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勇,陳興茹,劉樹坤
(1.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院長辦公室,北京 100038;2.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水力學研究所,北京 100038)
城市河流景觀規(guī)劃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探析
王興勇1,陳興茹2,劉樹坤2
(1.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院長辦公室,北京 100038;2.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水力學研究所,北京 100038)
城市河流建設的理論體系包括城市河流的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環(huán)境安全)、水生態(tài)系統的保護和恢復以及水景觀塑造等內容,其中,河流景觀建設在大規(guī)模的城市河流綜合整治背景下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其規(guī)劃理論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和探索之中。本文基于相關研究成果,首先提出了城市河流景觀規(guī)劃的定義,然后分析了景觀的構成和規(guī)劃的基本原則,重點對規(guī)劃的內容,包括水景工程、橋梁景觀、道路交通、小品設施、燈光夜景、植物配植以及生態(tài)修復等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水”為中心釋義了現代城市河流的景觀規(guī)劃思路,為城市河流的綜合建設提供了基礎支撐。
城市河流;景觀;規(guī)劃;原則;內容
水與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它不僅是城市誕生的搖籃,而且作為關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維系著城市生存,帶動著城市發(fā)展。城市內河流景觀的建設影響著整座城市的風貌、輪廓和人文等多個方面。當前,隨著國內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河流景觀建設在大規(guī)模的城市河流綜合整治中得到快速發(fā)展,其規(guī)劃理論也在不斷的研究和探索之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在城市河流景觀結構和功能的綜合分析,與防洪、水資源保護、水環(huán)境治理等工程的銜接,以及在河流生態(tài)系統的保護和修復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同時,由于城市水體污染嚴重、原有河道渠化割裂生態(tài)聯系、城市發(fā)展擠占河道空間等制約因素的存在,導致河流生態(tài)系統退化,景觀質量下降,因此需要以“水”為中心,進一步拓展景觀規(guī)劃的思路,完善規(guī)劃的基本原則和內容,推動城市河流景觀的不斷發(fā)展。
由于景觀包含的內涵不同,其解釋也多種多樣。西方比較權威的Webster’s詞典[1]將景觀描述為:能用一個畫面來展示,能在某一視點上可以全覽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我國從東晉開始,山水風景畫從人物畫的背景中脫穎而出,使山水風景成為文學藝術家們研究的對象,景觀作為風景的同義語一直沿用至今。河流景觀作為景觀的一個分支,是對我國古代風景園林和西方景觀藝術的繼承和發(fā)揚,河流景觀規(guī)劃雖然經歷了長期發(fā)展但仍然缺乏一個相對完整的定義。因此,根據河流景觀與其它景觀研究對象的不同,本文提出了如下定義以便研究和探討。河流景觀規(guī)劃是以河流為根本出發(fā)點,在充分保障河流安全的同時,通過綜合工程學、景觀學、生態(tài)學[2]、園林學、美學以及系統論等方法,研究河流的景觀結構和功能、景觀動態(tài)變化以及相互作用機理,以提高河流的整體景觀效果。
美國建筑大師哈普林在《城市》一書中曾說:“水有一種特質,那就是它能喚起人類天性中所深植之原始根源”。因此,城市河流景觀要充分考慮觀賞者的位置以及其可能的視野范圍。按照觀賞者與水不同的距離關系,城市河流的景觀構成可分為水面景觀、過渡域景觀、周邊陸域景觀三部分[3]。
水面景觀是指由水體形成的景觀,每一個水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風貌,由水體的平面尺度、水深、流速、水生態(tài)系統、氣候變化和水面的人類活動等要素所構成。過渡域景觀是指岸邊水位變動范圍內的景觀,是人類、動植物和水之間相互影響最活躍的區(qū)域,也是景觀最生動的區(qū)域。周邊陸域景觀主要是指河岸以上的景觀,可以認為是河流間接區(qū)域和相關區(qū)域的景觀。若按欣賞角度的不同,景觀構成又可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流軸景(從橋上等沿河流方向眺望河面的景色)、對岸景(從堤岸等處與河流流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眺望對岸所見的景色)、水上景(乘船在河上由近處看到的河岸景色)和鳥瞰景(把河流的廣闊范圍盡收眼底的眺望方式)。
基于一些實際工作基礎和相關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如下城市河流景觀規(guī)劃的基本原則。
(1)自然。通過水環(huán)境保護和水生態(tài)修復,維持河岸的多自然形態(tài)[4],合理設置沼澤、濕地、水塘和河汊,使鳥類和魚類有足夠的活動和棲息空間;在閘壩處設置魚道、魚梯等通道,保證水生生物生長環(huán)境的連貫性。各類雕塑、小品、建筑物要在充分考慮人群欣賞力的基礎上,保持其自然特征,既不生硬造景,又要符合當地特點,在繼承和發(fā)揚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具有時代特征的城市新景觀。圖1是北京京城水系之一長河整治后形成的自然景觀。
(2)親水。親水是人類的天性,優(yōu)秀的水景觀和水文化都是在人與水不斷接觸的過程中產生的。因此,一方面要優(yōu)化濱岸帶的寬度,充分利用城市藍線劃定的區(qū)域,并與城市綠線相銜接;另一方面在岸線區(qū)域規(guī)劃獨具特色的親水設施,如親水廣場、親水平臺、碼頭、兒童戲水池等,既能夠改善人水關系、拉近人水距離,又能促進水文化的傳播和發(fā)揚。
(3)人文。城市河流的景觀建設不僅要考慮自然山水要素,還要充分利用周邊的歷史名勝和文化底蘊[5],使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有機結合,提高城市河流景觀的文化內涵,使之更具特色性和觀賞性。如浙江烏鎮(zhèn)在親水臺階上樹立了各具形態(tài)的人物雕塑(圖2),生動地再現了當地居民勞作和生活的場景。
圖1 北京長河整治后形成的自然景觀
圖2 親水臺階上的人物雕塑
(4)協調。城市河流景觀需要保持與四個方面的協調,一要與城市總體規(guī)劃[6]相協調,從細節(jié)上深度體現城市功能的總體劃分,突出河流所在區(qū)域的功能分擔,如生態(tài)居住、休閑旅游、人文景觀等;二要與城市防洪規(guī)劃和工程建設相協調,力求水景觀與水安全的統一;三要與城市交通規(guī)劃相銜接,在交通方式、站點布置以及游人進出的便捷性和可達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四要根據不同河段的功能分區(qū),景觀風格與周圍建筑風格相協調,使城市天際線與河流景觀相映生輝,比如在城市商業(yè)地段,河流景觀建設應以現代風格為主,簡潔、華麗、明快。
(5)共享。城市河流景觀具有自然山水的情趣,其開敞的空間也是公共活動的場所,因此規(guī)劃要考慮不同年齡、不同群體的需求,如小孩、老人、盲人和殘疾人等。在設置供游人休憩的涼亭、座椅、廁所等小品設施時,還要提供一些滑梯、無障礙通道等,以更好地發(fā)揮景觀服務于大眾的功能。
(6)持續(xù)。城市河流景觀建設涉及城市規(guī)劃、水利、園林、市政、交通等部門,投資往往較大。因此一方面景觀規(guī)劃要獨具匠心,體現個性化特征,使景觀具有長久的觀賞性和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景觀建設、運行和維護成本,優(yōu)選方案,因地制宜、因時成景,提高景觀的可持續(xù)性。
4.1 水景工程水是城市河流景觀的重要要素,充分利用水體的流動、多變、無形、滲透、聚散、凝聚和蒸發(fā)等特性,以水為造景主題,結合過渡域和陸地域的其它景觀,動靜相補、聲色相襯、虛實相映、形影相依,從而產生特殊的藝術魅力[7]。水景工程的形式包括水池、跌泉、瀑布、噴泉、水幕和霧森等。由于河流水體是河流景觀的主要背景,因此不再適宜在陸地域上布置大面積的水面,在景觀尺度上顯得不成比例。水體有四種基本的表現形式:一為流水,二為落水,三為靜水,四為壓力水。利用這四種表現形式,并與建筑、植物、燈光和聲音等相配合營造出景觀的獨特魅力(圖3、圖4)。
圖3 汀步與瀑布
圖4 音樂噴泉
4.2 橋梁景觀橋梁是河流景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種景觀,優(yōu)美的橋梁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此外它們連接起各個分割的景觀,使景觀形成一個整體。橋梁的建筑材料和形式多種多樣,根據建筑材料的不同可分為木橋、石橋、混凝土橋和鋼橋;根據結構形式可分為梁橋、拱橋、懸索橋、鋼架橋、組合橋等。橋梁景觀規(guī)劃必須注意幾個因素:一是橋梁的尺度應與水域的面積成比例;二是橋梁的凈空高度滿足交通部門的規(guī)劃要求;三是充分利用地形,降低橋梁的尺寸,減少投資;四是橋梁的風格與周圍的景觀氛圍相協調。利用橋梁材料的變化、顏色的豐富、結構形式的不拘一格、欄桿等附屬結構的裝飾以及人文內涵的引入,可充分彰顯橋梁之美(圖5、圖6)。
圖5 自然親切的木棧橋
圖6 掩映在柳綠中的紅木
4.3 道路交通除了滿足一般道路的安全、經濟、速度和因地制宜的要求外,道路還要進行藝術上的修飾,以與周圍的景觀環(huán)境相匹配。道路交通的規(guī)劃需要強調:(1)與城市的總體道路交通規(guī)劃相協調,局部功能服從整體功能;(2)經濟舒適,道路建設的工程量和投資適宜,建設標準不能太高;(3)材料和裝飾適當豐富而不繁雜;(4)交通工具分區(qū)使用,將安全放在首位。按照性質和功能的不同,道路可分為:風景旅游道路(包括風景旅游主干道、風景旅游次干道、風景游覽干道和風景專用道路)、園(景)路(包括主園路、次園路、小徑和專用道路)兩大類。按照面層鋪裝材料的不同,道路可分為:混凝土、瀝青、石材、磚材、陶瓷、合成材料、木材、砂土和草皮九大類。按照路面的透水性,道路可分為透水性和非透水性兩類。道路是景觀的連線,也是移動的風景。利用道路的地形地貌、鋪裝材料、形狀走向、植物綠化以及建筑小品的變化可營造便捷而宜人的道路景觀(圖7、圖8)。
圖7 木臺階通道
圖8 曲徑通幽
4.4 小品設施小品的建設應豐富多彩、功能明晰、體量適宜、創(chuàng)意新穎、精巧方便,并且以人為本。其規(guī)劃應服務于景觀的主題,以河流相關的背景作為小品設施創(chuàng)作的源泉,從而點綴環(huán)境、活躍氛圍,力爭做到“從而不卑、小而不賤、順其自然、插其空間、取其特色、求其借景”[7],特別要突出創(chuàng)新,體現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特點。常見的小品設施包括:門廊、花架、亭架、景墻、護欄、圍籬、景窗、休息桌椅、花臺、游樂設施、園燈、指示板和雕塑等(圖9、圖10)。
圖9 在圍欄上制作花臺
圖10 花架與廊道的結合
4.5 燈光夜景要根據自然光和人造光的不同效果,對月光和人造燈光進行有效運用。夜晚的寧靜與各種顏色燈光的有機融合,使夜景具有獨特的魅力。但是,燈光并不是越多越亮就越好,應當避免產生光污染而擾亂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燈光的色彩具有明顯的心理作用,使人們產生各種聯想,如:紅色——熱情、活力、積極、向上;橙色——爽朗、興奮、平和、安全;黃色——歡快、喜悅、柔和、溫暖;綠色——和平、健康、清新、舒暢;藍色——廣博、寧靜、深邃、啟迪;紫色——神秘、浪漫、優(yōu)雅、高貴?,F在廣泛使用的景觀燈具包括:道路照明燈、廣場燈、泛光燈、聚光燈、庭院燈、草坪燈、埋地燈、水下燈以及特殊燈等。夜景規(guī)劃應當注意:(1)燈具安裝的安全性和隱蔽性,便于操作,避免損壞;(2)突出夜景的整體性,燈光相互協調和呼應,以群體為主,個體為輔;(3)注重燈光的變化,突出層次感和立體感;(4)提倡節(jié)能,降低能源消耗,并便于維護和保持;(5)燈光的照射范圍、強度、時間、方式等滿足造景的需要。
4.6 植物配植優(yōu)美的植物搭配使河流景觀充滿生機。在開展規(guī)劃之前應深入分析植物的特性與功能,優(yōu)化組合,以達到完美的功能效果與景觀效果。在利用植物造景時,應選擇適宜的品種和合理配植,其要點包括:(1)選擇與河流景觀相協調的植物,注意喬灌草的搭配,營造層次分明、具有水陸過渡性的景觀。(2)優(yōu)先選用當地物種,并以具有一定截污和去除污染物能力的植物為先,提高河流生態(tài)系統的凈化能力,促進自我維持和良性循環(huán)。(3)植物種植手法應遵循自然規(guī)律,切勿生硬排列,植物本身就是自然與生命的象征,種植布局無需行列化、規(guī)則化,按照生長規(guī)律疏密結合,不拘于形。(4)利用植物的季相色彩變化造就不同風格和韻味的景觀效果。植物因四季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形態(tài)與色相,因此豐富了自然界的景觀色彩,活躍了景觀藝術的氛圍,如春柳、夏荷、秋桂、冬梅。(5)通過植物自身的形態(tài)、色彩、氣味向觀賞者傳遞一種源于自然的信息,讓觀賞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產生無限的聯想與憧憬,陶醉于意境之美中。
4.6.1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是指生長在濕地、水域中的水生及濕生植物,依葉片與水面的相對位置、形態(tài)特征及生長習性,一般分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浮水植物四種類型。常用的水生植物包括:水燭、荷花、菖蒲、鳶尾、眼子菜、馬蹄蓮、睡蓮、燕子花、莕菜、慈菇、鳳眼蓮、浮萍、花葉蘆竹、萍蓬草(圖11)、落新婦(圖12)、千屈菜、芡實、澤瀉、蘆葦、菱、水蔥、水毛茛、水芹、臭蒲、三棱草、澤臺草、茭白、香蒲、玉簪、鴨舌草、狐尾草、水竹、眼子葦、燈心草、四葉葦、水花生、美人蕉、富貴竹、地扶、荻和狼尾草等。
圖11 萍蓬草
圖12 落新婦
4.6.2 灌木 灌木沒有明顯的主干,多呈叢生狀態(tài)或自基部分枝。一般體高2 m以上者稱為大灌木,1~2 m為中灌木,高度不足1 m者為小灌木。灌木能夠提供親切空間,屏蔽不良景觀,或成為喬木和草坪之間的過渡,避免植物景觀在立體上的不連續(xù)。灌木的線條、色彩、質地、形狀和花葉是主要的視覺特征,其中以開花灌木觀賞價值最高,用途最廣,多用于重點美化區(qū)域。選擇時應注意以下要點:(1)根系發(fā)達,固坡能力強;(2)生長速度快、樹性強健,地表覆蓋能力強,對污染物的過濾效果好;(3)耐濕性好,短期內浸泡于洪水中不致受害或死亡;(4)耐寒耐旱耐貧瘠、少病蟲害、適應性強、樹型潔凈。常用的灌木有:胡枝子、紅豆草、西府海棠、黃刺玫、紫薇(圖13)、金銀木、榆葉梅、丁香、連翹、碧桃、珍珠梅(圖14)、木槿、黃櫨、春梅、紅瑞木、白玉棠、錦帶花、棣棠、迎春、七姐妹、月季、紫薇、馬蓮、地錦、紫荊、砂地柏和大葉黃楊等。
4.6.3 喬木 一般而言,喬木形體高大、主干明顯、分枝點高、壽命比較長。依其形體高矮常分為大喬木(20 m以上)、中喬木(8~20 m)和小喬木(8 m以下)。從一年四季葉片的脫落特征又可分為常綠喬木和落葉喬木。喬木是植物景觀中的骨干植物,無論在功能上還是在藝術上都能起主導作用,例如界定空間,提供綠蔭、防止眩光、調節(jié)氣候等。大多數喬木在色彩、線條、質地和樹形等方面都能隨葉片的生長與凋落形成豐富的季節(jié)性變化,即使在冬季落葉后也可展現出枝干的線條美。喬木選擇的要點與灌木基本相同。常選品種包括:檜柏、側柏、油松、華山松、迎客松、白皮松、雪松、香椿、臭椿、云杉、水杉、法桐、構樹、立柳、垂柳、銀杏[8]、白蠟、國槐、洋槐、合歡、欒樹、元寶楓、火炬樹、杜仲、紫葉李、玉蘭、櫻花、桃樹、紫葉李、碧桃、山桃等。圖15、圖16展示了雪松和紫葉李的季節(jié)之美。
圖13 紫薇
圖14 珍珠梅
圖15 雪松
圖16 紫葉李
4.7 生態(tài)修復城市河流生態(tài)修復的基本內涵是在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前提下,根據群落演替理論,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技術手段,控制待修復生態(tài)系統的演替方向和演替過程,把退化的生態(tài)系統修復或重建到既可以最大限度地為人類所利用,又保持系統的必要功能,使系統達到自我維持和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河流生態(tài)系統中較為重要的構成部分為河岸、淺灘、潛流帶和生物棲息地等[9],它們是河流生物生存及完成河流生態(tài)過程的基質,其穩(wěn)定和健康發(fā)展對城市河流生態(tài)系統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河流生態(tài)修復由于河流生態(tài)系統受損的原因、地域差異性、外部干擾類型和強弱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要充分考慮上述各種因素,診斷受損原因,結合修復目標,有針對性地選用相應措施。主要修復途徑包括:(1)水體外修復,如污水集中處理工程、濕地修復工程等;(2)水體內修復,如曝氣、添加試劑、生物操縱、水生植物吸收、底泥疏浚等;(3)營造棲息地和建設魚道;(4)河流形態(tài)修復,如塑造多自然的水邊環(huán)境,選用適合小動物和魚類筑巢棲息的建筑形式和護岸結構[10](圖17);(5)建立水綠網絡,在沒有水面的區(qū)域“以綠代水”,創(chuàng)造舒適宜人的綠色空間。
圖17 魚巢護岸
城市河流對城市格局的形成、經濟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11]、景觀面貌和人文底蘊的提升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人水和諧”的思想在我國早已有之,只有重視河流的規(guī)劃和治理,并因地制宜地綜合利用,才能保障人類的生存安全和高質量的生活環(huán)境。因此,本文圍繞景觀規(guī)劃思路與方法進行了初步探討,對河流景觀構成和規(guī)劃的基本原則進行了梳理,并結合其他相關學科對主要的幾部分內容,如水景工程、橋梁景觀、道路交通、小品設施、燈光夜景、植物配植和生態(tài)修復等,開展了相關研究和分析,對建設富有個性的城市河流,推動城市河流景觀理論研究和應用實踐,促進城市經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12]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此外,本文內容尚不全面,還需要在探索和應用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融合心理學、大眾行為學、經濟學、生態(tài)學等學科,逐漸形成特點鮮明、地域色彩濃厚、人文內涵豐富、滿足城市發(fā)展需求的景觀規(guī)劃理論體系。
[1]Webster's.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M].普林菲爾德:Merriam Webster,2002.
[2]岳雋.城市河流的景觀生態(tài)學研究:概念框架[J].生態(tài)學報,2005,25(6):1422-1429.
[3]劉樹坤.水利建設中的景觀和水文化[J].水利水電技術,2003,34(1):30-32.
[4]日本財團法人河流整治中心.多自然型河流建設的施工方法及要點[M].周懷東等譯.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5]吳良鏞.關于山水城市[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1,8(2):17-18.
[6]汪德華.中國山水文化與城市規(guī)劃[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7]吳為廉.景觀與景園建筑工程規(guī)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8]勞倫斯·哈普林,恩其.城市[J].國外城市規(guī)劃,1989(4):45-54.
[9]趙彥偉.城市河流生態(tài)系統健康與修復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4.
[10]蔣屏,董福平.河道生態(tài)治理工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11]董哲仁.生態(tài)水工學探索[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
[12]閻水玉,王祥榮.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態(tài)建設中的意義和應用方法[J].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1999,11(1):80-85.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main content of landscape planning of urban rivers
WANG Xingyong1,CHEN Xingru2,LIU Shukun2
(1.Office of the president,IWHR,Beijing 100038,China;2.Department of Hydrovulics,IWHR,Beijing 100038,China)
Theory system on construction of urban rivers included river safety(flood control,water supply and environment security),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water landscape building,etc.Widespread concern had been paid on water landscape build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large-scale multiple improvements of urban rivers,and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planning was also being developed and explored.Based on some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this paper began with putting forward a definition of landscape planning of urban river,and then analyzed the constituents and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planning.Detailed main contents were brought out,including water garden engineering,bridge landscape,road transport,garden ornaments,and nightscape,arrangement of plants,as well as ecological restoration,etc.,and explained modern approach of landscape planning with water-centered idea,also provided basic support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ivers.
urban river;landscape;planning;principle;content
TU986
A
10.13244/j.cnki.jiwhr.2015.06.007
1672-3031(2015)06-0442-07
(責任編輯:王成麗)
2015-08-04
王興勇(1975-),男,重慶人,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計算水力學、濱水景觀規(guī)劃設計和城市河道生態(tài)建設方面的研究。E-mail:wangxy@iwh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