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羅爾德·達爾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是一部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這部作品中充滿著兒童文學(xué)經(jīng)典的幽默元素,在表現(xiàn)形式上運用了夸張、對比等手法;在寫作內(nèi)容上用歌謠的形式以及懲罰式的手段來呈現(xiàn)幽默的效果。
關(guān)鍵詞:羅爾德·達爾;《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兒童文學(xué);幽默元素
作者簡介:黃鶯(1986-),女,福建泉州人,講師,碩士學(xué)歷,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文學(xué)與世界文學(xu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3-0-01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由著名挪威籍英國兒童文學(xué)家羅爾德·達爾創(chuàng)作,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著名的兒童文學(xué)評論家韋葦在《奇趣橫生妙不可言——讀達爾童話及其他》中盛贊達爾具有生動的想象力、流暢的文筆、與生俱來的幽默感,以及打破現(xiàn)實與幻想之間的某種常規(guī)對應(yīng),創(chuàng)造出一種或幽默、或荒誕、或機智、或優(yōu)美的美感的能力。這些特點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均有體現(xiàn),其中該作品的幽默性是本篇文章所要分析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幽默的定義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這僅僅是對幽默一個很簡單的概念解釋,要分析《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的幽默性,根據(jù)文本特點,可以分成表現(xiàn)方式和寫作內(nèi)容兩大方面進行闡述。
一、表現(xiàn)方式方面
1.夸張式幽默
英國哲學(xué)家托馬斯·霍布斯認為,笑是一種“突然的榮耀感”。當(dāng)我們克服了自己過去的弱點,遠離自己曾經(jīng)犯過的愚蠢行為,那些正在遭受同樣不幸者的行為必定因為我們的優(yōu)越感成為我們的笑柄??鋸埖谋憩F(xiàn)手法可以強化某種形象、行為,更容易讓讀者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并讓讀者因為“突然的榮耀感”而發(fā)笑。作品中這樣的例子很多。第一個金獎券得主奧古斯塔斯·格盧普,“是個九歲男孩,胖得像用強力打氣筒打足了氣一樣。他渾身都是鼓出來的松軟的肥肉,臉像一個大面團,上面有兩只小葡萄干似的貪婪眼睛窺探著外面的世界”。作者用藝術(shù)夸張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了典型的被寵壞的孩子形象,皆是索取無度、只要想得到什么就不管不顧的性格。無論年齡大小,讀者們都會被這有些丑陋的形象逗樂,笑聲過后會自然而然引人反思,主動地避免自己成為這些讓他們發(fā)笑的人物。
2.對比式幽默
本作品不斷用四個孩子各種可笑、傲慢、不聽取忠告的言行來對比烘托出小主人公查理·巴克特的善良與真摯,讓前者與后者形成巨大反差。奧古斯塔斯不顧旺卡先生阻止,把頭伸進巧克力河中舔巧克力,一不小心掉進了河里,被巨大的玻璃管子吸走了;維奧莉特吃了一片還在試驗中的口香糖,變成了一個超級大藍莓;維魯卡在旺卡先生不肯賣松鼠的情況下,沖進房間里想抓一只松鼠,卻反被松鼠當(dāng)成壞堅果扔進垃圾滑槽里;邁克為了做第一個通過電視機傳送的男孩,趁大家不注意沖到可以傳送巧克力的巨型攝影機前,結(jié)果變得還不到一英寸高。而查理一直很守規(guī)矩、彬彬有禮地跟隨著旺卡先生參觀工廠,最終不僅將他最愛的巧克力工廠看了個遍,而且還獲得了整個工廠的繼承權(quán)。因為有查理這個形象的存在,奧古斯塔斯、維魯卡、維奧莉特以及邁克的行為更顯得丑陋夸張,讓孩子們在巨大的反差中更直觀感受到人物形象的幽默感。
二、寫作內(nèi)容方面
1.歌謠式幽默
作品中虛構(gòu)的奧帕-倫帕人用各種嬉笑怒罵的歌謠調(diào)節(jié)著文章的節(jié)奏,總結(jié)著各個不同小朋友的性格特點以及他們的下場。這些歌謠押韻其富有節(jié)奏感,內(nèi)容有趣而有些瘋狂,兒童在歡樂大笑的同時較容易潛意識地接納歌謠中所要教育他們的內(nèi)容。比如維魯卡掉進垃圾滑槽以后,奧帕-倫帕人就唱到:
“……還有許許多多別的垃圾,
每樣都是臭氣撲鼻。
這些便是維魯卡的新朋友,
等她下去,就會碰頭。
這代價她只好付出,
因為她以往誤入歧途。
……是誰對她有求必應(yīng)、百依百順?
是誰使她變成這樣壞的小妞?
是誰干的?誰是罪魁禍首?
天哪!各位不必用望遠鏡,
到遠處去找這些罪人。
他們(說出來叫人難受極啦),
就是她親愛的媽媽和爸爸?!?/p>
朗朗上口的歌謠很適合父母講故事時帶著節(jié)奏進行朗讀,增加了講述和閱讀的趣味性,有助于兒童對文字內(nèi)容進行識記。
2.懲罰式幽默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中把不聽話的孩子吸進管子里、扔進垃圾滑槽里、變成一顆大藍莓或者縮小成微型人等手段,對于大人來說似乎有些殘忍,但孩子的眼光與大人是不同的。達爾自己就說過:“兒童和大人是完全不同的。孩子比成年人粗野得多。他們有一種粗俗的幽默感。他們基本上是非常殘忍的。而常常是,成年人總是用自己的標準來判斷作品的好壞,而不是用孩子自己的標準?!边_爾在“恐怖”和“幽默”之間的把握非常精準。他并沒有讓這些不聽話的孩子真正出什么大事,也沒有具體描述他們被擠壓、被當(dāng)成垃圾處理等具體過程,只是講述了他們受懲罰的原因和結(jié)果,并且在最后這四個孩子都得到了旺卡先生贈給的一輩子吃不完的糖果。因為孩子們與成年人關(guān)注的重點并不同,他們只會對書里角色的遭遇感到好笑,而不會像大人一樣覺得這樣的處罰很殘忍??偠灾?,這種懲罰式的幽默對于孩子而言,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
羅爾德·達爾在他一生中最后一次采訪中表示:“當(dāng)我在為成人寫作的時候,我只是試著來娛樂他們。但是,一本好的童書不僅僅是娛樂那么簡單。它教孩子使用詞語,體驗語言的樂趣。尤其是,要幫助孩子消除對書的恐懼。只要,他們能夠讀完一本書,并且喜歡它,那么他們會意識到書是一種他們能夠應(yīng)付的東西。”達爾這段話可以說是對他作品幽默性影響力最好的解讀。一方面,孩子們喜歡看充滿笑聲的作品,這有助于增加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幽默也是一個人很重要的能力,多閱讀像《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這樣的作品,對一個人幽默性格的形成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