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電視節(jié)目《流言終結(jié)者》曾做過一個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要想穿過0.3厘米的玻璃,得有每小時289千米的速度,氣槍可以,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神奇的中國功夫卻能打破這個“科學定論”,比如湖南瀏陽六旬老翁貝承文就能做到。
貝承文主要研修太極拳,是一位民間武林高手。有幾十年內(nèi)功底子的貝承文,不僅有一手扔撲克牌切兩瓜的絕技,更神奇的是他可以飛針穿玻璃。
2013年8月4日,一些媒體記者親眼見證了貝承文表演飛針穿玻璃的絕技。表演前,記者驗看了貝承文的表演用具:一枚納鞋底用的大號繡花針,用木框固定好的0.3厘米厚的玻璃,玻璃后面粘著一個紅色的氣球。
正式表演時,貝承文扎好馬步,深吸一口氣,然后運功將手上的繡花針“嗖”地扔出,只聽“啪”的聲響,氣球爆了。整個表演時間不過兩三秒。
記者上去檢查,只見玻璃上已經(jīng)多了一個繡花針射透的小洞,而正面玻璃卻沒有碎,只是破洞周圍延伸了幾條很淺的裂痕而已。
隨后,記者拿起繡花針試了幾次,當針被扔出去之后,基本都是橫著打在了玻璃上,然后落地。貝承文介紹說,要學會飛針絕技,首先要有深厚的內(nèi)功底子才行。當內(nèi)功輸入,力道通過手指傳遞到針尖時,針就飛速前行,如果和玻璃垂直,玻璃的受力點就很小,極快速度情況下,針就可能穿破玻璃留下一個小孔。 “打穿而不打碎,關(guān)鍵在于力道的集中?!彼偨Y(jié)道。
當記者問:“人類真有那么強大的‘動能嗎?”貝承文笑著回答說,這就是他一直在研修太極拳的動力了。
研修太極拳真的可以讓人擁有超出科學常識所能解釋的“神秘力量”嗎?
武俠小說上說,太極拳是明朝一代宗師張三豐所創(chuàng),威力無窮,雖然張三豐也的確寫過《太極拳論》,但仍存在其他說法。比如有人說太極拳是唐朝許宣平所創(chuàng),還有人說是宋朝張三峰所創(chuàng),也有人說是清朝的陳王廷和王宗岳所創(chuàng)??傊娬f紛紜,莫衷一是。
但無論這套拳法是何人所創(chuàng),它都是一套看似簡單,卻蘊含無窮中國古典哲學的拳術(shù)?!疤珮O”一詞出自《易經(jīng)》:“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含有至高、至極、至大之意。在中國古典哲學中,太極被視為宇宙間一切事和物的原始單位,由于事和物是在不斷運動、發(fā)展、變化的,這種運動、發(fā)展、變化的周期性規(guī)律就是太極原理,也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乃至無窮。
所以太極拳與其他拳術(shù)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可以突破“拳怕少壯”的局限,這種拳術(shù)的力量不是直接來自修煉者的肌肉和體魄,而是來源于修煉者對太極原理的參悟。簡而言之,修煉者對太極哲學領悟得越精深,使出太極拳的力量以及這套拳對自身的益處才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