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普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艱巨浩繁的系統(tǒng)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如何依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制定的總藍圖成功地領導和推進這場革命,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diào),各級領導干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帶動全黨全國一起努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上不斷見到新成效。
領導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中堅力量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制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藍圖、路線圖,標志著法治中國建設按下了“快進鍵”,進入了“快車道”。全面依法治國,既要進行科學部署,更要積極付諸實施。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這個局開得如何,各級領導干部的表現(xiàn)至關重要。
領導干部作為執(zhí)掌黨的執(zhí)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等公權力的特殊政治群體,既是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骨干力量、中堅力量,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骨干力量、中堅力量。領導干部人數(shù)雖少,但責任重大。之所以是“關鍵少數(shù)”,一是作為國家公權力的行使者,領導干部如何運用權力,具不具有法治思維、善不善用法治方式,直接影響著治國理政的水平和結果;二是作為依法治國的具體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領導干部具有示范和引領作用。上有所行,下必效焉。各級領導干部帶頭樹立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維護法律權威,敬畏和保障法律實施,自覺在憲法法律范圍內(nèi)活動,就能以上率下,帶動全社會厲行法治。否則,依法治國就難以落實。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各級領導干部在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干部法治意識比較淡薄,有的存在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甚至徇私枉法等問題,影響了黨和國家的形象和威信,損害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領域的正常秩序。正如習總書記所言,近年來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不斷推進,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意識、法治理念正不斷增強,依法辦事能力在不斷提高。但是與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相比,一些領導干部不敬法、不懂法、不守法、不依法辦事的現(xiàn)象仍然大量存在:有的法治意識淡薄,“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蠻干,目無法紀、濫用權力,不作為、亂作為、惡作為;有的認為法律是管老百姓的,是約束別人的,把法律當擺設,喊在嘴上、貼在墻上,搞形式主義;有的膽大妄為,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隨意插手司法案件,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使法律法規(guī)變成了一紙空文,等等。特別是從近期查辦的一些大案要案看,一些領導干部包括高級干部對法紀的漠視和破壞,達到了令人發(fā)指、觸目驚心的程度,教訓極為深刻。這都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從自身做起,“打鐵還需自身硬”,如習總書記指出的,所有領導干部都要警醒起來、行動起來,堅決糾正和解決法治不彰問題。
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銳意進取,強調(diào)運用法治思維而非人治思維、依靠法治方式而非行政命令和長官意志治國理政、推動工作、研究問題。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各級領導干部的信念、決心、行動,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領導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學法的模范,帶頭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帶頭遵紀守法、捍衛(wèi)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
領導干部要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尊法的模范。法國思想家盧梭有一句名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石頭上,也不是刻在青銅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心里。這就是說,對法律的真誠信仰和敬畏才是法治力量的源泉。從近年查辦的一系列大案要案來看,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對法律缺乏敬畏、視法律為兒戲,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始終敬畏和尊崇法律,并將這種尊崇和敬畏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對領導干部第一位的要求。我國憲法法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根本體現(xiàn),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和尊嚴就是捍衛(wèi)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和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意志的實現(xiàn)。作為黨和人民利益的維護者、捍衛(wèi)者,領導干部從踏入干部隊伍的第一天起,就要牢固樹立尊法敬法理念。
領導干部要帶頭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學法的模范。學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領導干部學法,應比其他人領先一步、高出一籌,要學得更加深入更加全面。要系統(tǒng)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準確把握我們黨處理法治問題的基本立場。首要的是學習憲法,還要學習同自己所擔負的領導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規(guī)定我們怎么用權,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
領導干部要帶頭遵紀守法、捍衛(wèi)法治,做守法的模范?!胺ㄕ?,天下之準繩也?!睕]有只適用他人、不適用自己的法律,也沒有只適用自己、不適用他人的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卻經(jīng)??吹剑械娜艘坏┊斄斯?,手中有了權,就急劇膨脹,昏昏然、飄飄然,心中無黨紀、眼里無國法,忘乎所以,為所欲為,結果導致身敗名裂。領導干部無論職務高低、資歷深淺、權力大小、貢獻多少,都沒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都不是法外之人;要時時處處以憲法法律為準繩,堅守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要帶頭遵紀守法,謀劃工作要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問題要運用法治方式,說話做事要先考慮一下是不是合法,自覺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和義務。
領導干部要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做用法的模范?!疤煜轮?,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鳖I導干部作為國家公權力的行使者,在依法履職上,最重要的是要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把握好“法定職權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基本要求,自覺在法律約束下用權,在制度籠子里用權。要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養(yǎng)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習慣。黨紀國法不能成為“橡皮泥”、“稻草人”,違紀違法都要受到追究。
從完善體制機制上確保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正確導向
要讓“關鍵少數(shù)”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發(fā)揮關鍵作用,除了加強教育、自我提升、練好“內(nèi)功”外,還必須與時俱進,在完善體制機制和健全黨的組織路線上下功夫,切實為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法治素養(yǎng)高、法治能力強的干部隊伍樹立正確導向,提供組織保證。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diào):“用人導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法治素養(yǎng)是干部德才的重要內(nèi)容。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重要內(nèi)容。要抓緊對領導干部推進法治建設實績的考核制度進行設計,對考核結果運用作出規(guī)定。”
用人導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要進一步調(diào)整和改進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在相同條件下,優(yōu)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yǎng)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干部。我們黨選拔任用干部的標準,總的要求是德才兼?zhèn)?。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又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二十字“好干部”標準,賦予德才兼?zhèn)湟孕碌臅r代內(nèi)涵。法治素養(yǎng)是干部德才的重要內(nèi)容。按照德才兼?zhèn)湟蠛投帧昂酶刹俊睒藴嗜鏈蚀_考核干部,應把干部的法治素養(yǎng)和依法辦事能力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納入其中,目的是通過發(fā)揮考核評價和選人用人這個“指揮棒”、“風向標”的作用,引導和督促各級干部真正把依法執(zhí)政和依法行政的要求落到實處。
要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抓緊設計領導干部推進法治建設實績的考核制度,對考核結果運用作出規(guī)定。一個領導干部如果沒有很強的法治意識、不守規(guī)矩,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到領導崗位。各級黨組織要對黨員領導干部遵守憲法和法律作出具體規(guī)定,建立剛性約束機制,要設置領導干部法治素養(yǎng)“門檻”,真正使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成為一種硬標準、硬要求、硬約束,發(fā)現(xiàn)問題要嚴肅處理,不合格的要堅決從領導干部隊伍中剔除出去。黨政主要負責人是履行推進本地區(qū)本部門法治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要統(tǒng)籌落實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將領導干部遵紀守法,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情況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nèi)容;上級黨委對下級黨委政府以及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法治建設的成效和依法履職情況也要進行全面考核考評。考核結果應作為領導干部晉升和獎懲的重要依據(jù)。對法治素養(yǎng)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干部要優(yōu)先提拔使用;對法治素養(yǎng)不高、依法辦事能力不強的干部要加強教育,必要時應調(diào)離領導崗位,決不能讓那些目無法紀、無法無天的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步步升到重要領導崗位上來。還要盡早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
要抓住立法、執(zhí)法、司法機關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這個關鍵,突出思想政治標準,建設高素質(zhì)法治專門隊伍。立法、執(zhí)法、司法機關是黨領導下的法治專門機關,政治性、政策性很強,政治思想上必須堅持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要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職業(yè)化,不斷提高法治機關領導干部依法履職的能力水平;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把那些法治素養(yǎng)好、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敢于負責敢于擔當又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人,選拔到立法、執(zhí)法、司法部門領導崗位上來,尤其要將那些政治上強、熟悉法治工作、領導經(jīng)驗豐富、善于抓班子帶隊伍的人,選拔到政法部門的主要領導崗位上來;要進一步拓寬選人用人視野,暢通立法、執(zhí)法、司法部門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
學會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治國理政各項工作,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全黨面臨的一場“大考”。面對這場不能回避也難以回避的“大考”,作為“關鍵少數(shù)”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首先警醒起來、行動起來,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只要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發(fā)揮了關鍵作用,積極地而不是消極地、主動地而不是被動地、認真地而不是敷衍塞責地投入到這場“大考”中去,法治中國建設就一定能夠不斷取得成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一定能夠交出讓人民群眾認可的“亮麗”答卷。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責任編輯:杜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