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勛 管仕春
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在治療冠心病中的比較分析
張海勛 管仕春
目的 探討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選取冠心病患者92例, 將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阿托伐他汀組和瑞舒伐他汀組, 每組46例。阿托伐他汀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治療, 瑞舒伐他汀組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口服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漿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并統(tǒng)計血脂達標率。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TC、LDL-C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 但是與阿托伐他汀組相比, 瑞舒伐他汀組患者改善的幅度更加明顯,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2種他汀類藥物均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 但是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方面效果更好。
冠心??;瑞舒伐他??;阿托伐他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 目前我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升高, 尤其高發(fā)在中老年人群中。血脂異常是導致中老年人發(fā)生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有報道指出,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每上升1%, 冠心病事件發(fā)生的危險性可升高2%~3%[1]。本研究旨在探討瑞舒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應用于CHD患者治療的效果及其安全性, 以指導臨床用藥。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 其中男55例, 女37例, 年齡52~67歲,平均年齡(62.4±11.3)歲。其中, 伴有高血壓病病史患者72例(78.26%), 有糖尿病病史者38例(41.30%), 有心肌梗死病史者33例(35.87%), 有血脂異常者92例(100.00%)。納入標準:①有心絞痛病史者;②有血脂異常者;③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有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表現(xiàn);④有心肌梗死病史者;⑤冠脈造影證實有一支主要病變的血管狹窄> 50%;排除周圍動脈疾病。將92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阿托伐他汀組及瑞舒伐他汀組, 每組46例, 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經(jīng)輔助檢查確診后均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戒煙酒, 予以低脂飲食及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 若患者伴有高血壓、糖尿病, 則繼續(xù)予原藥物治療。阿托伐他汀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公司生產(chǎn))20 mg/d口服治療, 瑞舒伐他汀組給予瑞舒伐他汀鈣片(浙江京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0 mg/d口服治療, 服藥時間均在晚飯后2 h, 連續(xù)治療8周。在服藥期間若患者出現(xiàn)肌痛、肌無力等無法耐受的不良反應則終止治療[2]。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清晨空腹后取前臂靜脈血3 ml, 檢測血漿TC、TG、HDL-C、LDL-C,并統(tǒng)計血脂達標率, 血脂達標標準為:TC < 4.14 mmol/L, LDL-C < 2.59 mmol/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tǒng)計軟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TC、LDL-C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 但是與阿托伐他汀組相比, 瑞舒伐他汀組患者改善的幅度更加明顯,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脂變化情況比較( x-±s, mmol/L)
他汀類藥物應用于冠心病一級以及二級預防中的臨床效果已經(jīng)被多項研究所證實。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的他汀類藥物除了可以起到降脂的效果之外, 還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內(nèi)皮功能等, 即“多向性效應”[3]。
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瑞舒伐他汀鈣片是強效的調脂藥物, 其10 mg/d的降脂效果明顯優(yōu)于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d的用量, 這可能是由于瑞舒伐他汀鈣可以顯著增加了與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HMG-CoA還原酶)親和力有關, 通過競爭性抑制HMG-CoA還原酶而發(fā)揮藥效, 其分子中含有的極性甲磺酰氨基的使其呈現(xiàn)出親水性, 易于為肝細胞大量攝入, 加強了其對HMG-CoA的抑制作用。
綜上所述, 相對于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應用于冠心病的治療可以起到更好的降脂效果, 值得臨床上的推廣應用。但是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少, 對于其具體的機制還未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這也是今后前進的方向。
[1] 劉祎, 劉寅, 高靜, 等.膽固醇酯轉運蛋白水平與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標的相關性.天津醫(yī)藥, 2013, 41(6):572-575.
[2] 宋芳, 王林.血脂水平對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天津醫(yī)藥, 2012, 40(7):675-678.
[3] 馬穎艷, 徐凱, 王艷霞, 等.他汀適應證升級引發(fā)的思考——冠心病管理從控制危險因素到管理動脈粥樣硬化.醫(yī)學與哲學, 2013, 34(16):51-5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082
2014-09-17]
477200 河南省鹿邑縣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