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蕓
20年前,因為家窮,15歲的我初中畢業(yè)就去了中等師范學校上學,不用交學費,每月還有50元的助學金。按照規(guī)定,畢業(yè)后我們要到小學任教,很多同學還要回到農(nóng)村小學任教。當時,上師范是眾多家庭困難、成績較好、急于脫離農(nóng)門的農(nóng)村孩子的無奈選擇道路。
那時,除了上學外,課余假日沒有PARTY,沒有館子下,沒有旅游,想想畢業(yè)要去面對那些流著鼻涕的孩子,有時感覺前途一片黑暗,很多同學甚至自暴自棄:通宵達旦打牌,日夜留戀游戲機室,上課時很多男同學看金庸的武打、女同學看瓊瑤的言情小說……一句話,幾乎人人在浪費青春年華!但是也有例外,有幾個同學在師范學校里建立了一個作坊,在里面搞呀搞,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有所收獲了。
A一個姓謝的女同學,她非常愛好書法。師范學校有的是時間,她不分白天黑夜,在宿舍里用舊報紙練,在教室的黑板上練,在球場的地板上用毛筆蘸水練……臨帖,描紅,沒見她買過新衣服,常見她買價錢不菲的生宣熟宣……后來憑著一手好字,學校保送她到高等師范學校深造?,F(xiàn)在,她是市委宣傳部的副部長,不時可以見她的書法作品發(fā)表在知名的報紙雜志。也曾聽人說,要買她的作品不容易。
B還有一個男同學,他的所有時間都泡在那“夏暖冬涼”、只有幾尊冷漠的石膏像的畫室里。一枝H4鉛筆,一張畫紙,他就可以在畫室待一個上午或者下午。不分春夏秋冬,不管刮風下雨,課余時間到畫室找他肯定在。現(xiàn)在,他是三個畫廊的老板,生意興隆。
或許,我寫的這幾個“小人物”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但是,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為自己設(shè)了一個作坊,為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打下了基礎(chǔ),這總比抱怨上天不公、生不逢時要好吧?
C還有一個女同學,她認為,無論在什么學校,追求知識的腳步是不可以停止的。師范學校的圖書館藏書比較豐富,閱覽室訂著全國的雜志報紙。每天閉館后,她都主動幫管理人員收拾、整理書報,同學們笑她是“圖書館館長助理”,只要圖書館開放,她肯定到場。同學們聊天聊得熱火朝天,她就如唐僧念經(jīng)打坐般不為所動。雖然,現(xiàn)在她的名不大利也不多,教學之余,有空就敲敲電腦,發(fā)發(fā)EMAIL給報紙雜志,每個月也有一千幾百的小稿費。但是她說她非??鞓罚何恼聦懞酶暮昧耍粗兆硪环?,一樂也;文章見諸報刊,二樂也;收到稿費,三樂也!就這么看書、寫作,自得其樂,她的日子過得特別充實、快樂!這個女同學就是我。
每個成功的人士都有他們自己的作坊,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世人看到的只是“臺上一分鐘”的輝煌,那“十年功”作坊里的寂寞、艱苦,是取得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朋友,請為自己設(shè)一個作坊,肯定會收獲美好的或者物質(zhì)財富,或者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