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念珠
有這么兩個關(guān)于老相機的故事。
北京小伙子李東亮因為酷愛攝影,所以喜歡上了相機收藏。四年前的一天,李東亮像平常一樣在攝影網(wǎng)站上隨意瀏覽著。無意間,一張正在出售的老相機照片吸引了他的目光。
相機的每一個部位都十分考究,鎏金的金屬部件、桃花心木的機身、橡木的支架,憑借著多年的收藏經(jīng)驗,李東亮只看那么一眼,就斷定那是一臺非常罕見的英式美國相機。
的確,那是一臺奧馬哈木制相機,大概產(chǎn)于1890年前后的美國羅切斯特城。這種相機的最大特點就是,在今天,它仍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當即,李東亮就按照相機主人留下的聯(lián)系方式寫去了一封信,表明自己的購買意愿。信里,他言語誠懇,還附上自己用其他老相機拍攝的一些照片。
事情簡直順利得一塌糊涂。從寫信過去到收到相機,從美國到中國,李東亮只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拿到了夢寐以求的相機。他支付了區(qū)區(qū)3000元人民幣,卻收到了整整一大箱子,包括機身、鏡頭、三腳架、云臺、冠布等一整套東西,以及相機主人親筆記錄的幾本相機使用筆記。
李東亮十分感動。他曾查過資料,在一百年前,這臺奧馬哈木制相機就價值300~400美元,可現(xiàn)在,主人輕易就將它以3000元人民幣賣給了自己。相機主人是個老者,他在回信里寫道:這臺奧馬哈木制相機是我祖父生平的最愛。19世紀末,他用它在美國羅切斯特城為一群又一群美國勞工拍攝身份證照片。很可惜,祖父之后,家里沒人喜歡相機,我們也不懂怎么使用它。一收到你的信我就決定把相機賣給你,因為你的那些照片讓我覺得,曾祖父的相機會喜歡你當它的新主人。
李東亮十分珍惜相機主人的這份信任?,F(xiàn)在,他常在街頭架起這臺一百多年前的相機,鉆進冠布里,然后用最古老的拍攝方式去對焦現(xiàn)代的景觀。
與李東亮同樣幸運,“輕易”就得到老相機的,還有一個名叫金酉鳴的小伙子。
金酉鳴也是一名攝影愛好者。而他的愛好,就來源于曾祖父家傳的一臺祿來老相機。當年,金酉鳴的曾祖父就拿著祿來相機拍的照片在杭州和上海辦了攝影展。那時,著名作家郁達夫還為不少照片親筆題詞。
正因如此,金酉鳴十分寶貝祖父留下的老相機。喜歡攝影的人,都希望能拿自己最心愛的寶貝相機去拍攝留念。不過很可惜,曾祖父留下來的相機已經(jīng)發(fā)生故障,無法再使用。
抱著心愛的相機,卻無法用它去聚焦,金酉鳴為此很痛苦。不過,他很快就讓自己從痛苦中解放出來。因為他想了一個絕招——到網(wǎng)上搜羅同樣品牌、同款型號的相機!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之后,金酉鳴終于找到了另一臺一模一樣的、還能使用的祿來相機。更幸運的是,這臺相機的主人——一位70多歲的美國奶奶,聽完金酉鳴的購買意愿后,竟也以極低的價格轉(zhuǎn)讓了相機。
拿到相機那一天,金酉鳴非常激動。他明白,手頭的相機已不單單是一個能拍照的鐵盒子,它還寄托著一位美國夫人對先生的想念。
孫子賣掉祖父的攝影器材,妻子轉(zhuǎn)讓掉丈夫鐘愛的相機,他們不把逝者的遺物留作念想,反而輕易就“處理”了,這或許讓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但我覺得,這反而是更高層次的紀念方式。不占有,而是把相機交給懂它的人,這是生者對逝者的另一種懂。
這種懂,即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