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準字音是識字教學的基礎和關鍵。我們知道,漢字是表意的文字,它的讀音和形體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即使是形聲字也無法把讀音直接標示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生熟練掌握漢語拼音時,要恰當利用漢字在字音上的特點進行教學,在教學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對同音字進行歸類比較
我們知道,漢字的數(shù)量有幾萬個之多,而普通話的音節(jié)卻只有400個,這就促使產生了大量的同音字。如:“計、記、技、季、紀、際、寄”等都讀作jì,但它們的字形和字義卻截然不同,如果亂用同音字,就會出現(xiàn)大量的錯別字,從而達不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同音字有兩種情況,有讀音相同形狀不同及讀音相同形狀相同近兩種。前者如“生”和“升”,“美”和“每”,后者如“象”和“像”,“密”和“蜜”等。對于前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從字形和字義上進行比較,并結合一定的詞句進行教學,在詞句中突出它們不同的用法。而對于后者,要利用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著重強調它們在字形上的不同之處,如“像”比“象”多個偏旁,“密”和“蜜”的最下面分別是“山”和“蟲”,下面是“蟲”字的蜜為甜蜜蜜的“蜜”,因為我們吃的“蜜”是蟲字采出來的。如果這樣教學,學生就能一目了然,不會出現(xiàn)錯別字連篇的現(xiàn)象了。
二、多音字的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雖然多音字的數(shù)量不多,但因為它們構成不同的詞時讀音不同,這也成為他們學習語音的一個難點。那么,如何進行多音字的教學呢?筆者認為,可以把多音字放到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必要時可以編成順口溜,引導學生按詞按義定音。如“覺”,在“睡覺”這個詞中它讀作“jiào”,在“感覺”這個詞中它讀作“jué”,為了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多音字在字音方面的區(qū)別,就可以編成一句最常用的話“覺得困了就要睡覺”,把多音字同時放在一句話里去理解,讓學生分辨音和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這樣就能牢固地掌握了。
三、形聲字的教學
有些形聲字的讀音,和聲旁作為一個單獨的獨體字時的讀音是相同的。如小樹苗的“苗”,作為獨體字時讀作“miáo”,讓學生先學會這個獨特字。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喵、描、瞄”等字的教學,讓學生明白這些字中,右面的“苗”是用來表音的,是聲旁,所以“喵、瞄、描、瞄”都讀作“miáo”,左邊的“口、扌、目”是用來表意的,這樣學生不但掌握了漢字的讀音,還理解了這些字的語義,通過學習一個字一連串學會了這么多的新的字,真是一舉兩得。
潘高賢,教師,現(xiàn)居河南上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