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語文》課本雖然經(jīng)過多年屢次修訂, 但至今仍有誤注。現(xiàn)根據(jù)自己在平時看書過程中所搜集的資料,從初中和高中語文課本中分別舉出兩處誤注之處,并給予分析論證。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本;古文注釋;糾誤
作者簡介:鄭悠(1987-),江西上饒人,畢業(yè)于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現(xiàn)在江西省鉛山縣第一中學任教。
[中圖分類號]:H19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7--01
中學《語文》課本雖然經(jīng)過多次修訂, 訂正了古文在注釋方面的一些錯誤, 但是至今仍然有些錯誤還沒有得到糾正?,F(xiàn)根據(jù)自己在平時看書過程中所搜集的資料,從中舉出一些誤注之處,并給予分析論證,以供參考。
一、初中語文課本
1、《詩經(jīng)·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九年級下冊《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
初中語文教材對“左右流之”的解釋是“在船左右兩邊撈”。其中對“流”字的解釋是“撈取”。
然而筆者查閱了有關的《詩經(jīng)》的各注釋版本,發(fā)現(xiàn)這個解釋是有問題的。注釋書中基本上注“流”字為“選取”之意。如《毛傳》中對此句中的“流”字說:“流,求也。”《爾雅·釋詁下》:“流、差、柬,擇也?!?郭璞注“流”為:“皆選擇?!薄对娧萘x·卷一》:“左右流之,言或左或右流轉(zhuǎn)而求之也?!被蛘哒f“流”字是通“摎”字,表示“尋求,求取”的意思。從音韻學角度來說,這是音同通假。
《說文解字》對“流”的本義的解釋是:“水行也?!奔础八倪\行”。如:《詩·大雅·公劉》:“觀其流泉?!北彼巍す弧稑犯娂ち痔m詩》:“黃河流水?!碧啤だ畎住锻扉T山》:“碧水東流自此回。”其中的“流”字用的都是本義。后來“流”字由本義逐漸分化出了其它義項。例如:“漂沒。如《北史·魏紀一·道武帝》:‘大雨,暴水流輜車數(shù)百乘,殺百余人?!薄耙苿硬欢?;流浪。如《左傳·成公六年》:‘鄭伯其死乎!自棄也已。視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薄疤摳?;無根據(jù)的。如‘流言、‘流說”“變化;演變。如宋俞文豹《吹劍四錄》:‘然反之吾身,未能為大人之事,而欲以大人者自詭,則言行不相應,反流為妄人也。”等等。
而筆者也翻閱了有關文獻,發(fā)現(xiàn)“流”并沒有“撈取”這個意思。
所以,綜合以上資料,初中語文課本對“流”字的注釋是錯誤的。
二、高中語文課本
1、“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高中語文必修2:《孔雀東南飛》,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9次印刷)
其中對于“何意致不厚”這句話,教材對它的注釋是“哪里想到會招來(母親)不滿意呢?”文中把“厚”解釋為“滿意”。
然而,據(jù)筆者考查,這不符合中古漢語的語言事實?!昂瘛痹谶@里應當解釋為“友好、親近”。方一新的《東漢魏晉南北朝史書詞語箋釋》(黃山書社,1997年)第61- 62頁“厚善”條指出漢魏以來“厚”有“友好、親近” 之義,現(xiàn)轉(zhuǎn)引例證如下:
《漢書·張敞傳》:“(絮)舜本臣敞素所厚吏,數(shù)蒙恩貸?!?/p>
《翟方進傳》:“ 厚李尋,以為議曹?!?/p>
《宋書·徐湛之傳》:“時有沙門釋惠休,善屬文,辭采綺艷,湛之與之甚厚?!?/p>
因此,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編第一冊381頁〔22〕項釋“不厚”為“不愛”之義,相對而言,是比較恰當?shù)摹?/p>
同時,筆者翻閱了有關文獻,發(fā)現(xiàn)“厚”并沒有“滿意”這個義項。而它有作為“親密;關系深?!钡牧x項,如漢 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讎者所快?!?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適遇有相識稍厚者,以情告之?!钡鹊?。由此可以推斷出,“厚”在《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中也是“親密,關系好”的意思。
2、“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保ǜ咧姓Z文必修3:賈誼《過秦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9次印刷)
教材中對此句的注釋是“據(jù)守華山以為帝都東城,以黃河作為帝都的護城河?!逼渲袑Α佰`”的解釋是“踏。”
而《文選注》(李善注)中,對于“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敝械摹佰`”,李善引 晉灼 曰:“踐,登也?!倍谝恍┕偶?,如南朝 宋 謝惠連的《秋懷》詩:“高臺驟登踐,清淺時陵亂?!彼?王安石《與道原過西莊遂游寶乘》詩之二:“勝踐聊為樂,清談可當歌?!钡戎械摹佰`”字均解釋為“登”意。所以,“踐華”是說登上華山。
當然,“踐”也有“踩;踩踏”之意。如:《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碧?李白《答長安崔少府叔封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見寄》詩:“踐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圓?!?明 馮夢龍《智囊補·兵智·船置草》:“楊素襲蒲城 ,夜至河際,收商賈船,得數(shù)百艘,置草其中,踐之無聲,遂銜枚而濟?!边@些文獻中的“踐”字都可以理解為“踩踏”之意。
由此可見,在《過秦論》這篇文章中,“踐華為城”中的“踐”應該理解為“登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