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部分中職學生受過了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后,在心理素質(zhì)和綜合能力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這為教師的日常管理工作帶來一些困惑。本文結合湖南衛(wèi)視熱播的《變形記》欄目,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其教育啟示。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南風效應 瓦爾赫效應 門坎效應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風雨淋濕,你是甭愿意回頭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無力前行,你是甭愿意陪我一個溫暖的午后?!边@是湖南衛(wèi)視《變形記》開頭的一段話,每次聽到這段話筆者都感慨萬千。節(jié)日中那些被老師和校長宣判為“教育不好”的問題少年,叛逆甚至徘徊在犯罪邊緣的不良少年,在學校無視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擾亂課堂、上課睡覺、逃避學習的后進學生,在短短的7天互換生活后,懂得了感恩,擔當了責任,收斂了鋒芒,是什么讓他們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轉變?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不同的生活體驗會對思想觀念有不同的影響。中職學生中也有這樣一些迷茫的少年,他們是經(jīng)歷了長期應試教育影響后的“淘汰產(chǎn)品”,他們在心理素質(zhì)和綜合能力方而都存在著一些問題?!蹲冃斡洝方o教育工作者帶來很多啟發(fā)和思考。
一、“南風效應”——用和風細雨打動人心
《變形計》第八季之《少年少年》的廖洪毅一直感念在他饑寒交迫時為他送第一頓飯的老奶奶。在因給豬治病四處借錢,老奶奶遞過來僅有的15元錢時,這位平日里一擲千金的富家子再次被感動哭泣。這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學“南風效應”的應用。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一則著名的寓言,說的是北風和南風比賽,看誰先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就證明誰更威猛。北風刮起了猛烈的寒風,行人為了抵御寒風的侵襲,裹緊了衣服。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不覺地敞開大衣,最終南風取勝?!澳巷L效應”告訴人們溫暖勝于嚴寒。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
教師教書育人,建立好的師生關系,是好的教育的起點。教師日常的關心體貼,噓寒問暖,非常容易拉近學生和教師之問的距離。心近了,學生就能向教師敞開心扉。經(jīng)常性的溝通交流會促進教師教育手段的貫徹和執(zhí)行。
二、“四顆糖果”——用寬容替代懲罰
《變形記》中的城市孩子大多數(shù)與父母關系極為緊張。有一位母親傷心無奈地說:“有的孩子是來報恩的,我的孩子是來報復的?!睘槭裁茨福ǜ福┳映沙穑孔屑氂^察,他們的父母經(jīng)常指責、訓斥甚至打罵孩子,等到孩子長大了,對抗開始。所以父母應該反思白己的行為。孩子都會犯錯,父母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和糾正孩子的錯誤呢?
教師是學生在學校的“衣食父母”,教師對學生犯錯后的處理方式?jīng)Q定著師生關系的走向。鑒于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父母“野蠻粗暴”的教育方式,教師的批評懲罰也是蒼自無力的。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用“四顆糖果”的故事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要用寬容去對待學生的錯誤,用獎勵替代懲罰,發(fā)現(xiàn)學生行為的閃光點,要尊重學生,使他們對教師產(chǎn)生信賴感,變成學生心目中可親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三、“瓦爾赫效應”——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
瓦爾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學過文學和油畫,但是因為沒有天分,表現(xiàn)平平,老師們認為他是平庸之才?;瘜W老師看中他做事一絲不茍的精神,把他引領上了化學的道路,使得他在化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變形記》第八季《遠山的抉擇》中也記錄著同樣的一個故事,主人公城市少年高澤文利用英語特長,給農(nóng)村孩子當起了英語老師,受到學生的歡迎。在這個過程中,那個老師眼中在課堂上不是沉睡就是擾亂課堂、逃課的問題少年,重新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找回了自信。
瓦爾赫的成功和這個故事說明每個人都有其強項和弱項。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為普通學生特別是后進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發(fā)展的機會。可以結合學校各種形式的活動,如辯論、演講、手抄報比賽、主持主題班會、社會調(diào)查、社會實踐等,讓同學認識到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充分發(fā)揮每位學生特長,增強學生適應生活和走向社會的自信心。
四、“門坎效應”——循序漸進,慢慢地將學生引入健康軌道
一個人接受了低層次的要求后,適當引導往往會使其逐步接受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在轉變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時候,可以借鑒“門坎效應”,考慮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制定不同層次的具體目標,使學生經(jīng)過努力能夠達到,再加上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然后逐步提高目標的層次。
綜上所述,教育是慢的藝術,需要漫長的反復的過程。教師在施教時,要耐心、細心,同時還要有樂觀的態(tài)度、積極恰當?shù)男袨槟芰?。如果你把學生看作惡魔,你就如同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學生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