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師
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經(jīng)過三次遠航,終于判明新大陸并非他心目中的印度、中國和日本。于是,他于1502年組織了第四次遠征,去尋找通往太平洋的海峽。
船隊在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一帶周游了一年多,還是沒找到通往太平洋的航道。1504年,船隊勉強行駛到牙買加,無法繼續(xù)航行。登陸后,他手下那些傲慢的水手和當?shù)鼐用癜l(fā)生沖突。矛盾日益激化,人多勢眾的加勒比海人把哥倫布等人圍困起來,決定把這些無禮的歐洲人活活餓死。
由于長期得不到食品,水手們感到恐懼。幾乎陷入絕境的哥倫布卻并沒有慌亂,因為通曉天文的他推算出再過幾天會出現(xiàn)月全食。于是,在月全食即將出現(xiàn)的那天晚上,他站在一塊高地上,大聲向當?shù)厝诵?,如果再不為他們送上食物來,他決定從今晚起,不再給他們月光!迷信的加勒比海人開始是半信半疑,好不容易等到天黑,他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望著一輪明月從東方的地平線上升起。沒過多久,月食真的來臨了,當他們看到一輪皎;吉的明月被一團黑影漸漸吞沒時,頓時嚇得魂飛魄散,一個個趕快放下手中武器,都跪倒在哥倫布面前……有的吻水手們的手腳,有的拿來最好的食物恭恭敬敬地擺在哥倫布的面前。
十幾年后,一次月全食也拯救了麥哲倫。由于長期在荒無人煙、無邊無際的大海中航行,極度的疲勞,枯燥的生活,思鄉(xiāng)的情愫,使許多水手都產生了心理疾病,對環(huán)球航行產生了懷疑和厭倦情緒,有人打退堂鼓提出返航的要求,有人對他環(huán)球航行的線路提出公開質疑……只有麥哲倫堅定不移地相信,地球是圓的,一直向前走一定可以回到家鄉(xiāng)。正當大家情緒波動的時候,恰好出現(xiàn)了月全食,麥哲倫告訴大家:看來《圣經(jīng)》上所說的地球是一個巨大的平面,四周被茫茫的大海包圍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知道,月面上的那個黑影,正是我們地球的影子,既然影子是圓形的,那么能生成圓形影子的地球當然也一定是圓形的。所以,只要我們堅持朝一個方向走下去,就一定會到達目的地。
在麥哲倫的鼓勵下,水手們堅定了信心,他們團結一致、齊心協(xié)力,最終成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
知識鏈接
月 食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xiàn)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qū)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月食可以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種。
地球在背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xiàn)一條陰影,稱為地影。地影分為本影和半影兩部分。本影是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則只受到部分太陽直射的光線。月球在環(huán)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這就產生月食現(xiàn)象。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fā)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進入本影時,則只會發(fā)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小貼士
如何觀看月食
觀測儀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xiàn)在讓我們先認識一些在月食觀測中會應用到的儀器。
1.肉眼
人類的一雙眼睛就是最好的觀測儀器,它就是一雙天然的望遠鏡:不少有名的彗星、變星和新星等都是被肉眼所發(fā)現(xiàn)的。因此,觀看月食時,千萬要好好發(fā)揮這雙“肉鏡”的作用。
2.雙筒鏡
雙筒鏡也是觀測月食的理想儀器,它不但體積小,攜帶方便,聚光力強,倍數(shù)適中,而且價錢適中。市面出售的多是7X50”和8X30”兩種,7X是表示放大倍率為7倍,50表示鏡頭的直徑是50毫米:鏡頭越大,聚光力便越強。
3.折射望遠鏡
即一般的單筒式望遠鏡,主要是由一塊凸透鏡做物鏡,遠處景物的光線經(jīng)過透鏡曲折成像,再用目鏡將影像放大,得出的影像是倒置的,但在天文觀測上并無多大影響,折射鏡的弊點是有色差現(xiàn)象。
觀測方法
1.首先當然要天公作美。天晴見月,密切留意各種天氣預報。如果條件可以,選擇天晴的地區(qū)。
2.選擇觀測地點。要西南方開闊,無遮擋物。在高山可以多看一會兒月食。拍攝的話,可以選擇在西南方有特別景色的地點。
3.器材。純粹看、不拍攝的讀者,當然肉眼就可以看到,但是帶個小雙筒望遠鏡或者單筒望遠鏡觀測,也是一種新嘗試。
4.做好充足準備。月食觀測時間比較長,整個月食過程持續(xù)時間將近四個小時,半影月食持續(xù)時間則要五六個小時,大家要準備好長時間作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