發(fā)前,我偶然看了一部名叫“谷中流浪貓狂想曲”的紀錄片:谷中有一條商鋪集中的短街被稱為“谷中銀座”,這是寧靜的谷中最熱鬧的區(qū)域。10年前,階梯旁邊曾有一片寬闊的空地,聚居著大概二三十只流浪貓。商戶和附近的居民不但會給貓們提供食物,天氣惡劣時還為它們提供“庇護所”。為了方便照料,每只貓都依據(jù)外形或個性的特征被取了很可愛的名字:胖胖的丸子、好脾氣的小黑、胃口超好的小灰、性格孤僻的狐貍仔;在烤雞店門口還立著一塊“揭示板”,公布貓們的狀態(tài):誰是新來的,有誰走失了,有誰生病,有誰懷孕……10年來這里吸引了無數(shù)愛貓人士前來拍攝、喂食、玩耍,久而久之這里的流浪貓完全不怕生,任人拍照、撫摸、逗玩。一位叫做伊藤信幸的普通人,歷時10年,用家用的小DV記錄下這些流浪貓的悲歡離合。
步行大約20多分鐘后,我們來到了夕陽階梯前,階梯入口的鐵網(wǎng)上果然掛了一張政府印制的告示:動物愛護法規(guī)定禁止遺棄動物,否則罰款50萬日元。四下張望卻不見流浪貓的蹤影,直到走下階梯,轉(zhuǎn)到背后僻靜的花臺前才發(fā)現(xiàn)一只黑貓和一只三花貓蹲在草叢中小憩。見我舉起單反相機,兩個小家伙竟非常從容地轉(zhuǎn)過來看著鏡頭,一副見過大世面的淡定。
旁邊幾位在壽司店門口候位的歐巴桑投來會心的微笑:“又有人來這里拍貓了。”我問其他貓去哪里了,她們表示不清楚,說大概躲在附近別的地方了吧。真遺憾,紀錄片里大批流浪貓集體在夕陽階梯附近嬉戲、進食、打盹的壯觀景象,今天我們是無法見到了。
愛貓文化
不過,寄居谷中的流浪貓群體雖然日益寥落,但由此衍生出來的愛貓文化與氛圍卻愈加濃厚。不僅谷中銀座,鄰近的谷中三崎坂商店街上的各種店鋪也都喜歡用貓元素來裝飾店堂,扮萌商品,招攬顧客。
門牌、店招、窗簾上畫著貓,店員身上也穿著貓。貓造型的牙簽罐、碗碟、拖鞋;貓圖案的挎包、衣服、手帕、扇子、食品;會搖尾巴的貓玩偶、貓剪影的風(fēng)鈴,毛絨、紙塑、木雕、鐵藝的貓擺設(shè)……可愛的貓元素借著天馬行空的設(shè)計巧妙地融入各種商品之中。
著名的“貓雜貨”便是這類貓形萌物的“集中營”,里面無論是家居用品、衣帽服飾,還是玩具擺設(shè)、書籍文具,全都以貓為主題,件件精巧可愛,愛貓人士一旦進入勢必難以自拔。貓主題的咖啡館不但用的全是貓貓杯盤,連卡布奇諾奶泡上的拉花都是貓臉。
讓我震撼最大的是谷中銀座一家甜甜圈店,店主將所有甜甜圈都做成貓尾巴和貓爪的造型,不同花色的尾巴和爪子代表著焦糖、香蕉、奶油、巧克力等不同口味。不但外形可愛,味道也一流。我買了一根焦糖味的貓爪面包棒:面包體綿軟而不失嚼勁,焦糖里添加了一點鹽,因此香味變得既性感又優(yōu)雅。這家店還曾作為“谷中新名物”登上了日本國內(nèi)的美食報道。
這些貓主題的店家還會在店內(nèi)張貼一些有關(guān)流浪貓收養(yǎng)、名貓展覽、貓友互動等實用信息招貼或呼吁保護小動物的公益廣告。至此,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當?shù)厝苏娴暮軔圬垼斈甑暮眯木用駛兛赡軟]有想到,小小的憐憫心,竟給當?shù)貛砭薮蟮母淖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