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彪
一、民生新聞的定義和發(fā)展
在中國,民本思想源遠流長,民生新聞在價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識,其實就是把人民作為國家之根本,充分反映民眾生活,關注民生疾苦,為民排憂解難,表達對普通民眾的人文關懷。
朱壽桐在《民生新聞概論》一書中對民生新聞作了如下定義:民生新聞就是就是在黨的新聞政策指導下,更多、更貼切地關注民生民情的當代新聞,是以民眾的日常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以民眾的人生訴求為基本出發(fā)點,以民眾的生存狀況為關注焦點,以民眾的視角表現(xiàn)人文關懷的理念,以民眾的生存空間開拓新聞資源的新概念新聞。
回看中國近年來民生新聞發(fā)展的歷史,江蘇廣播電視總臺都市頻道《南京零距離》在2002年1月1日開播,被認為是中國民生新聞的開端,打開了中國民生新聞之局面。其實故事化的敘述方式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的子欄目《生活空間》中就有體現(xiàn),《生活空間》欄目組在節(jié)目的制作中善于捕捉細節(jié),刻畫人物,一擺以前新聞的刻板形象,為中國電視媒體的創(chuàng)作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為將來中國民生新聞的正式誕生鋪平了道路。
二、社會轉型與民生新聞的關系
隨著社會轉型的發(fā)生,新聞的職能也隨著社會的轉型而發(fā)生著變化,逐漸從單一作政府和黨的“喉舌功能”,向多元化的社會和民眾的“公共事物”職能的方向轉移,并且由此形成了多樣化的新聞形態(tài)。民生新聞在中國的產(chǎn)生有著其特殊的一面,迅速的現(xiàn)代化使得社會階層的分化加劇,富裕群體增長的同時,弱勢群體也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需要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于是新聞的社會改革也就勢在必行。社會需要有多樣化的新聞形態(tài)來表現(xiàn)多樣化的社會生活,而在此同時新聞想要關心民眾和政府重視弱勢群體的想法剛好契合,因此他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時表現(xiàn)出對社會的關懷。
三、民生新聞輝煌的原因
自2002年民生新聞正式在中國扎根以來,全國各地都極盡所能的推出自己的電視民生新聞欄目,掀起了電視民生新聞的浪潮,開創(chuàng)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空間。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民生新聞在中國獲得如此輝煌的開始?
(一)受眾地位的提高
社會轉型后,為了提高收視率,電視新聞的制作必須要考慮觀眾的需求,而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普通階層的必例相當巨大,他們最需要了解的是和身邊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受眾最想知曉,受眾最想了解”成為了媒體從業(yè)人員選擇新聞的主要標準,而“受眾最關注的角度”決定了新聞的報道角度。另一方面,“提高和鼓勵受眾參與新聞傳播”,鼓勵普通百姓為媒體提供新聞線索。讓讀者發(fā)表看法,鼓勵受眾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到新聞的傳播中,與媒體或者其他的受眾產(chǎn)生互動。
(二)故事化的敘述方式
新聞的故事化的敘述方式最早出現(xiàn)在美國哥倫比亞公司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60分鐘》欄目,曾經(jīng)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記者富蘭克林曾經(jīng)這樣描述新聞的故事化敘述:用故事化的手法寫新聞,就是采用對話,描寫,場景設置等方法,細致入微的展現(xiàn)事情發(fā)展的細節(jié)和情節(jié),從而把事件中可以讓人興奮的部分凸顯出來,吸引受眾的注意。
趙敏,陳啟華在《談電視民生新聞的故事化表達》一文中曾今提到了美國學者道爾夫.齊爾曼的“興奮轉移理論”,認為受眾在觀看電視的時候的興奮程度決定了他們在節(jié)目結束時對該節(jié)目的打分情況。因此電視節(jié)目要在節(jié)目中盡可能的調(diào)動受眾的興奮點,而對于電視新聞就要說好故事,來吸引受眾,很明顯的,這個方法是成功的,因為故事化的敘述方式符合民生新聞的宣傳理念和傳播宗旨。
四、民生新聞的危機
(一)同質(zhì)化的新聞報道
每一個省都只有一個上星的衛(wèi)視,自然的民生新聞被視為省、市電視媒體競爭的方式,甚至是地方電視臺的立臺之本。但是資源有限,各頻道各臺之間相互克隆,惡性競爭,使民生新聞陷入無序競爭的狀態(tài)之中。各省臺做了民生新聞,各市縣臺也做,甚至同一個臺的幾個頻道都在搶新聞。導致的直接后果是,題材雷同、節(jié)目形式雷同,同質(zhì)化競爭日益明顯。
有限的資源,有限的受眾,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利益這張餅自然的是被越攤越薄,收視率的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關鍵是如何解決這樣的一個局面。
(二)變質(zhì)的民生報道
要努力解決民生新聞資源競爭激烈的問題,就有人想出了“辦法”。
民生新聞大多采用故事化的敘述方式,既然是故事,就要有跌宕起伏,這是一些記者和編輯的思想。于是,一些新聞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不惜夾雜了色情、瑣碎、暴力、犯罪等負面話題,極個別學者將現(xiàn)在的民生新聞概括為六個字:“新、奇、特、星、腥、性”。
為什么稱民生新聞為民生新聞,而不是社會新聞,因為民生新聞的初衷和傳播理念就是體現(xiàn)民生的視野、民生的態(tài)度、民生的情懷。反觀現(xiàn)在的部分民生新聞,一些從業(yè)人員,為了單純的提高收視率,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不惜可以夸大新聞事實。
(三)略顯小氣的民生新聞
總結起來,對于民生的理解就是:生活(衣食住行)、生存(生存權力)、生計(國計民生)、生命(尊重生命,人文關懷)。
但是媒體似乎比較關注生活一項,而對于后幾項似乎關注度稍顯不夠。遍觀眼下各種民生新聞,難有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東西。停水停電、環(huán)境衛(wèi)生、噪聲擾民、火災車禍等新聞頻繁無休止地出現(xiàn)在同一城市不同頻道和不同時間的類似民生欄目中。民生新聞本來在題材的選擇上就略顯狹窄,內(nèi)容瑣碎,表達方式上又單純的以說新聞為主,如果再一味的撲到“小民生”新聞中去,很明顯的是進入到一個死胡同。
五、如何面對民生新聞的冷與熱
首先,一定要在故事化的敘述方式下,堅守新聞的真實性。新聞真實性是放在第一位的,沒了真實性,不能稱之為新聞。
要清楚的區(qū)別開“故事”和“故事化”兩者的區(qū)別。故事是可以虛構的,目的是為了給讀者受眾帶來享受。故事化是把已經(jīng)存在的事實通過藝術的手法加以編輯,在不歪曲事實本身的基礎上,將新聞事件像故事一樣完整的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
其次,正確理解民生新聞的意義。同時要把目前的普遍的“小民生新聞”,也就是略顯小氣的民生新聞逐漸的向“大民生”新聞過度。
民生新聞其實是政府“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就是因為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方陣,堅信群眾的事情就是國家的大事,所以才會支持民生新聞的發(fā)展。要多注目于那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國家宏觀政策及走勢等新聞,并通過民生角度來解讀國計的內(nèi)涵和將有可能對民生帶來的具體、直接的影響,這有利于國計的深入民心,更滲透著深厚的人文關懷。這樣的話,就把民生的四層含義都包含了進去,而不僅僅的關注百姓的柴米油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