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武
“太感謝法官了,這下我們老兩口的生活終于有著落了!”王老太聲淚俱下地說道。深秋已至,冬天即將來臨,使法官感到欣慰的是,王老太和老伴將會過個暖冬。
王老太今年65歲,家住在扎魯特旗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自幼家境貧寒,父母都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16歲那年,她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給了鄰村一個年長自己19歲的男人,結(jié)婚的次年她便生下一女,日子雖說不上有多幸福,但也是簡單而充實。但天有不測風云,20歲那年,丈夫不幸遇難。不久,經(jīng)親屬介紹,她帶著4歲的女兒嫁給了第二任丈夫,結(jié)婚沒多久就生下個男孩。好景不長,幾年后丈夫患病去世,撇下她獨自撫養(yǎng)一雙兒女??嗝呐藶榱烁玫負狃B(yǎng)年幼的子女,嫁給了第三任丈夫老趙,老趙不嫌棄她兩次嫁人又帶著兩個孩子,對她疼愛有加,婚后她又生育了一個兒子,日子過得很幸福??蔀碾y再次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女人身上,小兒子6歲那年,老趙外出勞動時被飛濺的石塊擊中頭部,思維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近乎全部喪失,這個家?guī)缀跸萑虢^境。倔強的女人不服輸,她獨自扛起家庭的重擔,起早貪黑地養(yǎng)雞喂豬、下田勞作。長時間的超負荷體力勞動使她累倒了,被醫(yī)院確診為腰間盤突出癥,此后她幾乎干不了重活。瀕臨絕望的邊緣時,一個馬姓外鄉(xiāng)人走進了她的生活,他入贅王家與可憐的女人共同肩負起照顧患病丈夫和撫育三個子女的責任。日子一晃就是30年,這期間老趙因病去世,王老太的子女相繼成家立業(yè)。為了不給子女增加負擔,老兩口在小兒子成家時搬出來居住。2011年,王老太患上重病,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不得已之下老兩口賣了房子,還欠下了外債。居無定所的老人借了村里好心人的危房居住,三個子女在給他們一定數(shù)額的治療費后便表示無力再管,對老人的困難處境視而不見。
在王老太心里,孝順父母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可她和老伴都是文盲,不懂法,面對子女的置之不理束手無策。2013年,村里來人講了一堂普法課,地點就設在老人家門前的空地上。課程結(jié)束后,王老太雖沒聽出個所以然,但有一個意思老人聽明白了:子女須養(yǎng)老,這是咱們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痘橐龇ā返诙粭l規(guī)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yǎng)費的權(quán)利?!澳募业睦先擞龅竭@樣的問題,可以去法院訴訟!”
2014年秋天,扎魯特旗人民法院開展“巡、立、審、執(zhí)、教”一體化巡回辦案,巡回法庭來到王老太居住的這個小山村。老人在鄰居的鼓勵下終于下定決心,把三個子女告上法庭。法官聽了老人的哭訴,決定為老人的案件申請免費受理,并在當日找到老人的子女進行現(xiàn)場調(diào)解。在法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的教育下,三個子女終于同意履行對王老太的贍養(yǎng)義務,但對馬老漢不予負擔。王老太與馬老漢共同支撐家庭、撫育子女30年,而今子女們卻不贍養(yǎng)他,馬老漢黯然淚下,可他別無選擇,只能主動放棄了要求贍養(yǎng)的請求。
案件看似圓滿化解,但承辦案件的孫法官卻不這樣認為,“吃飯問題解決了,但老人的住房問題怎么辦?”孫法官多次深入該村尋找解決辦法,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王老太的小兒子在該村還有一處閑置住房,為了讓小兒子把房子給二老居住,孫法官多次找到王老太的小兒子及兒媳。也許是法官的堅持,也許是兒子的醒悟,小兒子終于同意把閑置的房屋給老人居住,一場“年邁老人居無定所,巡回審判傾情筑巢”的感人劇情終于在法官的用心調(diào)解下圓滿落幕。
(作者單位:扎魯特旗人民法院)
(責任編輯/王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