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林美
摘 ?要:不幸的生活經(jīng)歷讓莫泊桑成為精神病患者,長期忍受病痛的折磨,產(chǎn)生悲觀主義的思想。他的悲觀主義明顯地貫穿于《一生》這部長篇小說中。宗教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主人公讓娜的悲劇。讓娜悲劇的本質(zhì)是男權(quán)社會中,女性沒有獨立的生存空間。此外,莫泊桑在《一生》中用現(xiàn)實主義的生活來否定現(xiàn)實。本文從這三個方面管窺莫泊桑的悲劇意識,集中體現(xiàn)為虛空。
關(guān)鍵詞:莫泊桑;一生;悲劇;虛空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3-0-02
引言:
坎坷的生活經(jīng)歷讓莫泊桑產(chǎn)生無法拯救和幻滅的悲觀主義思想。探討這一思想的形成因素是理解其作品不可省略的過程。本文從莫泊桑悲劇性的人生經(jīng)歷出發(fā),試圖從宗教、男權(quán)社會和現(xiàn)實主義的生活三個角度淺析讓娜人生悲劇的原因,初步得出莫泊桑的悲劇意識在《一生》這部長篇小說中集中體現(xiàn)為“虛空”的思想。
一、莫泊桑悲劇性的個人經(jīng)歷
莫泊桑出生在沒落貴族家庭,擁有受人尊重的父母。但隨著年歲的增長,他漸漸發(fā)現(xiàn)父母的爭吵與沖突。父親花天酒地,殘暴冷酷,母親忍辱負重,辛苦持家。很大程度上,父親就是《一生》中拈花惹草,道貌岸然的男主人公德·拉馬爾子爵的化身。而母親洛爾則是《一生》中善良溫和,卻承受悲劇人生的讓娜的原型。青年時期他親歷普法戰(zhàn)爭,看到戰(zhàn)爭的殘酷血腥,敵人的恐怖殘暴和法軍的腐敗無能,對戰(zhàn)爭有了深刻的體認。戰(zhàn)爭催生了莫泊桑的悲觀主義思想和批判性,呈現(xiàn)在他的作品中,則表現(xiàn)為深刻的悲劇意識。
二、宗教與讓娜的悲劇
《一生》中的開頭部分交代,“父親嚴格地把她關(guān)在修道院里,過著與世隔絕的幽禁生活,使她對世俗的一切全然無知。他希望他等到她十七歲被送回來時仍然是天真無邪,以便讓他親自來調(diào)教她?!比欢沁@樣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教會教育,奠定了讓娜整個悲劇性人生的基調(diào)。宗教,教會,教育,構(gòu)建了一個理想的,純潔的夢一般的世界,讓讓娜耽于幻想,對愛情充滿憧憬,對未來充滿期待。當懷抱著這樣美好的預期,進入一個渾濁的殘酷的現(xiàn)實和生活中去,迎接她的只有苦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讓娜和包法利夫人的悲劇源流相同。娜保持純潔善良的秉性,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對未來充滿幻想。但是,她的人生是一個個幻想破滅的過程。她從修道院回來,覺得“這一下可以永遠自由了”。然而,她沒有意識到,這是她不自由的人生即將開始,并且她將越來越喪失自由。
教會的教育,甚至宗教,都沒能夠讓她產(chǎn)生自我意識,她的思想永遠寄托別的人或物上。當一個個人離她而去,一件件事淡褪時,讓娜感到整個人被慢慢抽空,喪失了意志。讓娜曾堅決地認為自己信仰的是“正直人的天主”,但是后來她猶豫是否“背離宗教戒律去教育孩子”,也到教堂里去禱告,但她的人生始終無法擺脫厄運,這就是最大的諷刺。所以,“以女主人公約娜為代表的女性弱勢群體,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她們在生活的最底層,她們在生活、政治和經(jīng)濟等各個方面缺失獨立地位和權(quán)利,因而受到了更多的壓制和束縛;同時宗教強大的欺騙性也為她們提供了一個宣泄的出口,為了尋求心理平衡和精神安慰,她們不得不寄希望于宗教,因此她們的言行和精神意識形態(tài)時刻都要受到宗教勢力左右?!?/p>
其實,《一生》中體現(xiàn)了莫泊桑的宗教觀。羅薩莉見到神父時,嘴里咕噥著,“不是人,不是人?!弊屇仁盏酵袪柋劝⒖松窀傅囊环庑牛疤熘鞯膽土P已經(jīng)落到您的頭上。由于您拒絕您把您的兒子交給他,他已經(jīng)從您身邊把他并交給一個妓女去了?!蹦瓷R簧袥]有任何宗教信仰和宗教虔誠。他通過小說中羅薩莉、讓娜、莉松等人物對宗教的態(tài)度,來表達對虛偽的神職人員的蔑視和宗教無法拯救現(xiàn)實人生的幻滅感和無助感。
很大程度上,宗教教育和宗教信仰造成了讓娜的悲劇。宗教使得讓娜喪失了自我意識,喪失了生活希冀,喪失了情感寄托,留下無盡的虛空。
三、男權(quán)社會與讓娜的悲劇
讓娜的一生與三個男人息息相關(guān),她的人生是三個男人逐漸遠離,一個個夢想逐漸幻滅的過程。她的人生寄托在這三個男人身上,而這三個男人并沒有帶給她生活的幸福和充實,而是虛空。莫泊桑在《一生》中,也下意識地刻畫了許多象征虛空的“空洞”意象,與人物虛空的心境和生活相呼應(yīng)。讓娜從修道院里回來時,讓娜涉世未深,甚至在對未婚夫德·拉馬爾子爵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就“跌入了婚姻的空洞?!贝撕?,當丈夫褪去了演員的外衣,讓娜逐漸發(fā)現(xiàn)他越發(fā)像一個陌生人。她和他之間有一層隔閡,不能在思想和精神上相互溝通。她恨男女交配之事,因為這并沒有建立在感情的溝通和基礎(chǔ)上,丈夫的出軌讓她感到孤獨和空虛。就在她重新充滿活力,成為一個母親,把全部的愛奉獻給自己的兒子保羅時,保羅卻花天酒地,到處欠債。讓娜感到強烈的痛苦的是,一個妓女搶走了她的兒子。在遭受了一系列命運的挫折之后,讓娜變成一個沒有希望也沒有自我意識的人,成為了一個“異化”的人。
《一生》中有個很重要的女性角色,那就是莉松姨媽。莉松姨媽,一個未嫁的老處女,不懂得世俗的規(guī)則和生活,就連最親近的人提起她時也沒有任何的情感。莉松姨媽本身的存在就是虛空,對于他人來說,她什么也不是。她的存在毫無意義,她只作為否定的意義才存在,是虛空的存在。其實,莉松姨媽就是讓娜的外化和極致。在讓娜作為人的意識和本質(zhì)被抽空后,也就逐漸地變成這樣一種虛空的存在,一種符號性的存在。
作為讓娜的命運對照物的羅薩莉這樣歸結(jié)讓娜的悲劇,羅薩莉和讓娜都遭遇了被德·拉馬爾子爵玩弄和拋棄的命運,但是,她的生活似乎比讓娜幸運得多。在她聽到讓娜抱怨“一生沒有交過好運時”,她總是會嚷起來有許多人每天為了一點面包起早貪黑,勞碌一生,最終仍是窮死。由此,可以了解到,十九世紀,處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國,虛偽浮夸的上流社會,惡濁萎靡的社會風氣(集中表現(xiàn)在男女淫亂,未婚先孕成為社會風俗),男權(quán)社會壓抑下女性沒有獨立的人格空間和經(jīng)濟地位,只能依附于男人或者靠辛勤的勞作獲得微薄的收入,生活難以為繼?;蛘弑瘎⌒缘娜松悄莻€時代女性的宿命,更何況讓娜這樣充盈在飽滿的精神世界中又無時不刻積壓在逼仄和虛空的生存空間里的女性呢?
四、現(xiàn)實主義的生活與讓娜的悲劇
“莫泊桑以這樣的現(xiàn)實主義描寫來否定現(xiàn)實:時間發(fā)生的結(jié)果是銷蝕一切,沒種情勢都只表明失落的預兆,事實的相繼道來導致空無的結(jié)局。因此,她的人生是一系列虛空的組合?!弊屇葟男薜涝褐凶叱?,就措手不及,毫無預兆地跌進了命運的漩渦里無法自拔,一系列慘劇就這樣接二連三地發(fā)生在她身上。她從禁錮她幻想的修道院的高墻中走出,卻發(fā)現(xiàn),生活本身是一堵更高的圍墻,一點一點,一天一天地蠶食和磨損她的幻想。小說中一直充斥著這樣的句子,她發(fā)現(xiàn)自己無事可做,有種可怕的幻滅感,過去的夢想都不復存在。曾經(jīng)魂牽夢縈的美麗自然漸漸失卻了吸引力?,嵥榈纳畋旧砭褪悄p人的經(jīng)歷和生命活力最有力的武器。最為悲哀的是,讓娜沒有什么需求,也沒有什么愿望,沒有什么值得高興和期待的事,就這樣無助地,逆來順受地等待命運的安排。就這樣,讓娜變成了一個“越來越?jīng)]有意志的人”,倒在了生活為她鋪設(shè)的墳墓中去。那就是,看似讓讓娜有一縷曙光的未來生活(她的兒子不日要回來,她有了一個外孫女),實際上,是作者淡淡的隱憂。生活,會不會再給不幸的讓娜帶來厄運?讓娜成為了生活的旁觀者,被動地承受著命運加諸給她的一切。
莫泊桑的現(xiàn)實主義筆法擅長在生活細節(jié)中開掘出典型的反映主人公心理活動的剖面。而作者淡然的筆調(diào),更使小說富有悲慘的色彩。讓娜一類的貴族女人,學的是空虛無用的知識,被束縛在家庭這樣的狹小空間,在脫離了男性的庇佑和關(guān)懷下,家庭成為一個空虛的牢籠,她們的靈魂也成為一個空虛的空殼。
所以,本文從上述三個角度,得出莫泊桑的悲劇意識集中體現(xiàn)為虛空。讓娜的悲劇原因,也是虛空造成的。宗教清空了讓娜的自我意識和精神世界,使讓娜充滿了虛空的幻想,男權(quán)社會清空了讓娜的經(jīng)濟地位和人格地位,使讓娜的生活依托變?yōu)樘摕o,現(xiàn)實主義的生活清空了讓娜自我意志和生活希冀,成為一個虛空沒有靈魂的空殼。
結(jié)語:
一直以來,對莫泊桑的研究集中在他的短篇小說上,長篇小說的研究不是很多。本文從莫泊桑第一部大獲成功的長篇小說《人生》入手,了解了莫泊桑悲劇性的人生和他的悲觀主義思想,探析了主人公讓娜人生悲劇的原因。從宗教、男權(quán)社會和現(xiàn)實主義的生活三個角度得出讓娜悲劇性人生的形成過程,并且初步得出莫泊桑的悲劇意識集中體現(xiàn)為虛空的結(jié)論。但是,莫泊桑的悲劇意識如何運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如何進行虛空意象的創(chuàng)造,則需要進一步地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