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到2014年的15年中,湖北共誕生了31位文理科狀元。他們的去向如何?過著怎樣的生活?夢想和現(xiàn)實是否都還安好?記者經(jīng)過近十天的調(diào)查,勾勒出31位狀元的學習和生活軌跡。
入學去向:20人進了北大,11人進了清華;無一人報考港校。
家庭背景:四成出自知識分子家庭,超兩成狀元父母是老師。
最終學歷:碩士以上占八成,博士在讀有4人。除2012年及以后入學的6位狀元尚在本科階段之外,已畢業(yè)的25位狀元中,有至少20人已讀完或即將就讀研究生。
在校生活:功課更累,競爭更激烈,出國留學是主要目標。
就業(yè)方向:金融、軟件、律師為首選,目前還沒人自己創(chuàng)業(yè)。
2016年高考:“全國一張卷”
2015年高考,使用全國卷的省份有18個;2016年高考,將有25省份使用全國卷。
有專家表示,“全國一張卷”有利于更好地落實高校自主招生和異地高考政策。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認為,高考這樣的大規(guī)模考試應遵循簡單易行、科學高效的原則,而且全國統(tǒng)一命題也是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前提和基本措施。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用統(tǒng)一的高考卷可保障基本公平,由學生和學校間的雙向選擇建立教育競爭機制,以此來校正各地的教育不公平。
不少專家認為,“全國一張卷”將為后續(xù)很多改革奠定基礎,比如異地高考問題,以及打破分省錄取模式,打破錄取批次,實現(xiàn)一檔多投等。
“211”與“985”
“211工程”是中國政府在1990年代中開始策劃和實行的、針對高等教育的一項戰(zhàn)略性政策,是從全國挑選100所大學確立為重點校。目的在于將中國的高校系統(tǒng)化。
“211工程”的含義是:21世紀,100所重點大學。
目前,湖北進入“211工程”的大學有7所: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 (武漢),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985工程”是指為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而實施的一項國家工程。名稱源自1998年5月4日,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
首批入選“985工程”的大學共有9所,被稱“九校聯(lián)盟(C9)”,截至2013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
目前,湖北進入“985工程”的大學是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
全國210所“野雞大學”,湖北6所
近日,“上大學網(wǎng)”陸續(xù)發(fā)布“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披露了國內(nèi)210所不具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zhì)、涉嫌非法招生和網(wǎng)絡詐騙的“野雞大學”。從三份榜單來看,“野雞大學”在北京最為嚴重,占83所,占比44%;湖北占6所,分別是武漢建筑職工大學、華中工商學院、湖北工商管理學院、中原工商管理學院、武漢工商管理大學和武漢科技工程學院。
據(jù)悉,教育部網(wǎng)站每年都會公布批準的高等學校名單和新批準的學校名單。截至2014年7月9日,全國高等學校(不含獨立學院)共計2542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246所,成人高等學校296所,考生可登陸教育部官網(wǎng)“名單查閱”欄目查詢。
專家建議,在報考志愿時,需要謹慎理智,不要被虛假大學網(wǎng)站上的信息所迷惑,應該通過當?shù)亟逃鞴懿块T以及正規(guī)大學招生部門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