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園林
關(guān)于孔子的弟子,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最發(fā)人深省的,可能是發(fā)生在子貢身上的事兒。
子貢本是富商,特別有錢,但錢賺多了覺得沒意思,就拜到孔子門下,決心去除銅臭味,做個令人仰慕的圣人。
當時,魯國有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不幸淪為奴隸后,若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也就是說,贖人者不用花一分錢,既做了好事,又搏了美名,還讓被救者感恩戴德一輩子。所以,很多人爭先恐后地做這樣的好事。
有一次,子貢在國外看到了一個淪為奴隸的魯國人,二話不說,立馬贖人,快馬加鞭地把受害人送回魯國。接下來,應該到國庫報銷贖金了,可是,子貢卻遲遲不肯去報銷,這個項目的負責人挺負責,把贖金親自給子貢送來,可子貢說什么都不肯收。別人收那是他們的境界低,我現(xiàn)在是孔子的徒弟,是圣人了,就得有個圣人的樣子,就該用自己的錢去救人。
堅決不收贖金后,子貢很為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而驕傲,他給全魯國人做了表率,老師肯定會對他另眼相看。想不到,孔子得知后,仰天長嘆:“以后,再也不會有人救那些奴隸了!”
一句話,說得子貢一頭霧水,應該說,大家不但會救,而且不會到國庫報銷贖金了才對呀,這樣,國家就省了一大筆錢,怎么說,這都是好事一樁嘛。
孔子搖頭說道:“救了同胞,自己又不用花錢,所以,只要見到魯國的奴隸,即使借債,大家也愿意贖人,舉手之勞嘛,無論貧窮富貴,都能做到??墒牵悻F(xiàn)在不要贖金,以后,別人怎么辦呢?繼續(xù)報銷贖金,就顯得自己不道德;不報銷贖金,要么家里條件不允許,要么為這些錢心疼,怎么辦?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再也不贖人了。你說,你是不是做了件壞事?”
子貢愣住了,他只想著做圣人,卻怎么也沒有想到,他是成了道德模范,卻把全國人民的道德水準拉低了。
吃一塹,長一智。又一次,子貢走到一條小河邊,看到河里有人在胡亂撲騰,眼看就要淹死了,他毫不猶豫地跳了下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人給救了上來。做完好事,子貢本來打算默默無聞地離開,但轉(zhuǎn)念一想,不行,這樣做境界太高了,別人沒法模仿,得做庸俗點。
于是,子貢一直把人送回家,并說了自己救人時有多危險。被救者的家人很感激,也明白子貢想要點感謝金,可是,家里沒有值錢的東西,怎么辦?一咬牙,就把一頭耕地的老黃牛牽過來,送給了子貢。這次,子貢沒有推托,牽著牛,喜滋滋地離開了。
這件事,怎么看都應該被人不恥,但孔子知道后,對子貢贊賞有加,高興地說:“從此以后,魯國人一定都會勇救落水者!”
子貢明白,這是因為自己開了一個先河,以后,見到別人有難,大家都會勇敢去救,救完后,被救人應該拿出點感謝金,而救人者也心安理得地接受。救人雖然有風險,但也有獎賞,這事兒不吃虧,所以,人人都愿意去做。其實,這也算是變相鼓勵人們做英雄。
這世上的大部分人都是庸俗之人,讓他們犧牲自己照亮別人,很難辦到。人們愿意做好事兒,但前提是自己不損失錢財;人們愿意做英雄,但前提是能得到點獎賞。如果不影響自己的生活,還能讓自己心里暢快,他們就很愿意為別人做點什么,來顯示自己的道德高尚。
所以,即使你很高尚,也不要輕易做圣人,你的美德若高于大多數(shù)人,會讓別人望而卻步,連舉手之勞的好事兒也不敢輕易去做了。和周圍的人保持一致,就是最大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