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在中國人的3餐中,屬于最正常不過了!
粥的做法極其簡單,一把米,加上水,熬煮就可以成為一種美食。老人常說:喝粥養(yǎng)胃。的確如此,無論是大米粥,還是小米粥,再或玉米粥,稀中帶稠,綿軟順滑,喝上一碗,感覺暖暖的,全身都舒服。
【粥的歷史】
在中國4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粥的蹤影伴隨始終。關于粥的文字,最早見于周書:黃帝始烹谷為粥。
中國的粥在4千年前主要為食用,2500年前始作藥用,《史記》中記載西漢名醫(yī)淳于意用“火齊粥”為齊王治?。粷h代醫(yī)圣張仲景《傷寒論》中有這樣的敘述:桂枝湯,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
進入中古時期,粥的功能更是將“食用”“藥用”高度融合,進入了帶有人文色彩的“養(yǎng)生”層次。宋代蘇東坡有書帖曰:“夜饑甚,吳子野勸食白粥,云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覺,妙不可言?!蹦纤沃娙岁懹我矘O力推薦食粥養(yǎng)生,認為能延年益壽,曾作《粥食》詩一首:“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p>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粥的做法也是千變?nèi)f化的。北方人愛喝紅薯粥,南瓜粥;南方人則最愛潮汕粥。夏天來一碗綠豆粥,消渴解暑;冬天喝一碗紫米粥,養(yǎng)顏美容……
可見,粥與中國人的關系,正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粥作為一種傳統(tǒng)食品,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
【臘八粥的來歷】
說起粥,那一定要提起“臘八粥”。
在我國古代,每年的臘月初八,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進行禱祝,稱為“臘八?!?。由于“祝”與“粥”同音,后來,人們就每年的臘月初八,將蔬果干物攪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獻農(nóng)神,以表示慶豐收之意,并進行禱祝。
在河南省,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jié)日食俗。據(jù)說,當年岳家軍討伐金虜在朱仙鎮(zhèn)節(jié)節(jié)勝利,卻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來。在回師路上,將士們又饑又餓,沿途的河南百姓紛紛把各家送來的飯菜倒在大鍋里,熬煮成粥分給將士們充饑御寒,這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后來,岳飛遇害風波亭,為了緬懷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眾每逢臘八這天,家家都吃“大家飯”,以示懷念。
【作家筆下的臘八粥】
在臘八那天,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墒羌氁幌耄故寝r(nóng)業(yè)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xiàn)——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nóng)業(yè)展覽會。
——老舍《北京的春節(jié)》
至于每年農(nóng)歷臘月初八北方農(nóng)村普遍熬制的“臘八粥”,竊以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諺曰:“誰家的煙囪先冒煙,誰家的糧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臘八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臘八粥。臘八粥兼收并蓄,來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稱黃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雞頭米薏仁米高糧米赤豆蕓豆綠豆江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棗大棗葡萄干瓜果脯杏仁蓮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匯于一鍋之中,熬制時已是滿室的溫暖芬芳,入口時則生天下糧食干果盡入吾粥,萬物皆備于我之樂,喝下去舒舒服服、順順當當、飽飽滿滿,真能啟發(fā)一點重農(nóng)愛農(nóng)思農(nóng)之心。
——王蒙《我愛喝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