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平
“老師,我們理解你的關(guān)心,可是讓我們學習真的很難,我們落下太遠了,您就別管我們啦!”這是幾個非常頑皮且基礎(chǔ)較差的孩子,對為自己付出很多心血和努力的班主任說的一句話。在培養(yǎng)和轉(zhuǎn)化后進學生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輔導很長一段時間后,老師感到學生進步太慢,甚至連孩子自己也漸漸失去了信心。對許多孩子而言,我們教師的力量真的顯得單薄微弱。可是,努力喚醒、幫助和引導每一個孩子在現(xiàn)有基礎(chǔ)上更好地成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正是教育者的神圣之所在。那么,對這樣的孩子到底有沒有好的策略和方法呢?針對這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我想給老師幾點建議:
首先,要把握一個度。我們關(guān)愛每一個孩子,但不要太難為自己。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也?!币馑际钦f,教育那些特別頑劣的孩子,要真誠地對待他們,好好地規(guī)勸他們,如果他們實在不聽、不改,就停止,不要因過度批評而自取其辱。正像那幾個孩子說的,他們已經(jīng)落下那么多了,想在學習上趕上幾乎是不可能。既然如此,那我們只能盡力而為,做到不放棄不拋棄,用自己的愛心和智慧積極鼓勵和督促,使他們也不放棄自己,這就已經(jīng)足夠。教師不是圣人,不可能點石成金,更何況學課本知識也并不是學習生活的全部。教師盡力,學生盡力,師生相伴成長是教育最美的風景。我們無法預測孩子們的未來,但健康成長才是第一位。
其次,要轉(zhuǎn)變培養(yǎng)方向。即對這些學生學習上的期望降低一些,重點轉(zhuǎn)到對他們性格、行為和道德的引領(lǐng)和塑造上。有許多人,當初學習成績并不是很好,但照樣可以有所成就。畢竟,今天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現(xiàn)在上大學已經(jīng)從原來決定命運變?yōu)樘岣呱鐣偁幠芰Φ闹匾^程了。教師對他們的教育管理重點,應該千方百計設(shè)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活動和機會,讓他們感到和老師、同學相處的快樂,讓他們感到班級的溫暖,感到自己在班級中也很重要。總之,就是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不因此過于自卑和灰心,依然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再次,要積極進行嘗試。學生的大腦就像是一片沃土,不種莊稼自然就生長雜草。所以,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和方法調(diào)動他們主動讀書顯得格外重要。一個熱愛讀書的孩子,即使再壞也壞不到哪兒去。據(jù)我的經(jīng)驗,好動的孩子,往往不太喜歡讀書,老師肯定要付出更多的堅持和努力。開始時,不要規(guī)定什么名著或經(jīng)典,只要他們喜歡讀,什么書(當然必須是健康的書籍)都可以。以后再慢慢引導和調(diào)整。心理學上有一個“登門檻效應”,對我們教育學生很有借鑒意義。
別人的方法再好,也只能僅供參考。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陣痛中去產(chǎn)生的,這樣的思想才最寶貴。只有在問題過程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思想時,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最后,我把美國教師里爾克的一段話送給各位老師,相信大家品讀后會有所啟迪:
“要耐心地對待心里所有尚未找到答案的問題,要嘗試著去喜愛這些問題本身……不要急于得到答案,因為你還沒有經(jīng)歷過,所以不能給你答案。關(guān)鍵在于去體驗一切?,F(xiàn)在就去體驗問題。漸漸地,不知不覺地,體驗了一些日子后,答案就會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