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當當
摘 要:高中地理學習幾乎不可能找到一種能適合所有人的最佳學習操作模式,學習方法的具體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異;另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學習方法外,要特別注意本學科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習規(guī)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7-270-01
一、必知的中學地理學習特點
學好地理,首先要對高中地理的學科特點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高中地理的學科特點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的側重點是掌握“有什么規(guī)律?”“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guī)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探究這些規(guī)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也就是說,應側重于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導出一些規(guī)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梢姡咧械乩淼膶W法核心是在記憶的基礎上的理解和應用。
2、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現(xiàn)為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
3.許多地理問題都有知識與能力的跨學科特點。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與數學、物理、生物學科聯(lián)系較多,人文地理主要與政治聯(lián)系較多。
二、高中地理復習方法的指導
1、學習重點內容的指導
(一)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說明某種特點地理現(xiàn)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低氣壓、高氣壓、地球的自轉、公轉等;有反映某種地理事物類別的特定概念,如氣候類型、陸地水類型、自然資源類型、農業(yè)地域類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導時應說明概念的差異,特別是要注意這類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陽輻射強度與氣溫,太陽輻射強度是地面獲太陽輻射能的多少,它與太陽高度有關,與大氣削弱有關;而近地面氣溫與地面獲太陽輻射有關外,還受下墊面性質地影響,受大氣狀況不同影響。又如自然資源與能源,它們的外延相交但內涵不同,用兩個圓圈分別表示自然資源和能源,它們相交而不重合,這樣采用圖示的方法加以指導,簡單有效效。
(二)地理內容的文字邏輯表達能力方面:“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過程。”“進行文字準確、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的表達。”這種能力要求,如果采用地理事象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這程;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以及地理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原理。首先引導學生從題目中獲得給定的信息和最終結果要求,再利用信息與要求之間建立某種邏輯聯(lián)系,或者用反推的方法,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比如:諾曼底登陸為什么選擇在六月?不妨這樣分析:有利渡海作戰(zhàn)→風浪小→風力小→溫差小→北半球夏季南北溫差小。這樣從大氣運動到風浪,從地表受熱不均勻到大氣運動進行反推,建立邏輯推理的鏈條,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2、幫助學生整理知識,形成知識框架
整理知識的過程就是對知識進行加工的過程,即是采用分類、排列、比較、推理等方法,對知識進行處理,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之系統(tǒng)化、體系化的過程。老師的授課和學生的學習都需要整理知識,才能達到教與學的目的。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也需要整理知識,需要開展積極的思維,對知識進行加工,才能學到活的知識。
3、學習過程的指導
以《農業(yè)的區(qū)位選擇》為例,談談怎樣進行學習的指導。
(一)怎樣預習。對于人文地理應怎樣預習呢?首先要確定預習的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第一、先看教材的經典解釋,再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重述,試著延伸其外延。如區(qū)位,教材上說“區(qū)位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聯(lián)系。”我們是否可以這樣問自己:“該事物的位置”是指什么位置?是自然地理位置?還是經濟地理位置?還是兼而有之?設想,農業(yè)的發(fā)展能離開自然地理條件或是經濟條件嗎?顯然,農作物的生長需要適合的氣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條件,收獲的農產品要實現(xiàn)其商品的價值必需通過市場來進行,而實現(xiàn)的程度(即能賣多少錢)又顯然受到運輸條件、價格、稅收政策等的影響,因此,這里講的位置決不僅是經緯度位置,而應包括自然、經濟因素在內的位置。第二,嘗試做課后練習,把在練習中遇到的難題帶到課堂上去解決。這樣做,似乎很費時間,但只要你堅持做一段時間,你的聽課效率將驚人地提高,你的課后作業(yè)所需要的時間將比你原先預計的要少得多,你的學習就會在探索中進行,學習就會變得有意思,興趣就會越來越大,逐漸地學生預習的時間將逐漸縮短,復習效果也就更好,這將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二)怎樣聽課。經過充分的預習,你進入課堂是帶著許多困惑和問題來聽課的,一節(jié)課45分鐘中,你只需要集中精力聽教師講解你所帶來的問題,參與同學討論你所困惑的問題,聽課效率必然大大提高。上課做筆記,關鍵是記下教師講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時與你預習時的思考中不一致的東西,或是你感覺沒有預習到的東西;記下教師或同學提出的你認為對你有價值的東西。要注意記下教師為了說明某個問題而設計的板畫和思路。
(三)怎樣閱讀教材。除了按上述預習方法閱讀教材外,還應注意閱讀教材中的各種插圖和配套地圖冊中的各種圖表,因為許多地理概念、原理是用地圖語言來表達的。例如,地圖冊P6中的《主要農作物生理活動的基本溫度范圍》將使我們加深自然區(qū)位因素對農業(yè)區(qū)位選擇的重要性;《上海郊區(qū)農業(yè)分布與市場的關系》將加深我們對各種農業(yè)部門的區(qū)位選擇的理解,這些圖表既直觀又具體,千萬不可忽視。
(四)怎樣做練習。少做練習多思考是做練習的重要原則。有的同學學習地理熱情很高,到處收羅了很多練習來做,認為多做幾題將來就能考得更好。其實不然,我們主張題目不在于多做,而在于多思考。即每做一道題,都想想為什么這樣做?還有沒有別的做法?如果題目的條件改一下,該怎樣做?這就是反思。我們應逐步養(yǎng)成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