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水晶酒店集團的CEO吳海給李克強總理寫了一封公開信《做企業(yè)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這封信在網(wǎng)上非常火,吳海也因此被更多的人所認識。今天我要講的也是這個吳海,不是講他寫信的事,而是講他在管理上的頓悟。他把他的同學,一個長期在政府商務部門做一把手的人挖到自己公司做副總裁。因為他發(fā)現(xiàn):中國政府的管理體系實際上是全世界最好的公司管理體系。
吳海說,最近挖了個政府的人。政府能人挺多,如果不是我的校友,估計我是挖不過來。我是學士,他是博士。他長期在區(qū)縣政府商務部門做一把手,還是局級后備干部,我連黨員都不是,更別說局級后備了。他現(xiàn)在是桔子水晶集團副總裁,主抓公司戰(zhàn)略和桔子水晶大學。
我挖他不是因為想用他來搞政府關(guān)系,因為我們公司在他工作過的城區(qū)只有一家酒店,而我在全國各地有100家酒店,他的關(guān)系不可能用上。我挖他是因為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中國政府的管理體系實際上是全世界最好的公司管理體系。
我想講講他來公司半年做的幾件事,也許這也能幫助一些公司,特別是民營企業(yè)、外資企業(yè),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式。
他做了這樣幾件事,說是中國政府,甚至是中國的國企通常的管理方法。
第一件事:每年開個“務虛會”
“務虛會?”吳海的第一反應是他帶來了“虛”的一套,公司里干過外企的人臉上也寫滿了“不屑”。
于是,吳海百度了“務虛會”,定義是這樣的:
務虛會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有的一種會議,指各級政黨、政府機關(guān)、軍隊、企事業(yè)單位等的決策層就組織機構(gòu)整體戰(zhàn)略或某項具體工作,從政治、思想、政策、理論等諸方面進行討論,達成共識,創(chuàng)造理論、制定路線、提出綱領(lǐng)、確立原則的會議。1979年初,中共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是最有名的務虛會之一,四項基本原則就是鄧小平在該次會議上提出的理論。
吳海說,我算是看懂了,“務虛會”就是頭腦風暴式的戰(zhàn)略研討會。
于是吳海根據(jù)百度給出的“定義”,組織集團全國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開了這么個“務虛會”,會議形式是事先給出幾個主題,他先做主旨發(fā)言,然后每人用十分鐘談自己的想法。
吳海沒指望這種“務虛”會有什么好結(jié)果,因為畢竟是“虛”嘛。但會議結(jié)束后讓吳海大吃一驚,原來“務虛”也能“務”出許多“所以然”來。吳海說,第一次“務虛會”讓他看到這種會議有兩個好處:一是拓展思路,發(fā)現(xiàn)了人才。吳海發(fā)現(xiàn)公司很多人都有些很好的想法,這些好想法后來都得到了實施和驗證。二是激勵了管理隊伍。務虛會讓所有參會者了解了集團的戰(zhàn)略思想,表達了自己看法,也讓干部們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與重視。這兩點收獲讓吳海堅定了要把每年的“務虛會”堅持下去的決心。
第二件事:每月開個“班子會”
吳海說:“我的總設計師兼副總裁Amy問我什么叫‘班子會?Amy是10年前才來的大陸,因為要她參加班子會,她搞不懂什么叫‘班子會。其實我也不懂,我各方請教后才知道,‘班子會是由各業(yè)務副總每月(或每周)定期召開的重大事項決策會議,各主管部門副總?cè)绻兄匾獩Q策認為是需要大家討論的內(nèi)容,經(jīng)過老總同意可以上班予會討論?!?/p>
“班子會”基本上對所有討論的問題都需要有一個很明確的決定。出席“班子會”的各個副總都必須對每一個會上的議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最后由老總聽取多方面意見后做出一個決定。
吳海說:“我們公司幾個副總跟我都是多年的朋友,我們平時也很少在一起開會,碰到問題他們一般直接找我提建議,讓我拿意見。我有想法一般也直接找他們個別商量?!蹦敲催@種“班子會”又會有什么作用呢?吳海尊重老同學的想法,參加了老同學組織的這種“班子會”。“班子會”讓吳海又“感悟”連連。
吳海說,“班子會”好處有三個:一是擯棄情面觀念,消除議而不決。因為他自己的個性比較隨和,以前和副總討論問題時往往顧及“面子”,顧及“感受”,因此議而不決的情況屢屢發(fā)生。而“班子會”讓這種現(xiàn)象沒了生存的“環(huán)境”,因為,吳海作為老總必須在會上結(jié)合大家的意見作出最后決定。二是增強了副總們對全局的了解。過去討論事情都是主管副總找老總,類似于單線聯(lián)系、單線討論、單線決策,這種決策往往就事論事而缺少大局觀。而現(xiàn)在的“班子會”變成了大家參與,讓大家對于不同業(yè)務線的情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大家在討論時會自覺地把局部業(yè)務放到全局中去考量。同時,在執(zhí)行時各條業(yè)務線的配合也會更為順暢。三是信息更加全面、決策更加科學。班子會采取的是民主集中的原則,大家可以各抒己見,然后統(tǒng)一思想,形成共識。吳海坦言,他最后拍的那個“板”,因為有了大家討論的基礎(chǔ),所以也能得到最及時、最有效的貫徹,他自己“拍”得是非常開心,也非常的有信心。
第三件事:成立一個“總裁辦”
吳海認為,“總裁辦”就是行政部門,收收發(fā)發(fā)、后勤管理而已。集團已經(jīng)有了行政部,為何還要換名為“總裁辦”呢?有點多此一舉。當集團“總裁辦”成立后運行了一段時間,吳海清楚了,“總裁辦”與行政部是不一樣的,“總裁辦”最重要的工作是為班子會做紀要,向各子公司、各部門下達班子會紀要的精神、督辦各子公司、各部門執(zhí)行班子會所決定的那些“要事”。
吳海說:“有了‘總裁辦,我決定的每一項工作都有人跟蹤、督辦,這就避免了過去那種老大交辦的事情自己忘了也沒人去提醒,最終變成相關(guān)部門推諉、拖沓,且‘黃了的理由。我決定的事有了人督辦,這不僅讓我要更為慎重地‘拍好公司每一項重要決策,而且對于各部門長來說工作既有壓力,也講效率了。有了‘總裁辦,班子成員的自我約束力增強了。由于副總級別都高,在許多公司除了老大之外沒人敢督促,‘總裁辦成立之后他們會對涉及主管副總們的事項,甚至對老總本人主管的事項進行督辦,這樣解決了公司高層執(zhí)行力缺乏約束所帶來的拖拉和隨意性的問題?!?/p>
第四件事:競聘、述職與評估
這些都不是什么新名詞,但是政府做起來可能與國企沒太大區(qū)別,但與民企的做法就很不一樣了。吳海簡單描述了一下那位副總同學做的第一次競聘工作。
競聘前是摸底:由專人與經(jīng)理人的直接下屬面談,聽取對現(xiàn)任經(jīng)理的看法,分幾個維度記錄,并匯總核心信息給班子會;競聘:對于新設一級部門崗位采取競聘而非過去由老總?cè)蚊姆绞?,競聘崗位同時對外開放,對于現(xiàn)有部門,如果“班子會”認為需要變動的,原有負責人同等條件參加競聘,評委由幾個副總以及外聘企業(yè)家、專家組成。
如此競聘,好處有三:一是可以發(fā)現(xiàn)人才,可以破格起用人才。符合一定條件的候選人都可以參加,可以跨部門、跨級別,不用論資排輩往上走。二是保持活力。為原有管理人員提供跨部門任職的機會,一定的內(nèi)部流動和對外競聘帶來活力。三是減少主觀性,增強信任。通過競聘的形式,減少直接任命,將會給每個競聘的人才帶來機會,同時,多元化的評委組成、過程公開透明會明顯增強員工對公司提拔體系的信任。
吳海說:“我屬于草根出身,做管理講究感情、做生意講究道義,這和許多中小民企做法一樣。但是,當公司從幾家酒店到現(xiàn)在一百多家酒店的時候,這種靠感情、道義、直覺來管理的方式確實太累,雖然表面看起來執(zhí)行效率高,但是實際上在遇到一些大的事情時往往會顧不過來,會耽誤事兒。國外那一套我見得不算少,理論也學了很多,在中國的那些跨國公司流程很多,可執(zhí)行效率卻很低。從管理而言,沒有見哪一家在國內(nèi)的老外公司干得好過民企的效率。
我在這里描述自己公司最近的一些變化,實際上是想為大家提供點幫助。我們國家治理的方式也許值得在你的企業(yè)一試。政府管理上不好的地方大家都看到了,但確實有不少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值得我們這些做企業(yè)的學習,對于我們提高管理效率確實會有幫助?!?/p>
吳海所講的這些管理,在中國的政府部門、在中國的國有企業(yè),是一套頗為成熟的工作管理和干部任用管理體系。這幾年我走訪了許多民營企業(yè)和臺資企業(yè),有許多老總會與我探討“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 “企業(yè)凝聚力工程”等諸多在國企司空見慣的一些理論和方法,這讓我這個曾經(jīng)在國企擔任較長時間的“宣傳”干部感慨萬千。管理是什么?簡言之是以人為中心通過組織手段達到預期目標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靠“哥們義氣”、靠“江湖道義”、靠“主觀臆斷”,是不長久的。
管理,是一門科學,它對“任性”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