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多發(fā)的疾病,是胃黏膜組織受到胃酸侵蝕而導致表面組織嚴重受損。大部分患者感覺飯后腹部有燒灼感、悶痛、脹痛、饑餓痛,甚至劇烈疼痛,少部分患者感覺惡心、食欲不振、嘔吐、反胃、吐酸水,嚴重者會有解黑便、吐血、胃穿孔、幽門梗阻等癥狀。胃潰瘍癥狀主要有病程長、周期性、節(jié)律性、上腹痛四大特征。
病程長:除少數發(fā)病后就醫(yī)較早的患者外,多數病程已長達幾年、十幾年或更長時間。
周期性:除少數(約10~15%)患者在第一次發(fā)作后不再復發(fā),大多數反復發(fā)作,發(fā)作期可達數周甚至數月,緩解期可長至數月或幾年。發(fā)作頻率及發(fā)作與緩解期維持時間,因患者的個體差異及潰瘍的發(fā)展情況和治療效果而不同。
節(jié)律性:潰瘍疼痛與胃酸刺激有關,胃潰瘍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時出現,持續(xù)1~2小時,逐漸消失,直至下次進餐后又開始疼痛。
疼痛的部位:胃潰瘍疼痛多位于劍突(劍突位于胸前部正中胸骨體的下端)下正中或偏左。疼痛范圍一般較局限,局部有壓痛。內臟疼痛定位模糊,不能以疼痛部位確定潰瘍部位。若潰瘍深達漿膜層或為穿透性潰瘍時,疼痛因穿透部位不同可分別放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
胃潰瘍是一種多因素疾病,病因復雜,迄今未完全研究清楚。
遺傳因素:很多患者有胃潰瘍家族史,尤其兒童潰瘍患者有家族史者可占25~60%。
化學因素:長期飲酒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易致此病發(fā)生,此外與長期吸煙和飲用濃茶亦有一定關系。
生活因素:潰瘍病患者在有些職業(yè),如司機、醫(yī)生等當中似乎更為多見,可能與飲食欠規(guī)律有關。工作過于勞累也可誘發(fā)本病。
精神因素:精神緊張或憂慮,多愁善感,腦力勞動過多也是本病誘發(fā)因素。
感染因素:幽門螺桿菌(HP)對胃潰瘍發(fā)生的作用仍難以解釋,因很多HP感染者中僅少數發(fā)生胃潰瘍。但HP是胃炎的發(fā)病和蔓延的主要病因,HP被清除則胃炎消失。HP感染的定量研究顯示,胃潰瘍尤其是位于胃上半部的潰瘍,常合并嚴重的HP感染。
據統(tǒng)計資料,胃潰瘍的癌變率為5%左右。胃潰瘍惡變的信號主要有四個方面:
1.疼痛性質和疼痛規(guī)律改變是潰瘍病惡變最常見、最主要的癥狀。如果疼痛失去原有的規(guī)律性,無定時,或成為持續(xù)性隱痛,或者疼痛的性質與原來比較發(fā)生明顯改變,都應警惕。
2.潰瘍病治療效果降低。如果有潰瘍病史的人按常規(guī)治療,疼痛不緩解或效果不明顯,則提示有可能發(fā)生了惡變。
3.進行性消瘦。長期慢性潰瘍病患者可能身體虛弱,但不一定消瘦。胃潰瘍病人如果短期內食欲減退、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吐宿食或暗紅色食物,而且有全身疲乏和進行性消瘦,也可能是胃潰瘍惡變。
4.比較固定的包塊。一般胃潰瘍不形成包塊。如果發(fā)生惡變,潰瘍就會變大、變硬,在較晚期可以于左上腹摸到包塊。包塊質硬,表面多呈結節(jié)狀,不光滑,并且逐漸增大,壓之疼痛。
治療胃潰瘍的用藥與治療其他疾病的用藥有所差異,是大有講究的。
服藥時間很關鍵,要認真把握。服用抗酸藥(氫氧化鋁、氧化鎂等)的最佳時間是餐后60~90分鐘;服用抗膽堿藥(顛茄類等)的最佳時間是餐前15~30分鐘;H2受體阻斷劑(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應在睡前一次服用。
胃潰瘍患者在服用胃黏膜保護劑和其他胃藥后,不要大量飲水。大量飲水會使胃黏膜表面附著的顆粒物被稀釋,屏障作用被破壞,使藥性減弱。胃黏膜保護劑因其多含有重金屬離子,如鎂離子、鋁離子、鉍離子等,這些金屬離子會與牛奶中的氨基酸結合,降低藥效,所以不要和牛奶同用。服藥和喝牛奶的間隔時間應當不少于30分鐘。
服藥后如果長時間站立,藥物與潰瘍面接觸的時間比較短,不能使藥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降低療效。服藥后最好能夠靜臥5~10分鐘,這樣不僅能減慢藥物排空速度,延長藥物作用在局部的時間,又能減少十二指腸液的反流。根據潰瘍部位的不同,應當采取不同的姿勢,如胃底后壁潰瘍宜仰臥,胃底后側壁潰瘍宜左側臥位等。
在使用單一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多種藥物聯用,以利于對疾患的治療,如抗酸藥與抑制胃腸蠕動藥物聯用,或H2受體阻斷劑與抗酸藥聯用等。
目前,許多醫(yī)生對胃潰瘍患者施用“三聯療法”,就是將胃得樂、甲硝唑、羥氨基青霉素聯合使用。但需注意的是,在治療期間要嚴禁服用對胃腸道有強烈刺激的藥物,如激素類藥物和解熱鎮(zhèn)痛類藥物等。
療程不足是胃潰瘍患者用藥的大忌。因為胃潰瘍完全愈合需要30~50天,并且很容易復發(fā),如果治愈后立即停止服藥,會大大增加復發(fā)率。所以,當胃潰瘍基本治愈后不要立即停藥,還要繼續(xù)使用小劑量藥物進行維持治療,對治療效果加以穩(wěn)定和鞏固。時間少則一年半載,多則需要三五年。由于這一時間相對較長,對維持性治療所選用的藥物,不僅要考慮藥物的療效,更要注意藥物的安全性。
胃潰瘍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也要注意。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量多餐,不可暴飲暴食。避免煙、酒、咖啡、濃茶、可樂及辛辣食物;攝取均衡的營養(yǎng),許多患者因為有腹痛、飽脹、惡心等不適而食欲不振或偏食,導致營養(yǎng)不良;在治療期間不宜吃煎、炸、煙熏、腌漬、生拌的食物,因為此類食物不易消化;進餐時要細嚼慢咽,且心情要放松,飯后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選擇易于消化的食物;烹調方式以蒸、煮、燉為主;不要擅自服藥,如阿司匹林類的止痛藥,均會刺激胃黏膜;治療期間與醫(yī)師充分配合,不要擅自停藥。否則,可能無法將細菌完全消滅,使其產生抗藥性而不容易根除,潰瘍就會因此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