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輝 童小燕 劉秋江
在我國,胃癌是高發(fā)性腫瘤之一,一般來說,首選的治療措施是手術。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大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的時候已經(jīng)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機會,所以化療就成了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大多數(shù)化療藥物會造成骨髓抑制,常導致化療無法按計劃正常進行而影響療效,其中白細胞的減少就是常見的例子之一[1]。近些年來,針灸療法被嘗試用來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出現(xiàn)的白細胞減少癥,幫助患者提高免疫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癌癥疼痛,也能改善化療帶來的某些不良反應,取得了不錯的臨床療效。艾愈膠囊常用于中晚期癌癥患者的輔助治療以及癌癥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屬氣血兩虛者[2]。本文研究了本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胃癌化療后Ⅰ、Ⅱ度白細胞減少的患者48例,其中24例接受艾愈膠囊配合針刺治療,療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胃癌化療后Ⅰ、Ⅱ度白細胞減少的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4例。觀察組年齡24~76歲,平均(67.4±12.1)歲。對照組年齡23~77歲,平均(68.4±11.1)歲。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1)經(jīng)病理診斷或細胞學診斷為胃惡性腫瘤;(2)兩周內(nèi)有化療史,而且是在標準的方案和劑量下進行的?;熼_始后1周內(nèi)進行兩次白細胞檢查,將判定結果為Ⅰ、Ⅱ度白細胞減少的患者納入,否則排除;(3)治療期間未使用有可能對白細胞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藥物;(4)無相關藥物和食物過敏史;(5)符合中醫(yī)診斷氣血兩虛證候標準。(6)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不符合以上納入標準任何一條;(2)由于感染、免疫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白細胞減少癥;(3)妊娠婦女、精神病患者等無法配合治療的患者;(4)過敏體質(zhì)或多種藥物過敏[3]。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針刺足三里、血海、脾俞、腎俞等穴位,留針時長為20 min,每隔5 min行針1次,兩側交替使用,1次/d,14次為一療程。觀察組給予艾愈膠囊(貴州百祥制藥有限責任公司,膠囊劑0.35 g/粒,國藥準字Z20025336),口服,3粒/次,3次/d。
1.4 療效判斷標準 (1)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升白細胞藥物療效標準[4]。顯效:治療以后,WBC值>4.0×109/L,臨床癥狀消失或者顯著的減輕,停藥1周以后WBC值基本保持不變。有效:治療以后,臨床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WBC值回升幅度>0.5×109/L,但仍<4.0×109/L,停藥1周后,WBC值不會明顯的回落。無效:治療以后,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減輕甚至還有所加重,WBC值不上升或上升幅度<0.5×109/L??傮w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白細胞減少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一章中有關中醫(yī)證候計分法中的療效判斷標準[4]。臨床痊愈:中醫(yī)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或者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以上;顯效:中醫(yī)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以上。有效:中醫(yī)臨床癥狀和體征都有所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以上。無效:中醫(yī)臨床癥狀和體征沒有明顯改善甚至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傮w有效率=臨床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體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字2=5.400,P=0.020),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計分法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計分法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字2=6.701,P=0.010),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計分法臨床效果比較 例(%)
2.3 兩組治療前后WBC比較 兩組治療前WB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WBC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WBC比較(s) ×109/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WBC比較(s) ×109/L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
目前臨床上雖然認為化療對于晚期胃癌治療的效果較差,但還是會選擇化療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案之一,原因就在于為了控制原發(fā)腫瘤和轉移病灶,盡量的消滅癌細胞,從而減輕癥狀,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并且延長其生存期[5]。然而,大多數(shù)化療藥物會造成骨髓抑制,白細胞降低的副作用較嚴重,還有的藥物本身帶來的直接毒性作用也可能引起粒細胞的減少,不過這也和藥物劑量有關。以上這些問題會延誤化療甚至導致化療中斷?;熀蟀准毎麥p少主要原因是化療藥物抑制骨髓造血干細胞或祖細胞生長,使白細胞生成減少,另外就是細胞毒作用導致白細胞存活期縮短或破壞過多。如果是單純粒細胞受到影響而干細胞未受影響,骨髓增生低下是暫時的,恢復也較快。升高白細胞治療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外乎以下幾方面:(1)促進多能造血干細胞-粒系定向祖細胞分裂增殖成原始粒細胞-中幼粒細胞。(2)促進晚幼粒細胞-中性粒細胞釋放入血。(3)促進邊緣池進入循環(huán)池。在升高白細胞治療的過程中免疫功能發(fā)揮重要作用。
在中醫(yī)學中白細胞減少癥應當歸于“諸虛不足”、“氣血虛”、“虛勞”等癥的范疇。其主要癥狀包括精神疲憊、頭暈自汗、面色蒼白、不思飲食等,辯證屬于氣血虧虛,脾腎虛損。依據(jù)祖國醫(yī)學理論與針刺治病的原理,腎主骨生髓,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足三里為足陽明經(jīng)合穴,多氣多血,為治療慢性虛衰證候的強壯穴,通過疏通經(jīng)絡之氣,調(diào)理脾胃,使氣血化生有源;血海穴,血這里指脾血,海指脾經(jīng)所生之血在此聚集,氣血物質(zhì)充斥的范圍巨大如海,故名。該穴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之功能,為人體足太陰脾經(jīng)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脾俞穴隸屬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有健脾和胃,利濕升清的功效;腎為一身之本,生命之根,人的生長發(fā)育、疾病和衰老與腎氣的盛衰有直接關系,腎強則精氣足。針刺腎俞,具有滋陰壯陽、補益腎元,使之精力充沛、益精聰耳的作用。足三里和關元、氣海、膏肓一起并稱強壯四穴,合理適度的針灸可有強身健體作用。所以中醫(yī)界有“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于”之說。足三里是胃經(jīng)的合穴,所謂合穴,就是全身經(jīng)脈流注會合的穴位。按摩、針灸足三里能調(diào)理脾胃,和胃止吐,益氣養(yǎng)血,所謂“肚腹三里留”。研究證明針灸能促進腸蠕動,調(diào)節(jié)胃液分泌,促進食欲。故能緩解化療所致的消化系統(tǒng)毒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胃痛、胃脹、納差、腹瀉等,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研究表明,足三里有雙向良性調(diào)節(jié)作用和相對的特異治療作用,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升高白細胞主要是通過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實現(xiàn)的[6-7]。足三里穴位注射通過提高血清中集落刺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促進骨髓干祖細胞的分裂增殖,從而使白細胞集落生成增多,骨髓幼稚粒細胞和成熟粒細胞顯著增加,最終促使外周血中白細胞增加。研究還證明,刺激的信息可通過傳入神經(jīng)傳至大腦皮層有關區(qū)域,再由皮層發(fā)生興奮,沿著傳出神經(jīng)與內(nèi)臟有關器官組織聯(lián)系,如骨髓,從而發(fā)揮調(diào)理作用,改善骨髓造血功能,促進白細胞快速升高。采用針灸療法來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出現(xiàn)的白細胞減少癥,能夠減少化療后產(chǎn)生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同時能提高免疫功能,有抑癌抗癌作用[8-10]。
艾愈膠囊由山慈菇、白英、淫羊藿、苦參、當歸、白術、人參組成。當歸、白術、人參、淫羊藿補氣養(yǎng)血,益腎填精,與化療聯(lián)用可保護骨髓,防止血象降低。全方具有解毒散結、補氣養(yǎng)血之功效?,F(xiàn)代藥理學證實,艾愈膠囊在治癌癥的過程中,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擴散,迅速殺死癌細胞[11]。艾愈膠囊可對被癌細胞侵蝕和破壞的臟器進行修復,最大限度地恢復臟器的正常功能,從而激活腫瘤周邊免疫細胞,提高人體對抗癌細胞的能力;可及時控制腫瘤細胞形成及惡變,阻斷腫瘤血液供應,達到早期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及早治愈各類腫瘤。同時,艾愈膠囊還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強患者體質(zhì),全面控制腫瘤細胞擴散、轉移,有利于術前準備及提高手術質(zhì)量。另外,艾愈膠囊可對放化療后產(chǎn)生的大量自由基和毒素進行清除,使放化療效果提升,并減輕脫發(fā)、惡心、嘔吐、失眠、體虛、厭食等癥狀。多糖(如人參多糖、當歸多糖)與苷類(如人參皂苷)是大多數(shù)補益類中藥的主要免疫活性物質(zhì),可提高單核巨噬細胞的數(shù)量以及其吞噬功能,刺激骨髓細胞的增殖、分化,增加粒系等細胞系的生長、成熟和釋放,增強并調(diào)整機體免疫功能。
本研究中指出,艾愈膠囊配合針刺治療總體有效率優(yōu)于針刺治療,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計分法總體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白細胞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于胃癌化療后的患者,艾愈膠囊配合針刺治療對改善化療后的白細胞減少癥有更好的療效,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運用。
[1]呼延麗,馮澤岸,袁繼勇.常用升白細胞藥物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藥房,2015,9(11):1294-1296.
[2]馬曉蘭,陶可勝,李靜.腫瘤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的中西醫(yī)治療進展[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8):16-19.
[3] Dong G,You M,F(xiàn)an H,et al.17β-estradiol contribute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 blood by promoting TNF-α secretion[J].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Shanghai),2015,12(10):20-24.
[4]陳輝,閔潔.艾愈膠囊治療卵巢癌的療效觀察與藥物經(jīng)濟學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15(5):581-583.
[5]李華,馬箐,艾萍,等.中藥預防腫瘤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tǒng)評價及Meta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35(2):157-166.
[6]彭玲媚,黃靜.綜合治療胃癌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2,34(1):46.
[7]黃秀芳,許金森.足三里穴位注射療法對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象變化的臨床觀察[J].中華現(xiàn)代中西醫(yī)雜志,2004,2(3):201-204.
[8]張婷素,袁春櫻,韓伍龍,等.健脾補腎湯防治胃癌術后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46例[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3,20(6):691-692.
[9]付亞紅,遲春艷,張春艷.針灸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2):269.
[10]魏贊美,莊啟嵐.針刺足三里治療白細胞減少癥及對免疫功能影響的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1996,15(6):12.
[11]徐勝昔,張利群,郭翔取,等.艾愈膠囊輔助治療乳腺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經(jīng)濟性研究[J].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4,14(9):78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