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理哲
近年來電影工業(yè)采用許多動畫科技,各種景物都能畫出惟妙惟肖的感覺,看電影的觀眾漸漸習慣了奇幻的景象,管它是到了地獄還是天堂都能表現(xiàn)得像真的一樣。至于電影里面的機器人像舞林高手一樣跳舞,像武林高手一樣打架,大家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如果你參觀過近幾年的機器人展覽會,雖然看不到電影上比真人厲害的機器人,還是會對機器人各式各樣的功能印象深刻。你會發(fā)現(xiàn)美女機器人搖頭晃腦、有模有樣地為你解說他們公司的機器人產品;也可以看到美女模特兒用貓步來回走十公尺的伸展臺,作新娘禮服的表演,表情豐富,聽說臉部和頸部里面由42個微馬達分別來控制,即使如此,舉手投足還是有機器人的味道。
最近,日本還推出一個像果汁機的“朋友”機器人,能看能聽能說話,她會回答你的任何問題,因為她隨時可以上網搜尋你要的答案,當然這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她會和你打招呼,感受你的情緒,就像朋友一樣,安慰你的頹唐,附和你的雀喜。
生產車間里的機器人又不相同,臺灣有一家專門生產自行車腳踏板和花鼓(車輪中心軸)這類零件的工廠 ——臺灣鋐光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世界知名的自行車制造廠都是他的客戶,它是自行車產業(yè)里營業(yè)額居全球第一的制造集團。
走進鋐光的車間,就會看到一臺臺的機器,其中有一臺名稱為自動化綜合加工機,每195秒就能產出一個花鼓,就像印鈔機一樣。有一生產區(qū)有 20幾臺工具機,只有5個人負責,每個人管4~5臺工具機。乧光協(xié)理陳先生說:“以前一人只能照顧一兩臺工具機,引進機器人以后,產量增加了,人倒沒增加”。
鋐光的臺灣廠里原來有20臺工具機,現(xiàn)在擴充到100臺,車間一直維持40個人。人手不變,工具機的數(shù)量增加了4倍,更厲害的是產能提升,創(chuàng)業(yè)之初,一個月只做得出2萬個腳踏,用鐵錘打出來的產能,今天用不了一個下午就搞定了。
鋐光的競爭力居然是“今天下單,明天交貨”,就像網絡購物服務一樣。別忘了這是按照規(guī)格生產的腳踏車零件,可不是架上的產品。
鋐光號稱是最會使用機器人的工廠,但是在其車間里面并沒有看到機器人跑來跑去,這里的機器人和我們在電影看到的變形金剛不一樣,也不像百貨公司里賣的機器人吸塵器,或是各種看起來像人的機器,其實所謂的機器人是車床這類工具機里面的機器手臂,模擬了人手動作,減少了人的動作,并不是人模人樣的機器人來把原來的生產人員和工具機替換掉。
今天,機器設計的能力早已超過我們的想象,工業(yè)機器人可做到非常細微、柔順的動作,加上數(shù)字控制,確實可以取代許多人手的工作。世界最大的電子設備制造商(鴻海),正在建構百萬機器人部隊,應付每天上百萬件各種產品制造工序中出現(xiàn)的成本和錯誤等問題。
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加入各式各樣的生產工作,至于長相像不像“人”,就不是很重要了。
印刷生意競爭越來越劇烈,需不需要機器人來幫忙?或許我們認為印刷車間里的活兒不像組裝手機和電腦那么需要細微的人手動作,而且,一臺龐大的印刷機只需要2~3個人來操作,還需要什么樣的機器人能幫忙印刷呢?
如果我們將“工業(yè)機器人”定義為“利用電腦軟硬件加上電子或機械的控制模塊,組合起來去取代某一部分的人工,提升效益,減少錯誤”的話,那么,今天的印刷車間也有各種機器人,正在幫忙解決生產的工序。
自動控墨機器人和用能力判斷印刷質量的師傅一樣,利用軌道掃描儀,掃描印刷品上面的顏色,取得每一墨區(qū)的色密度,用各種顏色管理的方程式去換算成適當?shù)哪I數(shù)值后,校正控墨臺的墨鍵。在印刷機持續(xù)印刷的過程中,控制墨鍵去穩(wěn)定印刷質量。
自動校稿機器人和細心的曬版師傅一樣,先將印前各工序之間產生的文件,不論是單頁或是拼好的大版文件,先換成相同的影像格式,再一頁一頁或一大版一大版的比對,找出和原稿(設計軟件篇目上看到的影像)版面的差異,就能及早發(fā)現(xiàn)輸出PDF文件或是輸出CTP印版前有沒有缺字漏圖。
今天大家都知道許多活兒都可以利用電腦來處理,機器可以超時工作,還可以避免人為失誤導致意外的成本,尤其是重復性高的生產工序,這就是鋐光或鴻海這些企業(yè)競爭力的來源。
如果以這個概念來看,其實ERP系統(tǒng)或是任何數(shù)字化技術都可以算是負責不同部門管理或生產的機器人。今天印刷廠競爭力的差別就是數(shù)字化的差異,看誰應用機器人更能創(chuàng)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