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
三歲的女兒在沐浴時最喜歡玩賣水游戲。她會在杯子中放一個乒乓球,然后抬頭問我:“賣水啦,賣水啦,賣雞蛋水。誰要買雞蛋水?”我常?;卮穑?“給我來一杯吧?!彼闵酚薪槭碌囊ㄆ鹨槐f給我,“你的雞蛋水,5塊錢!”我則用手將她的小手一拍:“給你5塊錢!”然后假裝將水一飲而盡。這個游戲她玩得不亦樂乎,常常從開始洗澡玩到洗澡結(jié)束??粗蓯鄣男∧?,我總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我以為,童年的歡樂中總少不了關(guān)于水的記憶。今天閉上眼睛,我仍然可以看到童年時居住的大雜院,院子當(dāng)中便是一排水龍頭。夏日的午后是我最愛的時刻,當(dāng)人們都懶懶睡去,院子中一片寂靜的時候,陽光會透過高高的白楊樹葉,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加上水龍頭的水聲叮咚,樹蔭中的悠長蟬鳴,構(gòu)成我童年最深刻的記憶。午睡起來的小朋友們總有無數(shù)游戲,但夏日最好的游戲不外乎打水仗。大家用小水槍互相攻擊,被打中的人總會驚叫起來,并努力用“武器”還擊對方。在一片狼藉中,孩子們個個興高采烈,無比開心。
小學(xué)時一次五一,父母帶我去西安東郊的灞河春游。那個時候的灞河,河水清澈,水草茂盛,河岸沒有水泥堤壩,還是沙地。我蹲在河邊抓小魚,卻看到一只白色的水鳥,撲撲睦睦地拍著翅膀從河中沙洲飛走。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見到這種動物,當(dāng)時便看呆了眼。還有一人在河中橫渡,我一直很疑惑:還是春天呢,這個叔叔也不怕冷么?水在我的印象中,便這樣和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生命聯(lián)系在一起。那是我認(rèn)識的自然與美,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刻下深深的痕跡,一直影響著我的審美取向。旅游時我喜愛游覽自然山水,也許正是根源于童年的美好記憶。
我對水的記憶雖然歡樂,卻也摻雜了敬畏之情。小時候有一年暑假去寶雞附近游玩,在當(dāng)?shù)匾粭l自然河流石頭河游泳。我看到哥哥姐姐們站在河中一塊石頭上跳水,便也套著游泳圈站上去。但是跳下來的時候游泳圈掉了,我人栽到河里,喝了好多水,當(dāng)時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死了!突然腳被人一拉,整個身子才浮出水面。原來是爸爸救了我。從此后,我對水便隱隱有一種恐懼與敬畏,因為它讓一個孩子知道了什么是死亡。這種感受在我見到大海時更加強烈。海的蒼涼與美麗,使我驚懼,使我敬畏。小學(xué)四年級和父親去普陀山旅游,曾經(jīng)被臺風(fēng)圍困島上一周。平日蔚藍(lán)的大海全然變作黑色,遠(yuǎn)處陰云密布,狂風(fēng)暴雨打得人透不過氣來。毛澤東在《浪淘沙·北戴河》中說:“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這又何嘗不是年幼的我當(dāng)年最直觀的感受?
直到今天,當(dāng)我讀到《舊約·約拿書》第2章3節(jié)說:“你將我投下深淵,就是海的深處;大水環(huán)繞我,你的波浪洪濤都漫過我身”時,我仍會回憶起當(dāng)時的感受。但這種感受卻使我對生命更加敬畏尊崇。水是自然的能力,帶著造物主的權(quán)勢,當(dāng)它轟然而來,渺小的人類根本無法抵擋。就如我們提起東南亞的海嘯,至今仍然心有余悸。但生命由水而出,水雖帶來死亡,卻也帶來新生。洪水過后,挪亞與他的后裔又再次繁衍了;基督教的洗禮也是在水中進(jìn)行?!缎录s·彼得前書》3章21節(jié)說:“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xiàn)在借著耶穌基督復(fù)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彼疀]過頭頂象征舊人死去,從水中而出象征新生命的來臨。洗禮象征的,正是基督徒從罪惡中擺脫,出生入死,得到嶄新的生命。《新約·啟示錄》提到在天堂中有一道生命水的河, “明亮如水晶”,涌流出來。這便是生命的源泉。
朱熹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命因水而出,愿我們都尋到那生命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