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時候的戶外技能是跟隨一生的,在她未來的生活里可以是一種生活技能,也可以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
經(jīng)過整個冬天的滑雪,伊娃的皮膚已經(jīng)黑到人神共憤了。不過幸好德國的審美標準和東方大不一樣。我每次帶她出門,都會不斷的有人夸伊娃的膚色,順便會問是不是經(jīng)常在戶外活動所以才有這么好看的膚色。以膚色雪白為美的時代,在歐洲已經(jīng)過去好幾百年了,健康帶有陽光氣息的美才是現(xiàn)今的歐美審美標準。德國是一個戶外運動盛行的國家,一般家庭的節(jié)假日,有非常大的比重都用來做戶外運動。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和父母一起爬山、徒步、騎馬、騎自行車、滑雪等等。
伊娃現(xiàn)在四歲半了,滑雪只用了一個冬天就已經(jīng)成了黑色滑道的高級別選手;游泳只用了一個月就可以不間斷地從標準泳池的這頭游到那頭;旅行的時候,一天徒步十幾二十公里那是很輕松的事情。很多朋友覺得驚為天人,這么小的孩子可以做這么多大人看上去都挺不容易的事情??蓪嶋H上剛好相反,比如滑雪,越是小的孩子越容易學(xué),因為他們沒有成人的恐懼感。在高山雪道上,成人覺得危險,在孩子眼里可能和底坡雪道是沒有多少差別的,很多戶外運動除卻了人的恐懼感,學(xué)起來就容易得多。所以在孩子的童年時代,父母帶孩子一起戶外運動,孩子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超越父母的運動能力,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也會越來越好,比如伊娃第一次穿上滑輪,就自己學(xué)會了滑,這大概是和她擅長滑雪有關(guān)系的。旅行的時候我們?nèi)ネ讲?,往往我們累得不行了,她還興致勃勃,因為她正是什么都好奇,有用不完精力的年紀,十幾二十公里的徒步聽起來還挺嚇人,可是只要線路足夠有趣,對孩子來說這并不算什么很大的挑戰(zhàn)。孩子身上有無限的潛能,需要我們嘗試性地去開發(fā)。
而反過來看,我看到我大學(xué)同學(xué)的同齡孩子已經(jīng)在做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了,德國人看到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同學(xué)戲言她的孩子是應(yīng)試教育,而伊娃是素質(zhì)教育。我想,它們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幼年時候的戶外技能是跟隨一生的,比如在滑雪、徒步過程中她學(xué)到的東西,在她未來的生活里可以是一種生活技能,也可以是一種自己能享受的娛樂項目,最重要的是它也是孩子一生美好的童年回憶。
一個孩子可能不愛學(xué)習(xí),但一定沒有孩子不愛玩,戶外運動就是玩的一種高級形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順便健康地成長,對孩子來說這是再美不過了。滿足了童年時期玩的需要,這對孩子的性格塑造是有很多好處的,童年時期的事有時就是不經(jīng)意地影響了一生。
我認為孩子的童年最重要的不過兩件事,一件事是健康的身體發(fā)育,另外一件事是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德國是一個禁止學(xué)前教育的國家,他們認為過早地學(xué)習(xí)書本知識扼殺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在幼兒園他們根本不“學(xué)習(xí)”,孩子們整天就是各種形式的玩。玩很重要,怎么玩更重要。我們不應(yīng)該只是看著孩子玩,而是陪著孩子玩。伊娃喜歡旅行和戶外活動,很大程度上因為旅行和戶外運動的時候,我們給了她高質(zhì)量的陪伴。孩子在幼年的時候是需要父母的,不僅僅是從生活上,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我和托馬斯都是自由工作者,陪伴伊娃的時間很多,但是陪伴的質(zhì)量卻是不一樣的,在家的時候我也許同她在一個房間,但是我的心思大部分時候都集中在我的工作、家務(wù)或者其他事情上。事實上我們在沒什么事情要做,專心陪孩子的時候,是從來不會覺得孩子吵或者不聽話的。往往是在我們有其他想做的事情,而這時孩子又希望你能專心陪她的時候,我們會心煩地想,她為什么不能安靜點?為什么還不睡?如果工作生活真的很忙,很難說即使我們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卻真的有高質(zhì)量的陪伴過孩子。而陪著孩子一起去旅行、徒步,或者其他戶外運動的時候,我和她是站在同一個立場,我們一起享受旅行的過程,一起享受滑雪的快感,這個過程的陪伴,我們是全身心地對待對方的。所有孩子都深諳其道,所以孩子都愿意出門玩就是這個道理。也許你工作很忙,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但是在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時候,帶她/他去戶外一起感受自然吧,這樣既放松了你,又愉悅了她/他。
戶外運動帶給孩子健康的體魄這是毋庸置疑的。伊娃從三個禮拜大開始就和我們?nèi)ヂ眯?,朋友們覺得這實在是難以做到,怕孩子受不了旅途顛簸折騰而生病。實際上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感官去判斷孩子的感受。伊娃是多么的享受旅行,旅行的時候問她想不想回家,那只有一個回答,就是不想。而且她是我身邊所認識朋友的孩子里身體最好的一個。我總是會聽到朋友們說孩子又著涼感冒了,這一點我著實沒有體會,因為伊娃即使是在零下十幾度的冬天,在家也是經(jīng)常不穿襪子的,我看不過給穿上,她總是想辦法把它脫了。她從來不感冒,她惟一的生病機會就是從幼兒園傳染流感,但是絕大部分時候都是自己在家休息抵抗幾天就好了,極少有需要看醫(yī)生的時候。我想除了是從娘胎里帶來的好體質(zhì),更是戶外運動賦予了她強大的抵抗力。見慣了零下十幾二十度的暴風(fēng)雪,怎么會那么輕易著涼感冒呢?可能三四歲的時候能夠徒步十幾二十公里,也能給孩子渾然天成的堅韌,成長過程中的挫折誰都會遇到,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身上反應(yīng)出的反差卻是很大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溫室里的花朵?那么帶她/他去戶外運動吧!陪她玩,健康的成長需要陽光的沐浴,也需要風(fēng)雪的洗禮。
德國教育很重視戶外運動時間,家長判斷幼兒園的好壞其中的一個標準就是幼兒園給孩子的戶外運動時間。為此相應(yīng)而生的森林幼兒園就是這個觀念的產(chǎn)物。森林幼兒園是一種純戶外的幼兒園,除非是暴風(fēng)雪等極限的天氣,孩子一年四季都是在室外活動,在森林里觀察動植物、玩泥沙、堆雪人,零距離地感受一年四季的大自然。人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這樣的方法只是讓孩子回到最原始的生態(tài)里感受春暖花開,盛夏涼風(fēng),秋實葉落,冬雪茫茫。德國人認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是很有愛的一種方式,比起學(xué)習(xí)認字和數(shù)學(xué)更能讓孩子正確地認知這個世界,明白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知道怎么樣創(chuàng)造可持續(xù)的未來。
湯佳
湖南長沙人,曾經(jīng)與德籍丈夫托馬斯一起騎摩托車從上海跨越亞歐大陸。兩人多次一起摩托車穿越西藏。出版有《親愛的,這不只是一場旅行》、《愛是有故事的旅行》。2010年他們的女兒伊娃出生,伊娃從三周大開始跟隨他們旅行,到伊娃四歲的時候已經(jīng)去過四十多個國家。如今四歲的小伊娃會三國語言,是個性格活潑,愛說話、愛旅行、愛戶外的混血女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