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創(chuàng)作的小說《小婦人》向讀者描繪了一幅由親情、友情、愛情等人間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溫馨家庭畫面,彌漫著愛的力量,充滿著成長的快樂。它也由此獲得了“美國最優(yōu)秀家庭小說”的殊榮,并喚醒了深藏于人們心底的女性意識。因此,本文將著重于挖掘出該部小說作品中所蘊含的女性意識,主要分析了作品中女性所持有的新型的婚戀觀,獨立自主意識以及平等的家庭觀,同時也指出了該部作品受到時代背景的局限而又矛盾的要求女性具備傳統(tǒng)婦女的品質。盡管如此,《小婦人》中女性意識的萌芽到女性意識的覺醒仍然具有時代進步性與超前性。
關鍵詞:路易莎·梅·奧爾科特 ?《小婦人》 ?女性意識 ?覺醒
一 ?引言
《小婦人》是十九世紀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成名之作。奧爾科的父親是馬薩諸塞州康科德一位自學成才的哲學家、學校改革家和烏托邦主義者。他一生沉迷于對理想的追求,以至無力擔負家庭生活。維持生計的擔子先是落到他的妻子身上,而后又落到他的二女兒路易莎·梅·奧爾科特身上。為了生計,路易莎到學校教過書,當過女裁縫、護士,做過洗熨活,15歲時還出去做過傭人,這些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給了她充足的精神養(yǎng)分,進而對她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奧爾科特生活的時代正處于美國內(nèi)戰(zhàn)剛結束,女性主義風起云涌的時期,許多女性作家也開始寫作缺乏藝術性的通俗小說,并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追捧。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奧爾科創(chuàng)作出了具有鮮明女性意識的小說《小婦人》。該部小說作品中的女性意識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女性追求自由的愛情與婚姻,要想在生活中自立自強,并期望與男性平等相處。雖然說這些女性意識在男權制社會中要想實現(xiàn)具有較大的困難,但是,它仍然折射出當時女性內(nèi)心細膩真誠的情感。
二 ?《小婦人》中女性意識的覺醒
奧爾科特的小說《小婦人》選取了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創(chuàng)作背景,描述了當時一個名叫馬奇的美國家庭中四個小姐妹的成長歷程。小說中,父親是缺位的,他常年在外,家中只有母親一個角色陪伴和教導幾個小姐妹應對生活中的種種考驗,并逐漸在這種特殊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中,成長為四個具有獨立價值觀的女性形象。應該來說,這部小說作品構思較為簡單,但是,其所蘊含的內(nèi)容卻很豐富,每一個章節(jié)都包含了作家本人深邃的情感與對女性的深刻反思??傮w上來說,該部小說主要反映了男權制社會下女性要想獲得自主地位與平等權利的女性意識。所謂女性意識就是說性別意識,是對女性角色與地位的認可,是女性對于自我價值的重新思考與覺醒。
很多學者認為奧爾科特這部最為知名的作品《小婦人》,具有較高的閱讀價值與道德教育意義。小說中塑造的四姐妹有著美好的生活憧憬,各自獨立的追求著各自的生活方式,并在幻想與追求中獲得了對于生活的新感想。雖然說這四個姐妹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她們都有著獨立自主的表現(xiàn),這與傳統(tǒng)女性形象是相背離的,具有較為鮮明的女性意識。雖然說作家奧爾科特本人受到了時代的影響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支持傳統(tǒng)女性觀念,沒有徹底的實現(xiàn)女性意識的覺醒。但是,它仍然具有超前的時代進步性。該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女性意識主要有三個方面,即新型的婚戀觀,獨立自主意識以及平等的家庭觀。
1 ?新型的婚戀觀
《小婦人》中描述的婚戀觀與傳統(tǒng)社會價值觀中的婚戀標準是不一樣的。在19世紀美國傳統(tǒng)理念里,人們談婚論嫁的最重要基礎就是財產(chǎn)與金錢。然而,《小婦人》所闡述的婚戀觀則認為,婚姻必須以愛情作為根基,并非財產(chǎn)基礎上所謂的門當戶對的婚姻。因此,小說中的馬奇太太對自己女兒所表達的婚戀態(tài)度就是:即使有錢人有著香車豪宅,但是,里面唯一缺乏的就是愛情,金錢固然重要,然而,它并不是人生唯一追求。生活哪怕再貧窮,只要擁有愛情,就可以過得很幸福。這顯然表明了小說中的母親為女兒們今后的婚戀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確定了一個正確的風向標,讓女兒們看清了婚姻與愛情以及金錢的三角關系。
應該來說,母親馬奇太太所倡導的這種婚戀觀與當時的社會傳統(tǒng)是相悖的,它反映了小說中的女性寧愿舍棄傳統(tǒng)意義上以財產(chǎn)作為基礎的婚戀觀,轉而選擇那種自由自在的愛情并走入婚姻。這是一種自主追求愛情,平等互助的新型愛情觀。這種以愛情作為基礎的婚戀觀也在小說中的幾個女性人物身上得到了落實。比如說,馬奇的大女兒寧愿放棄財產(chǎn)繼承權而去追求愛情,她寧愿嫁給清貧的布魯克先生,并對本來打算給她留下遺產(chǎn)的嬸嬸說,她不會為了錢而嫁,她寧愿自食其力的過日子,并的確過上了同甘共苦但卻幸福滿溢的家庭生活。艾美雖然說渴望嫁一個家境不錯的男人,但是,當她遇到比鐘愛的勞里更為富有的弗雷德·沃恩時,她還是堅定的順從了內(nèi)心的愛情取向,選擇了基于愛情的婚姻嫁給了勞里。喬也只是嫁給了一個清貧的教授巴爾。到此為止,我們發(fā)現(xiàn),小說中的女性婚姻都是基于愛情基礎之上的,雖然經(jīng)濟方面并不十分寬裕,但是,她們的生活卻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幅溫馨動人的家庭生活場景。這是作家本人要向讀者表明她自己對婚姻和愛情的態(tài)度,只是以小說中幾個女性形象來作為她自己婚戀觀的代言人。在作者看來,婚姻建立在財產(chǎn)基礎上的標準并不是正確的,而應該以愛情作為婚姻的基礎,即使生活貧窮,但是,仍然能夠得到人間真情而收獲家庭生活的幸福。
因此,《小婦人》中的姐妹們雖然反叛了傳統(tǒng)的社會婚戀觀,但是,她們通過新型婚戀觀的表達,體現(xiàn)了她們內(nèi)心里更深層次的女性意識,集中反映了她們對于傳統(tǒng)家庭婚戀觀的不滿與反抗,希望遵循內(nèi)心的想法去追尋女性自我夢想,實現(xiàn)自身的女性價值。小說中的幾個女性都通過自主性的婚戀選擇,充分意識到了什么樣的婚姻才是真正幸福的,并放心大膽的去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走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體現(xiàn)了她們反傳統(tǒng),并在丈夫家庭的支持下追求獨立的人格,是一種女性自我意識的心靈體驗和極大張揚。
2 ?獨立自主意識
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的社會觀念開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很多女性不再囤于家庭生活,而是大膽的走出家門,在社會上與男性一樣拋頭露面,積極參與到各種政治和社會生活當中去。然而,這種轉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徹底實現(xiàn)的,當時社會上仍然對于傳統(tǒng)意義上溫文爾雅的女性形象較為推崇。但是,小說中的四姐妹卻對都崇尚獨立自主自強的生活,希望由男性的從屬地位走向獨立的身份地位,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事實上,小說中的四姐妹也具備了走向獨立的有利條件。她們一個個都有著出眾的才華,比如說,梅格會寫撰寫劇本,做家務等,喬擅長寫作,貝思善于彈琴,艾米繪畫功力不錯。而且,她們還有個不錯的母親作為言傳身教的道德榜樣。因此,她們都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奮斗,養(yǎng)成了獨立自主的良好品行,最終也得到了自己夢想的東西。
在這幾個姐妹當中,喬是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女性形象。她是馬奇先生家的二女兒,她在整個家庭中是對傳統(tǒng)習俗最為不滿的一個,她討厭那些對女性有較大約束力的繁文縟節(jié),希望能夠與男性一樣獲得充分的自由與平等權利,她并不像其他女性一樣渴望成為一名傳統(tǒng)意義上的合格主婦,而是夢想成為一名經(jīng)濟獨立的作家。可以說,喬是奧爾科特在小說中的代言人,她是整部小說的女主人公。因此,奧爾科特對于喬的描寫是花費筆墨最多的。小說中的喬是一個個性剛烈的假小子,她性格豪爽,有著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與自我犧牲精神。她不喜歡得到別人的恩惠,而是喜歡過上完全獨立的生活。喬通過努力寫作來掙錢養(yǎng)家,這是她不甘于自己的女性身份,而是在內(nèi)心女性意識的強大作用力之下,不屈服于男權制社會下女性的他者身份與悲慘處境,對傳統(tǒng)的男性中心觀念發(fā)起了勇敢的挑戰(zhàn),她意識到了即使女性獲得了一定的經(jīng)濟獨立,也有了一定的獨立自主權,但是,如果被動接受男權制社會賦予女性的身份與角色的話,女性將無法真正獲得話語權。因此,她找到了一間屬于自己的屋子,即文學創(chuàng)作的舞臺,并在那里找尋到了男權制社會下女性自己的空間。
因而,我們說,《小婦人》是作家本人通過喬這個以自己為原型的女性形象,顛覆了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反叛、率真、果敢、獨立的新型女性形象。作家對喬反傳統(tǒng)的獨立自主意識刻畫可謂入木三分,讓她從男權制的牢籠里解放出來,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女性人物。當然,作家還對其他女性形象進行了相關塑造。比如說,梅格寫劇本,艾美繪畫,貝思彈琴等,都顯示了這些女性是有著獨立意識的個體,她們獲得了經(jīng)濟上的相對獨立,充分體現(xiàn)了她們的自強自立精神。
3 ?平等的家庭觀
小說中還表達了作家奧爾科特平等的家庭觀念。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不再是傳統(tǒng)社會中對丈夫依賴的他者身份,而是擁有與丈夫平等的家庭地位。這里的女性不再拘泥于家庭生活,而是與丈夫在精神與智力方面平等的個體形象,她們同樣有著自己的個性與才華,也可以像男人一樣走進社會掙錢貼補家用,男性也參與到一些家務活中來。這就說明了作家本人所持有的女性意識,即男性與女性應該是平等的個體,男女之間應該構建一個相互尊重、互相依靠的關系,夫妻之間在家庭生活以及社會生活中擁有平等的權利與自由,不僅要獲得物質方面的滿足感,更要尋求精神方面的滿足感,這就需要女性與男性一樣,走上社會發(fā)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有自己的事業(yè),獲得精神與物質方面的相對獨立,進而真正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實現(xiàn)女性的自主、自立和自強。
三 ?結語
總之,奧爾科特的《小婦人》中向讀者展示了鮮明的女性意識,是對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根本性顛覆,認為女性要能夠擁有愛情才能夠擁有幸福的婚姻,女性要實現(xiàn)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并追求男女平等的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應該來說,這些女性意識是作家本人對于社會生活真實感受的集中反映。然而,由于受到時代的局限性,作家并沒有能夠完全擺脫傳統(tǒng)的女性觀,她雖然強調(diào)女性要自立、自強、自愛,但是,她另一方面仍然把女性定位在家庭生活這個小舞臺上。盡管如此,這部作品中所闡釋的新型婚戀觀以及女性要爭取經(jīng)濟與精神層面的獨立自主和平等地位,都是超時代的,仍然具有震撼的文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娟:《淺議〈小婦人〉》,《科技信息》,2008年第35期。
[2] 何小穎、喬·馬奇:《妥協(xié)于傳統(tǒng)的另一種“新女性”——〈小婦人〉的女性主義新解》,《科技信息》,2008年第35期。
[3] [美]奧爾科特,金曉非譯:《小婦人》,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版。
[4] 王瑞雪:《成長中的精神之旅——試析〈小婦人〉中馬奇姐妹所體現(xiàn)出的超驗主義色彩》,《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第7期。
[5] 楊瀟:《忠誠的天使——從清教主義與新女性主義的沖突中分析》,《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6] 陽萱:《從〈小婦人〉看十九世紀美國女性自由主義》,《科技信息》,2009年第30期。
[7] 陳友放、陳靜:《十九世紀美國父權主義下的女性成長——〈小婦人〉中喬的成長歷程評析》,《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年第10期。
[8] [美]露易莎·梅·奧爾科特,洪怡、葉宇譯:《小婦人》,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版。
(賈燕梅,樂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