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松,陳國華
(江蘇新海發(fā)電有限公司,江蘇連云港222023)
江蘇某發(fā)電有限公司15號鍋爐是武漢鍋爐廠設計制造的WGZ1100/17.45-4自然循環(huán)Π型鍋爐,采用中速磨正壓直吹式制粉系統(tǒng),直流式百葉窗水平濃淡燃燒器,四角布置,切向燃燒方式,尾部雙煙道布置,煙氣擋板調節(jié)再熱汽溫,一次中間再熱,平衡通風,鍋爐設計再熱蒸汽溫度540℃。
機組自投運以來,鍋爐再熱蒸汽溫度長期比設計值低15℃左右。雖然通過抬高燃燒器擺角增強高溫再熱器換熱、調整再熱煙氣擋板開度提高低溫再熱器側煙氣份額、提高過量空氣系數(shù)[1]增加煙氣流速等手段,再熱蒸汽溫度有所提高,由此也導致低溫再熱器側煙氣流速過高、局部磨損嚴重,曾多次造成低再受熱面爆管泄漏。經(jīng)相關設計制造單位研究論證,決定對鍋爐進行受熱面改造,以提高再熱蒸汽溫度,同步減少低溫再熱器磨損。
鍋爐受熱面布置情況如圖1所示。爐膛出口及水平煙道部分沿煙氣流動方向依次布置前屏過熱器、后屏過熱器、高溫過熱器、高溫再熱器。尾部豎井煙道由分隔墻分為2部分,前煙道布置低溫再熱器,煙道出口設再熱煙氣擋板;后煙道布置低溫過熱器及省煤器,煙道出口設過熱煙氣擋板。爐膛從上至下布置五層煤粉燃燒器,四層運行、一層備用。
(1)高溫過熱器減少25%受熱面積,增加70m2衛(wèi)燃帶面積。在THA工況,高溫再熱器進口煙溫提高了近27℃,低溫再熱器側煙氣流量減少約5%,高溫再熱器出口蒸汽溫度提高3℃,排煙溫度提高約6℃。改造后,若中壓供熱量大幅上升,同負荷下鍋爐蒸發(fā)量高,會引起高溫再熱器處煙氣溫度進一步提升,可能造成高溫再熱器處金屬超溫。目前主蒸汽溫度能達到設計值,但過熱減溫水用量很少,如果高溫過熱器受熱面積減少,可能會出現(xiàn)高負荷時主蒸汽溫度不達標現(xiàn)象,從而影響機組效率。
圖1 鍋爐受熱面布置圖
(2)后屏過熱器減少20%受熱面,衛(wèi)燃帶面積不變。由于割管位置離高溫再熱器較遠,雖然后屏過熱器吸熱減少,但高溫過熱器吸熱量相應增多,故對提高再熱汽溫效果不如方案1,且同樣會引起排煙溫度上升。
(3)低溫再熱器垂直段增加受熱面。該方案增加部分低溫再熱器換熱面積,再熱蒸汽溫度增加幅度預期較好,且對排煙溫度無負面影響。由于相同條件下高溫再熱器傳熱溫差下降,其吸熱量將有所下降,增加的面積需重新進行熱力計算來確定,實施難度中等。
(4)將鍋爐燃燒器整體上移。該方案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提高再熱汽溫效果,但改造牽扯到的范圍較大,主要涉及水冷壁、燃燒器、煤粉管道等,改造后還有可能造成飛灰可燃物升高、排煙溫度上升,且施工難度大,工程費用較高。
經(jīng)西安熱工院、東南大學及上海鍋爐廠等多家單位計算論證,方案3以預期效果好、實施難度中等、工程費用一般、不利影響因素較少等優(yōu)勢被確定為最終改造方案。通過熱力計算,在燃用設計煤種且下四層磨煤機運行、鍋爐負荷75%至100%額定工況下,主、再熱汽溫均能達到設計值,且改造后對排煙溫度及鍋爐其它參數(shù)無明顯負作用,并能重新分配低溫再熱器煙氣份額,減少鍋爐受熱面煙氣磨損,是最優(yōu)的改造方案。
2014年,利用15號機組脫硫脫硝改造機會,在原低溫再熱器垂直段的前后增加再熱器受熱面積,如圖2所示。管子數(shù)量保持不變,只增加管子長度,管材采用原低溫再熱器相同材質12Cr1MoVG。其中前部為3根管繞1匝,橫向間距S1=228mm,縱向為6根管,管屏寬度為580mm,兩屏間隔交叉布置;后部為2根管繞1匝,橫向間距S1=228mm,縱向為4根管,管屏寬度為410 mm,兩屏間隔布置如圖3所示。
圖2 改造前低溫再熱器垂直段布置圖
圖3 改造后低溫再熱器垂直段布置圖
原低溫再熱器垂直段前部增加的受熱面積為1211 m2,原低溫再熱器垂直段后部增加的受熱面積為808 m2,總共增加受熱面積2019m2,增加的受熱面積為原垂直段1.98倍。改造過程中拆除了一臺原低再區(qū)域蒸汽吹灰器,改作人孔門,并對其中一臺吹灰器進行了移位。
15號機組改造后,于2014年7月27日并網(wǎng)發(fā)電,改造前與改造后相關試驗參數(shù)對照,如表1所示。
通過比較,在主蒸汽溫度未發(fā)生下降情況下,再熱蒸汽溫度提高 12.35℃,供電煤耗降低 2.1g/(kW·h)[2],按年運行5000 h,平均負荷250MW計,改造后每年可節(jié)約標煤 5000×250×103×2.1×10-6=2625 t, 標煤按 700元/t計,改造后每年可節(jié)約發(fā)電成本183.75萬元。
表1 改造前后試驗參數(shù)對照表
再熱蒸汽溫度提升后,再熱煙氣擋板平均開度下降了25.46%,低溫再熱器側煙氣量減少,受熱面磨損情況得到了改善。同時煙氣擋板總開度較改造前增加了11%,煙氣阻力減少,進一步增強了節(jié)能效果。另外,改造后長期采用下四臺燃燒器運行方式,提高了煤粉顆粒的燃燼性能,排煙熱損失降低,同時對NOx的抑制也有良好的效果。
改造后,機組運行至第5天,低溫再熱器第51片及52片屏新老管焊縫附近出現(xiàn)5根管泄漏,如圖4所示。箭頭指向為工質流向,焊縫為低再水平段與垂直段的對接焊縫,焊縫上方水平段為改造前的老管,下方垂直段為改造后新?lián)Q的管,焊口為工地焊口。根據(jù)宏觀形貌判斷51-2或52-3先泄漏。經(jīng)試驗分析,新老管的化學成分、拉伸性能、非金屬夾雜含量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金相組織和硬度均未發(fā)現(xiàn)異常,且沒有明顯的超溫現(xiàn)象。因漏點已被吹損,具體的泄漏原因無法確定。經(jīng)更換泄漏管重新投入運行,至今未有新問題產(chǎn)生。
圖4 爆管宏觀形貌圖
改造后,上四臺磨運行時,當負荷大于280MW時,部分工況需投用再熱器微量減溫水,特別是在燃用低灰熔點煤時較為突出。現(xiàn)在通過采用控制入爐煤的結渣性,適當增加爐膛吹灰頻次[3],降低燃燒器擺角,并將最上層磨改為備用磨等手段,再熱減溫水用量幾乎為0。
次低溫再熱器受熱面改造,由于僅涉及到低溫再熱器及相應包覆區(qū)域的改造,相對工作量較小,工程造價也少,解決了機組長期以來再熱蒸汽溫度偏低的問題,提高了鍋爐效率,機組運行的安全性能也得到進一步提升,為同類型鍋爐技改方案的選擇提供借鑒。
[1]葉江明.電廠鍋爐原理及設備[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178-179.
[2]陳健婷.300MW與600MW燃煤機組耗差系數(shù)的變負荷特性[J].動力工程,2009(9):891-894.
[3]萬 躍,晏海能.汽包鍋爐爐內結渣的監(jiān)控及優(yōu)化吹灰策略[J].江蘇電機工程,2014,33(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