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子城
“舉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的中山橋是蘭州的風景,“側臥黃河邊,微笑抱孩兒”的“黃河母親”雕塑是蘭州的風景,而在我這個土生土長的蘭州娃的心里,奶奶餐桌上的那一碗美味蘭州臊子面也是一道讓我依戀的風景。
人們都知道蘭州的牛肉面名揚四海,但蘭州不只有“一面”。牛肉面是蘭州回民們拿手的面食,而蘭州的漢族人最為擅長的則是臊子面。小時候我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段歲月是最讓我懷念的時光。奶奶是老蘭州人,她每天都帶著我,陪著我,照顧著我。
記得小時候,每年我過生日時奶奶都會按照蘭州人的風俗給我做臊子面,那時的我就踮著小腳趴在案板的邊上看著忙碌的奶奶,焦急地等待著。奶奶先將五花肉、黃花菜、木耳、胡蘿卜、豆腐、蒜苗等食材切好后在鍋中炒香,再加入水、芡粉和調(diào)料做成臊子湯。面條則是用堿水和面,反復揉,然后搟成厚薄均勻的面皮,用刀切細,下入鍋中。待面條煮熟,撈入碗里,舀上臊子湯,撒上香菜末,一碗好看又好吃的蘭州臊子面就大功告成了!碗里匯聚了五顏六色——胡蘿卜的紅、木耳的黑、黃花菜的黃、香菜的綠、豆腐和面條的白交相輝映,宛若一幅山水風景畫。嘗上一口,鮮香爽口。我每次都會風卷殘云般吃光奶奶做的臊子面,奶奶一邊看著我笑一邊對我說:“吃了臊子面,長長久久,吉祥如意。”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幸福得都快融化了。
到了上學的年紀,我離開了奶奶家,于是以后每年我過生日時便很少能吃上奶奶做的臊子面了。雖然每年我生日的餐桌上少不了種種美食,但我總是懷念奶奶做的那五顏六色、濃香美味的誘人的臊子面。
記得有一年國慶長假,我住在奶奶家,聊天中無意說起自己想吃臊子面了,于是奶奶就在之后的幾天里每天都為我做一頓臊子面,我一次次地大呼過癮。離開奶奶家后,我又一次次回想起那臊子面的美好……
離家久了的游子會懷念故鄉(xiāng)的風景,離開奶奶久了的我最懷念的是奶奶餐桌上的那一碗臊子面。在我心里這也是一道風景,一道用愛與溫暖繪成的風景……
點評:文章借蘭州臊子面這道風景歌頌了親情的無私與美好。開頭通過幾種風景的類比引出本文內(nèi)容——奶奶餐桌上的美味臊子面也是一道讓“我”依戀的風景;接下來,具體記述“我”小時候在這道風景的陪伴下成長,略寫上學以后對奶奶做的臊子面的懷念;篇末通過類比升華主題。作者審題精準,行文詳略得當,主題突出。
(指導老師:王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