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乾坤
好朋友結婚,發(fā)來請?zhí)_@請?zhí)芴貏e,是通過手機發(fā)來鏈接,點擊鏈接進入,通過掃描二維碼就是朋友的請?zhí)?。請?zhí)嬅嬷谱鞯梅浅N?,有動感的音樂背景,有漂亮的婚紗藝術照,末了還有前往的確認署名和導航的婚禮地點路線圖。而這二維碼還被朋友印在電子名片上,掃描一下就能看到朋友結婚的微電影。
參加完婚禮,與長輩提起此事,大家皆嘆氣覺得這世界變化太快,有點跟不上了。
信息化時代,人們的交流與溝通方式發(fā)生著巨變。60年前祖父祖母當年的婚禮,是簡單的嘴巴請?zhí)?,靠著曾祖父喉嚨喊遍了親朋好友。后來父母結婚,是正式的紙質請?zhí)?,遠方的親戚寫信告知,近鄰直接送去。幾年前姐姐結婚,是時尚的電話請?zhí)?,省去了前跑后走的麻煩和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直接電話和信息通知,一步到位。
時代發(fā)展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如今年輕人的婚禮肯定不會再步行幾十里路去邀請一位遠方親戚了,一個電子郵件甚至一個二維碼就能全部搞定了,而且請?zhí)麅热葚S富、視覺感強烈,但與以前相比總覺得少了些什么。年輕人、認為“我心意到了就可以”,老一輩認為“你這樣發(fā)個圖案給我們,太沒誠意了”。這就是信息化帶給人們的鴻溝。
我覺得,人不可能一味地依賴信息化帶來的便利,還應該考慮溝通交流的重要性。我的工作單位離家很遠,我很少回家。之前以為,沒事時和父母打打電話就夠了,可有次和鄰居大嬸交流此事,她說父母其實經常念叨我回去看看她們。后來我仔細想想,有時候信息化雖然增加了我和父母打電話的次數,但卻減少了我回家探望的次數和交流的深度,更多時候,親情的聯(lián)系是無法通過電話實現的。
過去的物件再好,也總有過氣變古董的一天;新的事物層出不窮,我們只有坦然接受才算是順應時代潮流。從時代發(fā)展的角度,我是非常欣賞朋友的二維碼請?zhí)?。盡管信息化給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巨大的便利,拉伸了我們的時間效率,但它也拉開了我們的距離。通過電子聊天,我們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可我們卻越來越陌生;通過程序,我們似乎能做很多事,可似乎又有了更多的事要做。所以,在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有些東西是無法完全信息化的,比如親情、友情和愛情,比如思考、交流和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