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儂
內(nèi)容摘要:本文由介紹大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環(huán)境出發(fā),通過對儒家經(jīng)典中“中庸”思想的分析,為研究解決包括政治腐敗、商業(yè)道德滑坡等在內(nèi)的社會棘手問題提供了一條方案,即儒學現(xiàn)世之用。
關(guān)鍵詞:《論語》 儒家思想 現(xiàn)代社會管理 現(xiàn)代商人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也是儒家社會管理思想的一個重要原則,?!吨杏埂分械慕忉屖牵骸跋才分窗l(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p>
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呼?。ā墩撜Z·雍也》)[1]”、“過猶不及(《論語·先進》)[2]”、“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3]”,“過”與“不及”,“狂”與“狷”都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極端,都不能恰到好處?!爸杏埂钡年P(guān)鍵在于一個“中”字。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他說:“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孔子豈不欲中道哉!(《孟子·盡心下》)[4]”。依據(jù)孔子的“中道”原則,孟子又強調(diào):“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孟子·盡心上》)[5]”。
首先,儒家認為管理者必須是中庸理想人格的體現(xiàn)者。具體要求可以概括為:“同而不比”和“五美”,即“惠而不費、勞而不怨,俗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6]”,還必須做到“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wèi)靈公》)[7]”、“貞而不諒”、“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8]”。這是當時孔子對當政者所提出的最佳狀態(tài)。荀子則發(fā)揮了孔子的這種觀點,進一步指出:“君子寬而不慢,廉而不劌,辯而不爭,查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荀子·不茍》)[9]”等等。在儒家看來,在所有這些相反相成的兩端中保持“中行”,便是管理者所應有的人格風范。
其次,就管理者的措施和手段而言。儒家認為,“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應當在二者的結(jié)合體中實現(xiàn)中庸之道??鬃犹岢龅摹皩捗拖酀币嗍沁@種思想的體現(xiàn)。據(jù)《左傳·昭公二十年》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10]”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11]”孔子強調(diào)的社會控制,最終歸結(jié)于對人心的控制,這種控制,就是通過“德教”和“禮教”,實現(xiàn)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和諧統(tǒng)一。
最后,就管理的價值取向而言。簡而言之,就是如何以中庸之道處理好義與利的關(guān)系。儒家普遍主張“先義后利”。
但是,儒家對于“利”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鬃映姓J“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論語·里仁》)[12]”因此管理者必須“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論語·堯曰》)”,必須“足食、足兵”才能使“民信之(《論語·顏淵》)”。只有富民、利民,才能安民利民。
同時儒家又獲取利的過程又不能是放任自流的,強調(diào)必須導之以“義”。孔子曾說:“不以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孟子也認為:“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孟子·萬章上》)”。
就管理的價值取向,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有意義。曾幾何時,“越窮越光榮”的思想武裝了中國人;又幾何時,“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幾乎籠罩了中國,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問題。所以,“中道”的儒家義利觀,最應當在當今社會煥發(fā)出應有的生命力。
在現(xiàn)代政治、社會思潮中的激進主義視角里,儒家思想可能被視為是陳舊的、保守的。誠然,儒學的立場所據(jù)以立論的歷史情境已距我們很久遠,但是儒學中那些具有久遠價值的成熟的內(nèi)容則是應當予以珍視和繼承的。
儒學現(xiàn)今也在不斷的變遷生長,依然保有不竭的能夠轉(zhuǎn)化為、榫接上現(xiàn)代人類思想理念和社會生活的文化生命力。面對當今社會的種種問題,可以相信, “新”儒學可以為我們提出一劑治世的良方,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注 釋
[1][2][3]孔子:《論語》,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1頁、第83頁、第147頁、第179頁。
[4][5]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中華書局出版社2008年版,第269頁、第256頁。
[6][7][8]孔子:《論語》,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3頁、第202頁、第40頁。
[9]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出版社2012年版,第40頁。
[10]李索:《左傳正宗》,華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571頁。
[11][12]孔子:《論語》,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頁、第223頁、第2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