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 鯤
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港的爆炸驚醒了濱海新區(qū),也給身為記者的我?guī)砹梭@心動魄的十多個日夜。現(xiàn)場報道之外,有關此次爆炸的一系列深層次原因也開始逐漸展現(xiàn)在公眾面前。突發(fā)事件報道之后,還有來自調查的更多反思。
所謂追蹤,在我看來是指在開展新聞調查時羅列與事件相關的各條線索并逐一順藤摸瓜,還原事實真相的過程。
8月12日晚間爆炸一個多小時后,我和分社的同事們趕到濱海新區(qū)事故發(fā)生現(xiàn)場,在泰達醫(yī)院以及距離爆炸現(xiàn)場不過幾百米的住宅小區(qū),悲痛的人們和面目全非的“家園”讓我觸目驚心。在爆炸后的前兩日,我用最快的速度主筆寫出長篇通訊《驚心動魄24小時:天津濱海爆炸搶險救援紀實》,還原爆炸現(xiàn)場。但無論是對逝去的生命,還是對關心的公眾來說,新聞并不能就此止步,必須盡快發(fā)掘出爆炸背后的深層次問題。這要求我必須盡快從“現(xiàn)場見證者”角色轉換為“事故調查者”。
經過實地腳步測量和用百度地圖測量核實后,我發(fā)現(xiàn)萬科清水港灣小區(qū)樓盤與爆炸倉庫直線最近距離約為560米,而該倉庫與輕軌東海路站距離也僅約630米,多位受訪專家明確指出,這個距離顯然太近。通過采訪和查閱資料,我了解到,設立?;穫}庫需要通過消防鑒定、規(guī)劃審批、環(huán)評、安評,還有在港口經營危化品需要的“港口經營許可證”,于是,順理成章,這一個個資質就成為我和同事們展開追蹤的線索鏈條。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作為“事故調查者”,對于調查過程中產生的蛛絲馬跡都不能放過,既要大膽設想,又必須小心求證才能見諸筆端。例如,工商登記信息顯示,瑞海公司2014年首次獲得天津市交通部門批復的?;方洜I資質,有效期至2014年10月16日。但這個資質究竟是什么意思?不少媒體用“資質過期”來形容瑞海公司,可這是否準確?
采訪天津港有關負責人時,對照企業(yè)工商信息,他無意間透露,這是一個為期半年的試運行資質,4月16日批復。但當我繼續(xù)詢問從2014年10月該資質到期至2015年6月瑞海公司獲得港口經營許可證期間,該公司有無危化品經營資質時,該負責人卻含糊其辭,不再承認“試運行”三個字。這一點引起了我的重視。第二天與同事交流時我得知,在他們的采訪中,瑞海公司負責人曾親口說企業(yè)在獲得?;吩囘\營資質到期后并沒有馬上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中間有“斷檔”。
經過碰撞,我們坐實了從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的8個月中,該公司沒有經營危化品資質的事實。于是有了《疑問重重的審核——天津濱海倉庫爆炸涉事企業(yè)瑞海公司資質調查》一文,全面闡述了瑞海公司獲得各種資質的經歷,而其中的小標題“曾經8個多月無照經營?;贰北辉S多媒體直接提取做了標題。
新聞調查中的追蹤是為了全面還原事實真相,追蹤鏈條自然是越能夠觸及到事件核心越好,但新聞調查者絕對不能人云亦云,對于未能落實的地方一定不可以臆想,必須眼見為實,以碰觸到的真相為準繩。
今年1月,有媒體根據(jù)某獨立制作人拍攝的紀錄片做了題為“洋垃圾圍城”的報道,經過與該制作人團隊接觸,他們向我們提供了我國東部沿海存在進口固體廢物走私入境、不當存儲甚至違法交易的一些點位線索,其紀錄片中的鏡頭實實在在地“證實”了這些場景的存在,但是,據(jù)他介紹,這些鏡頭是2011年拍攝的。于是,我和小分隊的同事們并沒有依此而寫中國仍然被洋垃圾“圍城”。為了追蹤現(xiàn)在的事實,我們的足跡踏遍了江西、浙江、天津等地,在浙江,我們根據(jù)線索驅車從臺州一路趕到慈溪、余姚、杭州,卻均未發(fā)現(xiàn)紀錄片中的場景,但在天津卻坐實了塘沽森林公園旁邊的“垃圾森林”存在進口固體廢物違法倒賣交易的情況,并通過參考報道和公開報道打掉了這座違法的“垃圾森林”。
追蹤確定了新聞調查鏈條和方向,那么突破則是打通鏈條關節(jié)、確保調查完整而不留事實缺憾的重點,也是記者必備素質。
在對天津港爆炸的公司起底的過程中,以?;穫}庫與居民區(qū)距離為突破口的我卻在規(guī)劃審批的采訪中首先陷入了僵局,由于是敏感時期,天津濱海新區(qū)的規(guī)劃部門和天津市的規(guī)劃專家對此緘口不言。說實話,在突發(fā)事件后高強度的工作狀態(tài)下,這種困境讓我打起了退堂鼓。后來,在總社和分社領導鼓勵下,我開始思考如何利用角色轉化實現(xiàn)突破。作為國家通訊社記者,我有克服各種阻力和困難弄清事實和真相的職責。站在這樣的高度,我直接與濱海新區(qū)主要領導聯(lián)系,與之分析事情利害,并最終使他同意安排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在濱海新區(qū)規(guī)劃部門,負責人向我講述了國內規(guī)劃、經營等多個部門多種程序依據(jù)文件不同的現(xiàn)實,了解到危險品倉儲業(yè)發(fā)展中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不一致,也聊了整個規(guī)劃是如何做的,哪些地方存在問題。此外,通過其他朋友,我還成功突破并拿到了瑞海公司的環(huán)評、安評和工商登記、港口經營等文件。與此同時,我的同事們也在分社社長楊維成的帶領下成功地在看守所采訪到了瑞海的多位核心人物,佐證了很多文件的漏洞和失實之處。多篇起底稿件播發(fā)后,引起強烈反響。
幾年來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新聞調查中的突破不僅僅要在觸及負面事件中進行,在做正面報道時,為了文章的完整性,突破也是必須的。事實上,最清楚每個人缺點的人就是他自己,寫稿子也是一樣,必須讓自己首先扮演“苛刻的讀者”,鞭策自己去突破采訪。
2014年在采寫《APEC領導人“新中裝”影響中國服裝時尚》一文時,我告訴自己,淘寶等網站出售“新中裝同款”背后是一種時尚潮流的悄然來襲,這是一個海外讀者會感興趣的中國故事,但要想講好這個故事,必須挖掘出和“新中裝”有關的各個方面的態(tài)度,文章本身不難寫,但由于涉及領導人,在沒有任何公開資料完整介紹新中裝生產的情況下,采訪的突破成為最難的環(huán)節(jié)。
通過網絡搜索,我找到了新中裝布料的生產廠家,又在一篇報道中找到款式設計師并輾轉取得聯(lián)系,通過設計師,我了解到具體生產“新中裝”的是一個北京廠家,但該設計師不愿意提供廠家負責人聯(lián)系方式,采訪進行到這里僵住了。
當時距離策劃決定做這個題目過去了6個小時,我已經掌握了原料供應商和設計師的觀點以及網店銷售的相關表態(tài),文章完全可以寫成,而且也比較全面。但是,一個關于“新中裝”的完整故事如果沒有生產者的出現(xiàn)始終感覺少點什么。于是,我告訴自己,為了彌補這個也許只有自己知道的不足,我應該再試著突破一下。通過發(fā)動自己的記者朋友圈輾轉聯(lián)絡,我終于在又過了3個小時后聯(lián)系上該生產商,最終,一篇經過重重突破,征服了我自己的稿件出爐了。
▲ 記者李鯤為進行洋垃圾追蹤調研在天津靜海子牙鎮(zhèn)采訪。當?shù)卦茄罄劓?zhèn),為了解真實的整改情況,他與同事一起“潛入”村莊與村民直接交談。
追蹤和突破是記者在新聞調查中必須具備的兩種品質,而這兩種品質背后的積淀和支撐,則是一個記者的堅守。
在天津港爆炸事故中,由于爆炸的倉庫儲存著各種危險化學品,每天都有各種危險的謠言在傳播,甚至有其他重要媒體報道現(xiàn)場檢測出“神經性毒氣”,而且“爆表”。作為普通百姓,我們或許不知道神經性毒氣的危害,但事實上,它的毒性比氰化物還要高幾十倍,常用于軍事,如此報道極其容易造成國際誤會。
有鑒于此,新華社軍分社的徐壯志老師帶領我和分社同事第一時間采訪了權威的防化專家,據(jù)他們介紹,根據(jù)他們的檢測和科學分析,爆炸現(xiàn)場根本不可能存在“神經性毒氣”,媒體報道中的檢測結果屬于測量儀器的誤報,這種誤報很常見,如果要得出科學結論,應當首先進行基于專業(yè)常識的分析判斷,其次應與其他儀器檢測出的數(shù)據(jù)進行綜合比對,如果仍有疑問,就應該用質譜等高級的“金標準”儀器進行確認,特別是神經性毒氣這種毒極性大、極易引發(fā)恐慌的化學品,尤其應該謹慎確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港爆炸事件報道中,我還機緣巧合地承擔起一線記者“新聞發(fā)言人”的角色。新華社今年的新版客戶端開通了“問記者”的功能,讀者除了留言還可以直接向寫稿件的記者提問。由于我是分社當中比較早激活客戶端賬號的記者,客戶端編輯與我商量后,把此次爆炸事故中我所有主筆或參與采寫的稿件都開通了讀者與我對話的通道。
每天的采訪和寫作中,我一有空便會打開新華社客戶端看看有沒有新的提問并及時回復。讀者關心的問題有很多種類,與他們的互動中,我對記者的角色和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回復中,我始終堅持客觀真實并引導讀者與當事人和記者一起對事故進行反思。
還是在今年年初的洋垃圾追蹤調研報道中,對于其他媒體廣泛使用的“洋垃圾”一詞,我們也首次進行了重新定義。進口固體廢棄物因為廢舊的屬性而不受普通百姓喜愛,但是進口固廢并不等同于洋垃圾,很多廢棄物都是可以循環(huán)利用的資源,比如塑料源自石油,進口廢塑料回收再生就可以為我國節(jié)約礦產資源。因而,我們在稿件中明確指出,是不是洋垃圾應該以其是否對環(huán)境構成污染和危害為標尺,國家禁止進口的廢物一般都對環(huán)境有較大影響,是洋垃圾,而已經入境的由于加工工藝等問題對環(huán)境造成影響的,也是洋垃圾。
在2014年“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調研中,鑒于當時國家戰(zhàn)略剛提出不久,我和同事們在選取采訪角度時沒有以其他報道廣泛使用的“規(guī)劃”“成就”等為切入點,而是以京津冀三省市交界的“三界碑”周邊的三個村莊為突破口,把大戰(zhàn)略的背景用生動的人物故事展現(xiàn)出來,客觀地展現(xiàn)三地近在尺咫,但在基礎性公共服務方面卻相去千里的現(xiàn)狀,結合國家與百姓的利益為大戰(zhàn)略的走向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