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徐上峰E-mail:xushangfeng@ITtime.com.cn美編:圓圓校對:媚子
聯想進入了多事之秋。8月13日,聯想集團公布截至2015年6月30日第一財季報告,期內凈利潤1.05億美元,同比下跌51%。手機業(yè)務嚴重拖累了聯想,第一財季稅前虧損為2.92億美元(約18.6億元人民幣)。而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聯想手機全球出貨量為1620萬部,同比大幅下滑33.3%。
一手好牌被打臭了,這是很多人對聯想手機的評價。聯想一度是國產手機領軍企業(yè),市場份額領先于華為、小米。然而,去年耗費29億美元高價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之后,不僅沒有對聯想帶來幫助,反而急速下滑。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的?
有網友認為,聯想手機的衰落,在意料之中。聯想手機崛起,是靠強大的運營商渠道,但單一的運營商渠道,也成了聯想手機的定時炸彈,一旦這個環(huán)節(jié)受堵,聯想將原形畢露。
聯想手機過去高速成長,有著特殊的市場環(huán)境。國內三大運營商為了搶奪3G用戶,采購了大量廉價智能手機,并給予巨額補貼,聯想成為運營商補貼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但從去年開始,運營商大幅削減補貼。
聯想管理層忽略了一個問題,即便最輝煌的時候,聯想手機也沒有樹立起口碑,品牌形象很弱。一味地實行機海戰(zhàn)術,追求市場份額,忽視了產品品質,導致用戶意見甚大。與聯想相比,華為從2013年上半年開始大幅削減產品線,當年放棄3000萬部低端機。去年8月,華為高級副總裁余承東再次放話,大幅精簡產品線?!斑^去,我們腦子里全是運營商,以后運營商的低端定制機,我不打算玩了?!?/p>
聯想手機之前是怎么銷售出去的?進入運營商渠道后,運營商以充話費送手機,裝寬帶送手機等方式,到用戶手中。這些手機通常內置了運營商大量的應用,卸載不了,體驗很差。而且,這種價格低廉的手機,質量較差。這類手機拉高了聯想的出貨量,也傷害了聯想的品牌,給聯想造成的負面影響十分巨大,轉型困難重重——在中高端市場,消費者對聯想近乎零認知。
但網易網友指出,與手機業(yè)務巨額虧損、銷量大幅下滑相比,更大的問題在于聯想手機內部混亂。迄今為止,聯想沒有一款讓人記得住的產品。內部品牌太多、產品型號太多,導致精力分散,無法形成品牌合力。
聯想手機現在有5個品牌,一個是聯想自有品牌,主要服務運營商及低端市場;第二個是神奇工場(ZUK),主打線上,按互聯網思維打造;第三個是定位開放市場的VIBE系列;還有一個是摩托羅拉品牌,按楊元慶的構想主打中高端市場;此外,樂檬,也混跡互聯網市場。
網友“阿倫”是摩托羅拉手機的忠實粉絲,他不理解聯想為什么要去搞這么多品牌,而將高價收購而來的摩托羅拉品牌閑置。聯想去年29億美元巨資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如果在這個金字招牌上著力,比費盡周折去折騰一個新品牌要好得多。
在其他手機企業(yè)做減法的時候,聯想旗下的ZUK手機最近露面,首款智能手機ZUKZ1售價為1799元,主打線上。今天,國內手機市場已嚴重擁擠,消費者可選擇的品牌多如牛毛,尤其是線上,十余家國產手機囤積重要兵力,在這一紅海市場慘烈廝殺,一個新品牌要想從中脫穎而出,無異難于上青天。
ZUK是按互聯網思維打造的一個品牌,ZUK管理團隊的互聯網基因卻并不強大。小米、華為、奇酷、樂視都在互聯網界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人物,雷軍、余承東、周鴻祎、賈躍亭舉手投足都能在互聯網引發(fā)轟動,他們善于制造話題,精于編造故事。ZUK在這方面很弱。
有人在微博上說,國產手機中,只有聯想沒有水軍。聯想的公關都自己一手抓,沒有請公關公司去操作。今天看來,這種打法已經不適應。雖然說請水軍并不光彩,但國內生態(tài)就是這樣。尤其在互聯網手機領域,不放下身段很難玩得過小米、樂視、奇酷。
那么,ZUK的成功幾率有多大?只能說風險太大,不容樂觀。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ZUK是一個陌生品牌,對其近乎零認知。在沒有任何事件營銷的前提下,突然宣布推出新產品,顯得太唐突,消費者不易接受。
大量的廉價定制機,已經透支了聯想手機的品牌,在手機銷量放緩的今天,聯想應該斷臂自救,大幅削減產品線。聯想最好的做法,應該加速與摩托羅拉移動的整合,以這一品牌為著墨點,尋找新的突破口。
盡管摩托羅拉手機已經衰落,但品牌識別度依然很高,如果聯想圍繞這一品牌推出創(chuàng)新的產品,營銷到位,相信能在市場上掀起波瀾。
聯想最大的問題在于手機產品線較為混亂。在高端市場,聯想曾推出高端品牌VIBEZ,消費者并不買賬。有同行說,聯想之前推出了太多質量堪憂的廉價手機,拉低了品牌形象,導致往高端市場走,難度非常大。
6月1日,聯想移動業(yè)務總裁劉軍離職;7月1日,摩托羅拉副總裁,全球銷售負責人趙科林離職……聯想試圖通過人員調整,盡快擺脫困境。但對聯想來說,未來的路很難走,困難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