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華
摘 要:“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讓評價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是每一位教育人的不懈追求。多元評價對于學生來說,如同知識海洋中的燈塔給學生以希望光明,讓學生在困難中奮勇前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zhì)和實踐能力,對于老師來說如同一本教育的寶典,照亮教育的每一條路,總結出經(jīng)驗使教育水平更全面的提高,對于家長能更好的了解孩子,關心孩子,用正確、全面的眼睛幫助孩子走向更成功的道路,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實際,建立和發(fā)展多元的、切合于本校的評價制度,提高評價的實用性,改善教師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多元評價過程;結果發(fā)展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7-158-01
一、重視評價過程,讓學生在評價中獲得自信
我認為適合素質(zhì)教育的評價,任何一個評價內(nèi)容,任何一種評價方式都應該是學生人生旅途上的一次“加油”,都應該為學生堅定目標和向著目標前行提供動力。在評價過程中,人文精神要不斷增強,要把平等和發(fā)展放在首位,不要過于強調(diào)“等級”和“成績”。在平時的評價中,要把尊重、理解、關愛、信任、激勵融入到過程之中。特別要尊重事實,免除成見,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態(tài)度表現(xiàn)、日常行為表現(xiàn)、成績表現(xiàn)要區(qū)別看待,不能一好遮百丑,也不能一丑遮眾好?!皯怨膭?、表揚等積極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對于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應從正面加以引導。對于那些學困生或后進生,不應抱有“一碗水看到底”的悲觀態(tài)度,要堅信任何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基礎和美好的未來。要通過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昂起頭來“走路”。我們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在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道路上留下堅實的腳步,也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教育的智者和善者。如果這樣,我們在突破“素質(zhì)教育評價”這個艱難的問題上不就充滿希望了嗎?
二、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可以說每個人都是聰明的,但聰明的范疇與性質(zhì)卻呈現(xiàn)許多不同。正確的評價方法是以多種途徑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估,進而審視他們的多元智能的綜合成長,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并據(jù)此反饋,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學、訓練和激勵,推動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激勵學生張揚個性。
評價中,傳統(tǒng)的書面測試也是評價的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除此之外,還應有口試、訪談、現(xiàn)場觀察、專題作業(yè)、制作、杰出表現(xiàn)記錄、答辯、軼事記錄、學生自評與互評結果等多種方法。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這些方法并不是單獨或孤立地進行的。一次優(yōu)秀的評價活動往往需要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并加以綜合。所有這些手段的運用,一方面可以作為對學生的平時評價,另一方面可以供終結性評價時參考。其結果可以是顯性的分數(shù),也可以是等級評定。目的都是為了鼓勵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理解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以逐步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和素養(yǎng)的水平,而不是強調(diào)科學探究的結果與結論。
評價的方式為:
1、制定學生階段學習情況表。對學生每一個學習階段(或一個單元)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分析和總結。讓學生本人或學習小組成員根據(jù)實際情況如實填寫。
2、填寫學生自評表。學生對自己一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回顧、總結,以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
3、填寫家長評價表。教師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通過家長觀察該子女在家中學習的情況,每當學生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填寫家長評價表。
4、另外還要填寫教師、同學的評價表??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最后,結合總體評價得分和單元測試得分,教師或學習優(yōu)秀的同學可以對學習稍差的學生提出下一步的學習建議,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評價結果的處理多元化,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yǎng)自信,突出發(fā)展
讓每一個孩子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自信、自尊、自愛、自強,滿懷信心地迎接明天”是“我能行”教育思想的宗旨。評價的目的是強化激勵,而不在于甄別優(yōu)良。評價結果的真正意義應在于能夠促進學生的不斷發(fā)展,對他的健康成長產(chǎn)生深遠影響。為此,我們在評價結果的處理上采取了多元形式。
1、設“激勵卡”。學生將其在各科學習和各項活動中所得的激勵卡保存入《成長手冊》或通過某種形式在班內(nèi)展示,如:每個學生都是一棵小樹,得一個激勵卡就長一片樹葉,十片樹葉收獲一個蘋果,十個蘋果教師要滿足學生一個愿望等。
2、一改過去評選“三好學生”“優(yōu)秀少年”等綜合性評價方式,采取單項評價的形式,讓每位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比如我們運用“十項獎勵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激勵,促進不斷發(fā)展。
十佳獎勵形式即:(1)評選班級、年級、校級“十佳之星”;(2)頒發(fā)升旗手榮譽卡;(3)“我能行”“塑像前留個影;(4)頒發(fā)鼓勵卡及時表揚;(5)在小主人電視臺“今天我上鏡”欄目露面;(6)小主人廣播站事跡介紹;(7)評選“進步生”;(8)在升旗儀式、校會上頒發(fā)獎狀;(9)少隊部向家長發(fā)喜報;(10)評選頒發(fā)雛鷹獎章。
總之,評價的目的,不是“選拔”和“淘汰”,而是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建立一個多維的、多主體的外部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校內(nèi)評價與校外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系統(tǒng),既有利于充分調(diào)動師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地參與和配合評價工作,又可以增強他們的自我評價意識和能力,有利于自我反饋、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動機,促使學生重視每一個學習活動和認真完成每一個學習任務,使每個學生的天賦得以充分的施展和表現(xiàn)。
參考文獻:
[1] 《多元描述統(tǒng)計方法》 李偉民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 《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心理個別差異》
[3] 《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多元評價的依據(jù)》,于興巖
[4 ]《提高學生興趣與課堂評價》,莊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