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玲
??济}
涓涓細流必須跨越青山這道關口,才能奔流到海,洶涌澎湃;翩翩彩蝶必須跨過破繭這道關口,才能化蛹為蝶,美麗輕盈。成長的道路上也許會有學業(yè)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失意,情感上的煩惱……它們就像橫在我們面前的一座座關山,需要我們去跨越;它們就像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個障礙,需要我們去;中破。
請以“跨越那道關口”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文體規(guī)范;②600字以上;⑧文中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
思路爆破
行文要緊扣題目中的兩個關鍵詞:“關口”和“跨越”?!瓣P口”的本義,指通往一個地區(qū)的山路、隘口。它也可以指抽象事物,如起決定作用的時機或轉折點,或事情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關。因此,文題中的“關口”是一個比喻。它既可以比喻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遭遇的艱難、挫折,也可以喻指一個家庭、社會乃至一個國家發(fā)展、前進過程中碰到的障礙、困難、矛盾和不足等。“跨越”表示越過那道關口的行為舉動,或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內趨力。這不但要有外在的身體動作,還要有內心激烈的思想斗爭。
跨越青春叛逆這道關口。從少年到青年,不獨有明媚燦爛的艷陽天,還夾雜著叛逆、浮躁與沖動的梅雨季??缭綄W業(yè)的關口,你成長為學習的高手,考試一帆風順;跨越心理的關口,你成長為理性的智者,心理健康陽光;跨越交流的關口,你沖破封閉的自我,享受愛與被愛的溫情。戰(zhàn)勝自己,就是跨越最大的關口。
敘寫這類題材,要注重從小處著眼,描摹細節(jié),寫出事情的波瀾、人物的風采。
跨越困難挫折這道關口。成長路上,我們要遭遇很多的難題。遭遇挫折,畏葸不前,便永遠被挫折擊??;魯莽硬闖,也不免頭破血流。唯有正確地審視自我和樂觀昂揚的態(tài)度才能跨越這道關口??缭竭@道關口,人生方能走上一片坦途。
敘寫這類故事,可以將對待挫折的幾種不同態(tài)度對比來寫,凸顯主題。
跨越狹隘認識這道關口。認識的狹隘會傷害真理。哥白尼創(chuàng)立日心說,邁爾發(fā)現(xiàn)能量守恒定律,卻不為當世所接受。只有打破思維定式,大膽創(chuàng)新,并接受先進的思想,社會才能更好地發(fā)展。
王安石變法創(chuàng)新,勵精圖治,舉步維艱;鄧小平改革開放,高瞻遠矚,大刀闊斧。前者的失敗因為世人思想的保守,后者的成功是因為社會開放,思想活躍。
如果大膽構思跨越這種歷史雄關,作文的境界將更上層樓。
當然,文中的“關口”還可以是實在的關口。體考訓練時要跳上的百級臺階,野營拉練時要涉過的一條大河,旅游途中要翻越的一座高山。中華大地上有座座雄關:山海關、嘉峪關、娘子關、居庸關、函谷關、劍門關。這些關隘曾經彌漫過戰(zhàn)爭的硝煙,飄蕩著歷史的回聲。選擇前者,你可以細致入微地敘寫親身見聞和感受。關注后者,你可以化身歷史人物,征戰(zhàn)沙場,保家衛(wèi)國。這種構思就有了創(chuàng)新的亮色,更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模擬演練跨越那道關口余志齊
淫雨霏霏,云遮霧繞。劍門關口,如脊的山峰直插云霄,仿佛百萬豎旗,干軍萬馬;恰似當年諸葛丞相為蜀國謀戰(zhàn)。危乎高哉,蜀道難,一條青石板鋪上云階。
那道山坳,在雨水的沖刷下面目全非一一滿是坑坑洼洼,泥點不時濺起,稠滑的紅泥潤得發(fā)亮。
我已不再遲疑,一步一滑,卻又毫不猶豫地翻過關口,走向遠方,任憑泥水四濺,幾欲跌倒。被甩在身后的還有爺爺奶奶關切的目光……
童時呆在劍門關下爺爺奶奶的老家接受啟蒙,特別喜歡鄉(xiāng)間一種真正體現(xiàn)天性與自由的生活。
喜歡為奶奶幫廚,蹲在鍋臺下燒火,讓那躍動的火苗映紅我的小臉蛋,任那氤氳的煙氣充盈奶奶的老灶房。
喜歡在晴天跟著爺爺曬水稻,喜歡在秋季學著奶奶摘棉花;喜歡在雨中跟姐姐去山里尋野生菌,喜歡在雪后跟哥哥一起到野地堆雪娃娃……
十二歲那年的梅雨季節(jié),一個讓我去遠方求學的電話,打破我優(yōu)哉游哉的田園生活。我怎舍得這一方樂土?我躲在爺爺奶奶身邊,打算拖延初中入學考試的時間。
父親親自到鄉(xiāng)下捉拿我啦,難道我只能乖乖繳械投降?天公作美,下起了持續(xù)的暴雨,那通往山外的關口泥濘難行。這下我便理直氣壯兼堂而皇之了。父親在屋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我卻在屋檐下打著歡快的呼哨。
清晨,雨勢稍弱。遠處青山如黛,近處,雨掛珠簾。父親牽起我的手,眺望遠方。“是啊,這里真悠閑??!”父親自顧自地說下去,“當年我也是在這種天氣外出求學的?!彼D了頓,看著我,“初中畢業(yè)后,你爺爺奶奶竭力反對我繼續(xù)學業(yè),但我知道,成長就是離別。那天我偷偷收拾行囊走了,走出了劍門關?!?/p>
順著父親的目光,我仿佛看見了昔日那英俊少年的背影,單薄的外衣被冷風勾起衣角,瘦弱的身子被冷雨打得有些搖晃,腳步被泥濘硌得有些趔趄,但他仍然堅定跨越了那道關口。
“好男兒志在四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何不瀟灑走一回?”父親說完,用力地拍了拍我的雙肩。
次日,我心甘情愿地與父親上路。當我邁過那高高的劍門關時,我的身影仿佛與昔日父親的背影重合,任憑泥水四濺。
點評 立意深刻。作者一面用童稚的眼光打量鄉(xiāng)間生活,通過敘寫種種富于鄉(xiāng)村氣息的生活場景,展現(xiàn)一幅空靈美麗的田園風景畫,點明不愿出關的原因。又借父親之口追敘了他當年“男兒立志出鄉(xiāng)關”的故事,感召“我”戰(zhàn)勝懶惰與短視,使得文章的立意有了高度。
形象表達。作者對劍門風雨的描寫形象逼真,比喻精當;對鄉(xiāng)村生活的敘寫,語言生動,畫面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