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蓓等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基金“英漢報刊新聞導語語步結構異同及文化差異之研究”(項目編號:201310290061)。
摘 要:隨著全球交流的不斷深入發(fā)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聯(lián)系也日益深入。此過程中,一方面,英文報刊新聞成為中國讀者了解西方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內(nèi)容的重要媒介;另一方面,中文報刊則是更好地將中國推向世界的助推器。新聞導語作為對新聞報道的概括,則成了重要的切入口。為了讓讀者能夠準確地從新聞導語中獲取更多信息,這篇文章擬通過語料收集及分析,繪制基本語步結構模型,進行模型論證,進而分析英漢兩種語言在報刊新聞導語語步結構方面差異,及其所揭示的英漢文化差異,從而促進跨文化交流。
關鍵詞:英漢報刊;新聞導語;語步結構;差異
作者簡介:許蓓(1993-),女,江蘇徐州人,本科,中國礦業(yè)大學英語專業(yè)2011級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指導教師:王麗明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8--02
在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隨著全球經(jīng)濟和社會的飛速發(fā)展,隨著中國“大國形象”的崛起,中西方的交流也變得日益頻繁。報刊新聞則是這一交流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一方面,英語報刊新聞已變得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已經(jīng)成為人們了解國際、獲取信息的一種非常普遍的方式。另一方面,中文報刊新聞受到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與讀者的關注,是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在全球一體化的浪潮帶動了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現(xiàn)代社會,研究英語報刊新聞不僅是學科的要求,對于英語的學習來說更具有實踐意義。本文建立在堅持閱讀研究《中國日報》、《第一財經(jīng)日報》、《環(huán)球時報》、《中國青年報》等中文及英文報刊新聞的基礎上,不斷關注國內(nèi)外新聞,采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主要研究英漢報刊新聞中的導語語步結構異同及文化差異。
一、研究主題介紹
英漢報刊新聞導語語步結構差異之研究,從名稱中可以看出,項目主要是研究新聞報刊中中英導語語步的結構方面的差異,本文運用定量和定性的綜合分析方法,對漢語新聞報道和英語新聞報道的新聞導語進行搜集和整理,通過舉例分析與總結,探究兩種語言的新聞導語語步結構特色和文化差異體現(xiàn),深入探討研究英漢兩種語言在報刊新 聞導語語步結構方面的各自特點及其差異。通過對各個語步出現(xiàn)的頻率 進行統(tǒng)計,得出語步結構模型和文化特色,另外,并從該角度挖掘中外文化差異和促進跨文化交流。
二、新聞導語定義
任何體裁的文章都有其開頭部分, 新聞的開頭部分新聞學上稱之為“導語”。新聞導語是以凝練的形式表達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 在簡要的語言之中感染和吸引讀者閱讀全文,在即時性新聞中是必不可少的。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導語是新聞價值和記者撰寫水平的集中體現(xiàn),反映了記者最重要的文字基本功。新聞報道往往把事情的高潮或結果放在最前面,使新聞的主題通過最新鮮、最具有個性特色的事實和最有意義的內(nèi)容,簡明地表達出來。新聞導語正是在這一新聞寫作實踐中為適應傳播的需要而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
新聞導語有六要素,即:who、when、where、what、why、how,即五個W和一個H。記者可根據(jù)新聞的特點, 從中選擇一、二個最能引起讀者興趣的要素, 寫入導語,可以使受眾更為迅速地了解新聞報道的重要信息,從而更加突出導語的關鍵,做到先發(fā)奪人。
三、基本語步結構模型
通過閱讀分析大量的英漢報刊新聞導語語料,本文將兩種語言新聞導語的語步總結概括如下:
模型一:英語新聞導語語步結構
語步1:何地
語步2:何人
語步3:何事
語步4:何時
語步5:何地
語步6:何故或如何
模型二:中文新聞導語語步結構
語步1:新聞來源
語步2:何人
語步3:何時
語步4:何地
語步5:何事
語步6:何故或如何
四、模型論證
1、新聞來源這個要素在中文新聞報導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語步1導語的開頭,而在英文新聞報導中則不會出現(xiàn),英文新聞導語的第一個詞會是地點,若出現(xiàn)新聞來源出現(xiàn)在導語的最后。
中文新聞的導語語步1大多數(shù)都是新聞來源包括報社名稱,報道地點,報道記者以及時間,例如以下兩則新聞:
(1)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外交部發(fā)言人秦剛26日宣布:應土庫曼斯坦總統(tǒng)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tǒng)納扎爾巴耶夫、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總統(tǒng)卡里莫夫、吉爾吉斯共和國總統(tǒng)阿坦巴耶夫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9月3日至13日對上述四國進行國事訪問。
(2)本報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趙成)國家主席習近平7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訪問并出席中巴高層協(xié)調(diào)與合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巴西副總統(tǒng)特梅爾。
而英文的導語則比較簡單,只會出現(xiàn)新聞發(fā)生的地點,例如:
(1)WASHINGTON - President Barack Obama would veto a bill sponsored by a Republican congressman that would allow insurers to offer healthcare plans slated to be canceled because they do not meet the new US healthcare law's standards, the White House said on Thursday.
2、何人要素,在中英文新聞中都作為語步2出現(xiàn),一般中文新聞會報道的比較詳盡,即領導人職務以及名稱,中文政治類新聞導語會出現(xiàn)人物全稱和職務全稱。而在英文報道中不會出現(xiàn)特別具體的名稱,人名多為簡稱。如以下兩則:
(1)President Obama apologized Thursday night to Americans who are losing their he President Obama apologized Thursday night to Americans who are losing their health-insurance plans because of his signature health care reform law.
(2)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抗旱防汛、糧食生產(chǎn)形勢匯報并部署秋季農(nóng)業(yè)重點工作,確定深化改革加快發(fā)展養(yǎng)老服務業(yè)的任務措施,討論通過擬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mào)易試驗區(qū)等國務院決定的試驗區(qū)域內(nèi)暫停實施有關法律規(guī)定的決定草案。
其中英文導語出現(xiàn)的是President Obama而不是President Barack Hussein ObamaⅡ,中文新聞導語中出現(xiàn)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為全稱。
3、何事這個要素在英文導語中作為語步3而在中文導語中則出現(xiàn)在語步5中,這一部分,中文新聞導語更偏向于描述事實,內(nèi)容具體詳實,而英文新聞導語則不會過于的注意細節(jié),并且,英文報道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言論自由。例如:
(1)10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澳大利亞總督布賴斯。會見前,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為布賴斯舉行歡迎儀式。
(2)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Australia's Governor-General Quentin Bryce (R) inspect an honour guard at a welcoming ceremony outside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October 17。
這兩則新聞描述的同一個新聞,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中文報道中體現(xiàn)著一種莊重,舉行歡迎儀式透露著正式,而在新聞報道中and這個詞體現(xiàn)一種公平,welcoming ceremony表現(xiàn)出一種言論自由的氛圍。并且中文報道中出現(xiàn)一個時間節(jié)點會見前,而在英文報道中沒有出現(xiàn)這個時間,而是作為一個描述性的語句對事實進行了陳述,而在中文報道中則強調(diào)了這一點,體現(xiàn)著中國很重視禮儀,重待客之道。
4、何時這個要素在英文導語中作為語步4而在中文導語中則出現(xiàn)在語步3,在中文導語一般會出幾號,少數(shù)情況下會出現(xiàn)月份,而在新聞報道中,時間基本不會是具體的日期,多數(shù)情況下把時間狀語放在動詞前面或者后面或者句末,并且喜歡在導語中使用“星期”,例如下面這則新聞:
(1)BEIJING - President Xi Jinping on Wednesday called on the military to uphold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d advocated strengthened Party building in the military.
(2)本報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李偉紅)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第十四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的馬其頓總統(tǒng)伊萬諾夫。
5、何地要素,英文導語作為語步5而在中文導語中則出現(xiàn)在語步4中,地點這個要素都是緊跟時間出現(xiàn)的,在時間之后出現(xiàn)。
6、何故和如何要素,中英文導語中作為語步6。在英文報道中常見as early as possible這種詞匯,并且比較簡潔,而在中文報道中出現(xiàn)達到共識的字樣,例如:
(1)本報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趙明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同印度總理辛格舉行會談。雙方就新時期推進中印關系全面快速發(fā)展達成重要共識。
(2)BEIJING, Oct. 18 (Xinhua) -- Chinese Premier Li Keqiang met with visiting Canadian Governor General David Johnston here on Friday and urged Canada to approve a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BIT) as early as possible.
五、結論及原因分析
通過舉例分析與模型論證,整體來看,中文報紙的新聞報道中會更多的注意時間節(jié)點與時間的描述,而英文新聞導語的描述重點在事件問題本身的報道上,并且中文報道中大多都透露著一種莊嚴和正式,而在英文報道中則透露著一種自由與隨性。這同時也揭露出中國與英語國家在文化方面的差異。作為古老的文明禮儀之邦,中國自古以來就推崇婉約、含蓄的中庸文化,中國文化習慣于追求事物本來的面目,通常自然陳述事實。而西方國家,在經(jīng)歷了政治革命與工業(yè)化進程之后,較為崇尚個性,強調(diào)自由的表達個人觀點,西方人所做的新聞報道導語往往直截了當、簡明扼要。
六、結語
本文旨在通過對英漢報刊新聞導語在語步結構方面的特點與差異進行的分析,幫助讀者正確地理解、認識英漢報刊新聞導語乃至報道所要傳達的信息,促進中外文化的相互包容與交流。一方面更好地通過報刊新聞將中國推向世界,另一方面更好地了解外媒所要表達的含義,做到與西方國家更好地進行溝通。
參考文獻:
[1].薄浣培,趙景云. 新聞導語探勝[M]. 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
[2].郝雨. 新聞,如何改變世界:新聞影響力及深度研究效果[M]. 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0
[3].李良榮. 當代西方新聞媒體[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4].楊秀國. 新聞報道策劃[M].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2
[5].趙福利. 英語電視新聞導語的語步結構分析[J].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